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伊利特约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特别报道:天空之城 > 神舟八号消息

神八对接机构研究团队多80后 平均年龄不到34岁

2011年11月17日14:19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为了实现理想,守得住现在的清苦”

  神八对接机构研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4岁

  □晚报记者 石凯峰 报道

  此次“天神”在太空相会,负责空间对接机构研制的团队,来自上海航天局805所,共106人。

  人们传统印象中,航天工程师们都是满头白发、满腹经纶的模样,但这106名上海专家,平均年龄还不到34岁,思维活跃且充满朝气,其中不少人还是 “80后”。昨天下午,记者走进了805所的空间对接机构研究室,发现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们其实和大部分都市青年一样,也会牵挂老婆孩子,也会关心体育赛事。所不同的是,他们肩上还担负着中国航天事业腾飞发展的重任,心中都有一份愿为载人航天工程奉献毕生的热情。

  抱着刚出生的女儿看对接

  32岁的刘志,200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了8年太空飞船,他说对家人亏欠很多,“我们搞航天的小伙子,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神秘、忙碌,谈恋爱时就经常放她‘鸽子’,还好她很理解我。 ”

  神八与天宫对接的前一天,刘志的太太正好临产,他匆匆向局里请假后,陪太太进产房,心里却惦念着太空中运行的神舟与天宫。

  11月2日下午,刘志的女儿呱呱落地。他一边抱着刚出世的宝宝,一边关注着手机直播实况。太太问他,“抱着女儿心里还不踏实啊? ”

  “其实我知道,她是怕我紧张。为了对接这一刻,我和同事们忙了好几年,做了上千次模拟试验,虽说把握十足,但这次对接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一个里程碑,只有北京飞控中心宣布成功,我悬着的心才会真正放下。 ”

  次日凌晨,太太与女儿进入梦乡,刘志仍盯着手机屏幕。 1时36分,当神八与天宫顺利完成对接后,他兴奋地走向床边,轻轻吻了一下妻子。“成功了吗?”妻子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问。

  “嗯,成功了,放心睡吧! ”初为人父的他望着酣睡的女儿,心中笑开了花。

  每天都是“三点一线”

  27岁的沈晓鹏,生于1984年,2006年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上海航天局继续学习,并加入神八对接结构的研究团队。

  沈晓鹏说,当初考大学选专业,父母都希望他填报金融、法律,以后有一份高薪而光鲜的工作。 “我从小就喜欢拆装机器,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父母拧不过我,只得支持。 ”

  “进入上海航天局学习、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杨利伟等航天员的鼓舞。 ”沈晓鹏说,2003年、2005年神舟五号、六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的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的场面,就像两支兴奋剂,坚定了他要从事航天事业的信心。

  真正踏上航天局805所的岗位后,小沈也一度彷徨过。航天研究的生活很清苦,每天都是实验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收入也远不及进入外企的同学们。连续熬夜加班,父母问他,“要不,咱回家算了? ”小沈想也没想,就说,“放心,我熬得住!”

  “如果为了赚大钱,过小资的生活,我当初就不会选择航天事业了。”沈晓鹏说,他目前最希望神九、神十也能顺利上天。将来,他还希望自己参与研制的航天器能登陆火星。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守得住现在的清苦! ”

  年轻团队让俄专家“嫉妒”

  “我们是一个年轻的研究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不到34岁,其中最大的一位生于1966年,也只有45岁。 ”805所空间对接结构研究室主任邵济明说,他的“兄弟们”虽然年轻,但都学识丰富,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到90%,副高以上职称者占50%,不少人在学校中就搞过发明创造,加盟上海航天院后,为团队带来了不少新鲜活力。

  “我们去俄罗斯交流访问的时候,他们得知中国的同行大多只有三四十岁,都用‘羡慕嫉妒恨’的眼光看我们。国外的研究员年纪普遍比我们大,他们很羡慕我们有那么多年轻人,因为年轻代表着未来和希望。 ”

  与中年专家相比,这批30多岁的小伙子大多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我们这些年纪稍大的研究员,有很多在技术上已经定型了,他们却不一样,经常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能为技术带来新东西。 ”邵济明说。

  不过,这些年轻专家们也有工程经验不足、对技术深度研究不够的短处。上海航天局805所形成“老中青三代”的阶梯式人才模式:30岁左右,初出茅庐的研究员参与设计研制;30-40岁,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研究员担当主力;40岁以上富有经验、阅历的研究员负责把关。此外,还特邀了一批国内资深的技术专家担任顾问,辅导“新人”。

  “这些小伙子尽管年轻,但都很敬业。 ”邵济明说,神八上天完成对接与分离后,805所的研究员们虽然很兴奋,但谁也没有大肆庆祝,每天,他们还是很平静地出入在各自的办公室与实验室,一如既往地做着实验,看着数据。他们知道,神八上天,并不是一个结束,而仅仅只一个开始,未来,神九、神十也将相继升空,并且将搭载数名航天员。他们必须在此之前,完成航天器与相关机构的设计与研制,做到产品万无一失。

  邵济明说,在神九、神十的设计中,年轻的研究员将逐渐成为主力军。“迎接他们的,又将是无数次归零重来,与无数个不眠之夜。但我相信,我和‘兄弟们’一定能完成任务,为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