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高校扩招让导师不够用 80后博导补缺实至名归

2011年11月10日15:26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7岁即获博导资格,陈填烽成为暨大导师队伍改革的“成果”之一
27岁即获博导资格,陈填烽成为暨大导师队伍改革的“成果”之一

  导师年龄并非关键,如何确保研究生扩招后人才培养质量才是重点

  27岁被暨南大学作为特需人才引进,并以副教授职称获得了博士生导师资格,两年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今年30岁的博导陈填烽的学术之路可谓异常畅顺。然而,他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外界对我的学术积累、教学水平等有很多质疑,我只能把质疑变为压力,必须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并非浪得虚名。”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世宁 通讯员 孙晓斯 彭梅蕾

  荣誉光环暗藏压力

  陈填烽带的首位硕士研究生已小有成就

  陈填烽生于1981年,1999年进入暨南大学,成为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的一名普通的本科生。大学四年级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本系研究生,在导师郑文杰教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正是在实验室短短的半年时间内,陈填烽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做出来的东西可能真的就成为一些药物,觉得很开心。”

  2005年,陈填烽被广东省评为“南粤优秀研究生”,同年6月,获许提前一年硕士毕业。由于学生期间的研究成果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认可,当年8月,陈填烽进入香港中大生物系攻读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

  陈填烽说,当上博导纯属机遇。2008年,暨大按特需人才将他引进时就聘为副教授,刚巧赶上学校博导评审改革,副教授也可以申请,“导师郑文杰劝我尝试一下,没想到还真通过了,所以当年年底就被聘为博导。”2009年,陈填烽门下有了首位硕士研究生,2010年,招收了首位博士生。

  其实,以副教授身份晋级博导,远非陈填烽表述得这么简单。据了解,暨南大学的硕导、博导要经过个人申请、学科组预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校外专家通讯评议、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定审核等5个步骤。科研项目、学术成果要接受全校的检验。2010年,陈填烽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副教授当了博导,陈填烽首先面临的是来自校内的质疑:“那么年轻,没有正式授课经历,怎么能保证教学质量?”陈填烽说:“只能用埋头苦干来回应质疑。”

  每天早上起床后就直奔实验室,一般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3年来几乎没有休过一天假,每逢节假日,他就带着学生去香港中大的实验室做实验。“暨大这边相关实验设备还没有配套,只能去借用我博士导师的实验室。”

  “因为我没有行政职务,可以全身心放在科研上。只要有学生在,我都会陪在这里,他们遇到什么问题,我可以即时解答,这就是年轻导师的优势,可以和学生一起工作在第一线。每天的活动范围就只有办公室、实验室,有时实在太晚了,就睡在实验室里。现在各种竞争都很大,已经不是‘不进则退’,而是‘少进则退’了。”陈填烽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填烽目前带的第一名硕士研究生还有大半年才毕业,但论文已经在国际顶级的学术期刊《生物材料》发表。陈填烽从读博士至今,也已先后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近30篇学术论文,手握8项国家专利。

  不爱“最年轻博导”称号

  把自己摆在跟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去沟通

  “一开始也担心,毕竟你的学生有的比你年龄还大,你的生活阅历都没人家丰富,你又怎么去教育人家。”陈填烽坦言自己也面临过这样的压力。

  陈填烽主要承担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化学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作为交叉学科,陈填烽引进了一种十分新颖的授课模式。

  “在香港求学期间,老师都是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概述课程内容,然后给每个同学分配一个题目,以后的课就都由学生来讲。”当时,第一次见到这种阵势的陈填烽感觉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全英文授课更让他压力倍增。但是很快,陈填烽就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对课堂内容、至少是自己所讲的课题会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此外,一段时间后,英文水平也达到了能在课堂上自如交流的程度了。

  所以,自己当老师后,陈填烽便想把这种教学理念借鉴过来。“每次上课的时候,都是先讲基本知识,剩下的时间由学生来讲,每个学生讲一个主题,都是贴近日常生活、但又包含很多专业知识的题目。”去年,一个学生因为做绿茶中活性物质对治疗肿瘤的功效的课题而对科研产生兴趣,并据此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后被香港的一名客座教授看中,原本不想读研的他现在去了香港理工大学读硕士学位。“把学生带到感兴趣的领域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陈填烽说。

  “年轻并不是关键,我更希望别人能说‘陈填烽,你做得很好,你够格做这个博导’。”采访中,陈填烽反复表示,自己并不喜欢“最年轻的博导”这个称谓。今年,他一共带了3个硕士,2个博士,外加2个博士后。“虽然总体偏少,但是带学生不在多而在精”。

  在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后,陈填烽在教学中已颇有心得:“把自己摆在跟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去沟通,这也是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学到的,希望能继续传递这个理念”。

  导师队伍改革不留情面

  暨大校长胡军因为所带研究生太多,暂停招生两年

  据了解,近年来暨大遴选的硕导、博导大量增加,暨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史学浩直言主要原因是研究生扩招。“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扩招以及两年制的专业型硕士的出现,社会上‘研究生变成本科生’的质疑越来越多,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人才培养质量。”史学浩说,“扩招之后,导师队伍肯定要做出改革,否则人才培养质量肯定会下降。”

  史学浩介绍说,暨南大学的改革方法就是“对硕导和博导由身份管理改为岗位管理”,硕导、博导都只是一个岗位,学校实行“招生计划逐年审核”的退出机制。包括对发表论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学生数量等方面的考评,不达标就要暂停招生。“校长胡军便因为所带研究生数量太多,不符合标准,已被暂停招生两年。”对于博士培养,暨大现有博导367人,2011年遴选之后,将达到约400人。而暨南大学每年国家批准的博士生招生计划只有200人,“让博导招生从以前的‘独家生意’变为‘多家竞争’,这是保证人才质量的一个办法。”

  “以前硕导博导论资排辈,就像一个围城,进去的既得利益者会想方设法设置壁垒阻止其他人加入,学生选择专业往往只有一个导师的‘独家生意’,现在选拔了更多的导师,多家竞争,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水平和自己的爱好选择导师。”

  新的导师遴选制度能否保证公平公正?史学浩说,包括以前论资排辈的评选,没有任何一项制度能够实现彻底的公平公正,只能一步步完善。制度改革曾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特别是没有通过审核、被学校暂停招生的博导们,以2008年第一次实行招生计划审核,42名原博导被学校暂停招生资格,有的老教授因想不通而大发脾气,当面质问我:“你让我这张老脸往哪里放?”我只能回答:“制度如此,我也没有办法。”

  记者发现,新晋的“80后”博导,理科学者占绝大多数。史学浩说,这是文理科不同的学术特点决定的,文科更注重学术积累,不经历十年八年坐穿冷板凳很难取得成绩,“博导评审上当然不能一刀切。”

  林世宁、孙晓斯、彭梅蕾

(责任编辑:陈科)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