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民们排队等着挂号。(志愿者金莲花提供)
|
|
|
|
免费发放药品。(志愿者金莲花提供)
|
|
|
|
志愿者韩亚航空职员姜兆瑞帮一位老人测量血压。(志愿者金莲花提供)
|
免费送的药曾被误为假药(组图)
本报记者 孟艳 陈之焕
青岛有一支志愿者队伍,成员来自中国、韩国、美国等国家,7年来,脚步几乎踏遍了青岛各郊区市的贫困村庄,累计义诊48次,接诊患者约18400人次,免费发放60余万元药品。这支队伍就是青岛红十字中韩医疗团。日前,记者随医疗团到胶州市胶西镇苑戈庄,体验志愿者们为当地村民进行义诊的经历。
村民:转四五趟车才到青岛 去市里看病得一上午
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大巴在9点半到达目的地胶州市胶西镇苑戈庄村党委政府,当地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已在现场等待,村里的一些老人听说医疗团要来免费义诊,8点多就在门口排起了队。
本次义诊,医疗团开了内科、外科、中医科、牙科、儿科、妇科6个诊科,医生、志愿者先给村民登记、量血压,再根据具体情况建议他们去相关科室看病。而志愿者负责搀扶老人、指挥现场秩序、根据医生的药方为村民们发放药品,刚开诊半个小时,内科候诊室里便坐满了等待看病的村民。
今年74岁的宋桂兰心脏不好,两年前去镇里的医院看过病,但由于平时行动不方便,心疼钱,虽然身体不太舒服,但一直没有去大医院看过。医疗团医生诊断后,开了药,并告诉她服用方法,宋桂兰说:“这里的医生真是太好了,我在医院也没遇到这么亲切的医生,还有这些孩子们,走到哪儿都扶着我……”
63岁的宋文君和老伴一起来看病,她告诉记者,到青岛的大医院看病,要先搭车到镇里,再从镇里坐车到胶州市,然后乘坐到青岛的汽车,从青岛的车站再到医院就得中午了,如果在医院排队,再做一些检查,当天根本无法赶回。这种情况下,老两口几乎没有机会到青岛的大医院看病。医疗团不仅免费看病,还免费送药,解决了村里不少老人看病难的问题。
现场:63个名额,90多人报名 志愿者人数太多被分流
12日早上7点15分,记者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与中韩医疗团的志愿者会合,一起去胶州市胶西镇苑戈庄进行义诊。这已经是他们的第48次义诊,2004年以来,医疗团每月到青岛郊区农村为当地农民进行义诊,并免费发放药品。
据了解,此次义诊共有63名志愿者参与,并携带了价值3万元的药品。此次参加义诊的成员有不少老志愿者,也有第一次参加的新成员,医生、护士、学生、商人,大家来自各行各业,年纪最小的只有15岁,最大的72岁。除了中韩两个国家的志愿者外,还有来自印度、美国的志愿者,不少人互不相识。义诊前,有90多名志愿者报名,由于受人数限制,最后只挑选了63名,其余志愿者只能安排下次义诊时参与。中韩医疗团团长李永南介绍,现在志愿者报名参加义诊都非常踊跃,因为人数限制,不少人被排到下次义诊,看着这么多的志愿者参加,他觉得非常开心。
“在我们这里,每位志愿者都是发自内心地来献爱心,对志愿者的事情很积极。”青岛红十字中韩医疗团团长助理许正述说,众多志愿者都把这些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来自美国的克瑞斯汀说,做志愿者是很平常的事情,不希望被冠以爱心的称呼。
反响:免费送药被误认为假药 志愿行动贵在坚持
随着义诊次数的增多,医疗团也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李永南说刚开始时还会有一些村民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们,不相信会有这么好的事情。有次义诊,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到义诊地点拿药,她打开层层包裹着的手绢后,拿出1元、5角等皱皱巴巴的钞票总计6元多钱,当志愿者告诉老太太这些药是免费的时候,老人家不相信地问:“那你们的这些药是不是假的?”这件事让李永南感触特别深。看着老人蹒跚的身影,他觉得一定要将义诊活动做下去,取得大家的信任,让更多的村民看得起病,慢慢地,医疗团的坚持,一次次的义诊,用真诚打动了许多人。
还有一件事让李永南印象特别深,在城阳区一个村庄义诊时,有位70多岁的老人因为牙不好,好几年不能吃肉了,医疗团去的时候帮老人消除了疼痛,装上了新牙,这位老人感动地哭了,说终于可以吃肉了,拉着李永南的手久久不放,感谢医疗团帮他治好了牙。
面对这样的误解与感动,李永南十分感慨,他觉得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坚持不断地做好事,医疗团就是一个坚持一直做好事的团队,现在他们努力做到了48次义诊,以后还会有第50次、100次……将成为村民们最欢迎的医疗团。
在最后得知此次义诊接诊人次为465人时,李永南高兴地跟志愿者们击了一下掌,人数越多他越开心,这让他觉得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方便,为更多的人减少了病痛的烦恼,要做就做最贴心的义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