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湄公河船运1个航次船东赚3万 经常面对性和毒品

2011年11月14日09:32
来源:云南网
著名的金三角,照片左边是泰国,前方是缅甸,右边是老挝。
著名的金三角,照片左边是泰国,前方是缅甸,右边是老挝。
来自中国的出口产品
来自中国的出口产品

  微言大义:中国船员遇袭伤亡惨重 疑似遭金三角“本-拉登”毒手

    18年湄公河跑船生涯 船长见证“鬼门关”的“前世今生”

  1990年,为促进边境贸易,中缅两国在澜沧江-湄公河航道进行试航。两年后,中国与老挝河道实现临时通航,从此,澜沧江-湄公河上,多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着对财富、幸福的憧憬,开始日复一日的漂泊生活。

  1996年,年吞吐量为5万吨的关累港码头一期工程投入运行;2000年,中、老、缅、泰四国政府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国际通航协定,古老的航道真正迎来黄金时代。

  2003年,中国政府出资500万美元进行河道整治,炸掉部分危险礁石,拓宽航道,大大降低了货船的事故率,澜沧江-湄公河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18年跑船生涯,从水手到大副再到船长,吴德昌见证了澜沧江-湄公河从荒芜到兴盛的全部历程,经历了湄公河黄金水道的前世今生,他和所有航行在这条水路上的水手们的命运,都与这起伏的航道紧密维系。

  与船长的晚餐:无根之人 漂泊18年

  11月13日下午4点,记者在昆明机场接到了吴德昌,第二天一早,他就要赶回昭通参加船员的葬礼,因为时间太紧,采访在晚餐时展开。

  “想问啥,只管问,我什么都能说。”没有寒暄,吴德昌主动开启了采访。

  这名留着板寸的船长,今年38岁,皮肤黝黑,手指粗壮,脸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风霜感。他很少笑,但也不凶巴巴,只是爱皱眉,烟不离手,讲话前会有短暂的思考,操着浓重昭通口音的普通话。

  出生在昭通小镇,吴德昌从小依傍着金沙江生长,对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尽管儿时的一场小儿麻痹让他的右腿微恙,但并不影响在水中畅游。

  1990年,为促进边境贸易,中缅两国政府组建了联合考察组,对澜沧江—湄公河航道进行了试航。两年后,中国与老挝河道实现了临时通航。

  1993年,20岁的他到昆明准备做手术治疗腿患,排队的病人太多,等了一个多月还没轮到,实在等不下去,他干脆背起行囊回家。

  他的父亲原是国营航运公司的资深船长,在金沙江上漂泊了大半辈子,退休后又转战澜沧江,吴德昌不想继续上学,也不愿在家务农,便顺理成章的子承父业,当了澜沧江上一艘国营货船的水手。他说,金沙江就像他的母亲河,而澜沧江,则是他的老婆河。

  当时,澜沧江上只有国营思茅航运公司、西双版纳轮船公司在运营,河道上总共只有十多条货船,大点的船能运150吨,其余的运量多半都不超过50吨,每年12月到来年5月是枯水季,船队停航,船员只有100多元的微薄工资,所有人都期待着6月至11月水位高涨的汛期快点到来,到那时,大家的工资能增加10倍,每月有一千多元到手。

  收入不高,但生活却很有趣味,两岸的老挝、缅甸、泰国村民与船员关系很好,船员经常受邀到村子里吃饭,有时花个百十元钱就能买到最新鲜的野味佐餐。那时生态环境也很好,1994年时,吴德昌还在帕山附近看到过老虎,“拿望远镜看的,老虎爬在坡上,离船仅50米远。”

  1996年时,年吞吐量为5万吨的关累港码头一期工程投入运行,第二年,一种能在浅水处航行的船开始推广,枯水季能行船,航运市场渐渐火起来,开始不断有私营航船试水,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老迈的国营航运公司反应迟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但却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水手、大副、船长,吴德昌就是其中一名。

  水手、轮机手、水手长、三副、二副、大副、船长……通常,从一名稚嫩的水手成长为一位老道的船长,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但吴德昌只用了一半时间就实现了这个梦想,1998年,他成为“大西南青年号”的船长,那是一艘宽8米,长50米的船,载重300多吨。

  据统计,1/10的船员能通过“船长证”的笔试,但在实际中胜任的并不多。吴德昌说。船长最重要的是拥有一种“船体感”,要在心中将这航线形成一张立体地图,知道险滩礁石、会判断水流速度、能看大概的天象,遇事不慌,而这一切都得靠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磨练。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60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