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小孝子培养工程在京启动 拟在全国培养百万孝子

2011年11月03日17:32
来源:北京晚报

  孝子也要凭证?

  10月30日,拟在全国培养百万孝子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然而计划公布不到两天时间,便招致了全国各地的无数“口水”,“量产孝子”的方案,显然无法为公众所接受。

  然而在问题的另一面,人们正面对着屡出不穷的“不孝子”事件,从“机场刺母”、“博士求房”再到“公务员殴打父母”,“如何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这个本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

  [围观]

  “看好,我有孝子证”

  @xuezhongsongtan:日出西天,孝子定制!急需!实在急需!!

  @水墨江南梦:中国真是太伟大了,连孝子都可以量产了,那以后国家可以对清廉官员量产化,同时也应该量产一些顶级科学家,至于医德高尚的医生也应充足供应,优秀男人贤淑女人数量也得跟上,那样的话中国太无敌了,到时候承接国际订单,量身定做批量生产,世界工厂更不虚其名了……

  @西洛-克鲁斯:孟子说,要让一个楚国人学说齐国话最好的办法是送他去满大街人都讲齐国话的地方。要是满大街都是孝子,生长其中的人怎会不孝?要是满大街都是不孝子,如何让从小就耳濡目染于其中的人长大了做孝子?

  @镜花水月Anne:小时候,老师让写长大以后的事。“我长大了,就是二十一世纪了,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有机器人”,二十一世纪已经过了十几年,我家依然没有机器人,邻居家也没有。但是科学飞速发展后,幸福可以量化了,孝子可以批量生产了。

  @要和谐要有爱:中华小孝子工程,经过具体细则量化后,以后的孝子都有统一的标准,是不是孝子,你爹妈说了不算,你还得培训、申请、考试、拿证,由某某机构说了算。或许以后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你个畜生居然打老子?”“老头,有本事告我啊,你可看好了,我有孝子证,法官信你还是信我?”

  @w0920w:无聊,孝是源于内心、家庭和生长环境的熏陶,而且心的感恩最重要。什么小孝子?那以后就一定孝了?

  @斑斑笨猪:又多了个词儿:被孝子。

  主笔:吴楠 素描:宋溪H185

  “我只要是个孝子,

  我的孩子没道理变成一个不孝子”

  张宇(为人父三年,孩子还未满“孝子工程”所称的4至6岁“孝道培养最佳时期”):

  培养小孝子,估计是又想出什么新招收钱了吧?现在的孩子学英语学钢琴学国学,如今又要学孝顺,真是苦啊。要说学英语我也认了,这个学孝顺能学到什么呢?这又不是什么专业技能,上学校教就能教会?如果学了不管用,我能找他们退钱不?

  再说我也不需要我的孩子从小就给我捶背揉肩,我需要的是等我老了,孩子能常来看我陪我聊天,这些学校怎么教?教了有没有效果谁来验证呢?

  现在不孝顺的孩子挺多,长大了把自己母亲捅了的新闻,我看到的都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了。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所以有人跑出来提孝道培养,可是这问题真的出在孩子身上么?教育孩子的任务,首先应该落在我们这些父母头上才对吧。《三字经》里都说“养不教,父之过”,比起量产,我更相信自己的言传身教。我只要是个孝子,我的孩子没道理变成一个不孝子。

  再说一点,国外的教育比咱们先进吧,怎么没听说人家搞什么孝子培养?是因为国外家长对孩子的干涉相对少,国外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跟自己一样平等的。在中国,父母觉得干涉孩子是天经地义,我让你当孝子,你就得给我当孝子,要不我就送你去培训。

  [批注]

  量产,未必都是模范

  孝道作为传统美德,一直是我国提倡的光荣传统,然而,无论是网友还是社会评论人士,都对“量产孝子”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更有许多网友将“中华小孝子”比做儿童版的“中华脊梁”。

  往日的现实似乎也在证明网友的质疑。2011年7月,主持人倪萍获得了“中华脊梁(又名共和国脊梁)”称号,然而几天后,该奖项就被证实向参选者收费,“中华脊梁”被戏称为“得了颈椎病的脊梁”。此后不久,“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被指牟利,这项量产“小记者”的著名活动,在一片指摘之声中落幕。

  “与其培训孩子,不如培训父母”

  范佩芬(北京市崇文区第三幼儿园园长,著名教育专家):

  我想什么事情都要从两方面来看,现在培养小孝子的计划出来了,也要一分为二。首先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专门去培养孝道,从教育的角度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孩子的教育中,通过重复身体动作,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教育,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形成孝顺的习惯,符合儿童接受新事物的特点。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注重教育的形式,而不去注重孩子心灵的培养,这种教育不能长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只追求数量,搞什么“批量培养”,最后是为了达到多少个“小孝子”,我并不赞成去搞这样的目标。

  培养孩子的孝道,应该说不是哪个人哪个机构的责任,而是全民族所有家庭的共同责任,这就要对孩子多方面的教育,既要养成孝顺父母的习惯,也要让孩子明白孝顺的意义。所以我觉得与其培训孩子,不如培训父母。如果父母都不明白孝顺的意义,要求孩子孝顺有什么用呢?

  [批注]

  强扭的瓜也可能甜

  利用培训的方式提高人们的道德与素质,并非没有先例。2006年,北京市开始宣传乘电动扶梯靠右站的理念。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北京市民对此做法多有不解。不过5年时间,这项看似强制灌输道德观念的举措,成为了多数人的习惯之举。

  2007年1月,北京启动“排队日”活动,人们发现,公交车站多了许多挥舞小旗的疏导人员,乘车要排队成为了北京居民的“必修课”。时至今日,虽不能说“排队日”已完成使命,也能说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此看来,“强扭的瓜”未必不甜,只不过如何去“扭”,还需要更加艺术的手法。

  “我们需要的不是‘要当英雄’的教育,

  而是‘不要当狗熊’的教育”

  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这个计划要明确一点,就是它收不收钱?如果收钱,我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即便不收钱,我也并不赞成这类的培训评比活动。首先,孝子的标准就是很不明确的,什么才叫孝子?怎么才能叫孝顺?这根本就没办法统一标准。难道一定要孩子给父母倒洗脚水才叫孝顺?一定要孩子每天给父母捶背才叫孝顺?我认为孝顺是一种我们长期推崇的道德观念,一种理念是没办法用简单的条条框框去量化打分的。而培养小孝子,就是企图将孝顺的理念量化、模式化,这样的做法近乎荒谬。

  以前我们推动这类事情,往往都是用评优的方式,评选所谓的“百大孝星”、“优秀分子”。不过在现今这个公民化的社会中,我认为评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不是“要当英雄”的教育,而是“不要当狗熊”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要强化底线教育。现在有很多不孝的新闻出来,这就是在孝顺的方面“当了狗熊”。我们要利用这些反面教材,从全社会去分析批判这类事情。

  [批注]

  行为教育正处“流行期”

  据“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的官网资料,孝子培养计划的第一步名为“百日养成教育”,该教育参照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拉施里的‘一种行为习惯重复21天,可以初步形成习惯,坚持90天这种行为习惯就可以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习惯’的研究成果”。

  资料中所称的“拉施里”,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早在1958年便已离开人世。不过,“21天形成习惯”的行为教育方式,却流行于为数不少的幼儿园及小学,“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甚至已成为一句教育口号。

  不过,行为教育是否能够培养孝道?这个问题尚待“小孝子培养工程”来解答。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