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官员直面争议 表示将监测更微小吸入颗粒物

2011年11月11日19: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于立霄) 美国驻华大使馆与北京官方公布的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存在差距,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11日做客中国新闻网接受视频在线访谈时表示,北京将推进监测更微小的可吸入颗粒物。他说,不管别人说什么,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是第一要务。

  今年秋季,北京连续多日出现雾霾天气。针对坊间各种议论,杜少中承认,北京的空气质量确实没有达到很理想的状态。前几天,大雾造成污染物迅速积累,进而延长了大雾时间,加重了空气污染。

  目前,北京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PW10,而一些发达国家监测的标准是PW2.5。后者的数据因颗粒物更加微小,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严重,因此监测可吸入颗粒物PW2.5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杜少中对此表示,近几年,环保部门关注并且正在研究如何监测、治理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未来的监测和治理将主要针对PM2.5,甚至可能针对更小粒子。至于PM2.5至PM10的颗粒物,也要关注,它们对人体健康同样有影响。

  他说,美国监测从PM10到PM2.5的可吸入颗粒物,准备了10年,直到2007年才开始监测PM2.5。目前,美国有2000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其中有七、八百个是监测PM10的。

  有人提出“奥运后北京空气质量滑坡”问题,杜少中解释说,北京的空气质量从2008年奥运会到今年一直比较稳定。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上了一个台阶以后,再提高一步很难,所以现在采取的措施,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保持2008年奥运会的水平。从1998年到现在,达标的优良天气从100天增加到去年的286天。纵向比,北京的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谈及美国大使馆公布的检测数据与北京官方相悖,杜少中说:“无论别人说不说、说什么,我们都要改善空气质量,要对市民的健康负责。对这一点,我们的认识始终是坚定的。”

(责任编辑:UN60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