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区

“现代科举”的公平和歧视

2011年11月28日10:52
作者:黄莹莹 张雅诗

  韩国时评人 崔文

  “韩国民众对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尤其是面试环节的公正性有很大的质疑。”

  韩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高丽时代的科举制度;到了朝鲜时代,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强化;抗日时期,出现了高等文官考试和普通文官考试等近代化考试制度。到了大韩民国政府成立以后,出现了与高等文官考试和普通文官考试性质差不多的资格证考试制度。到了1960年以后,以任用为目的的考试慢慢替代了资格证考试。

  韩国公务员招考会尽量避免歧视和不公平,比如说报考公务员不限学历。虽然学历高低不是韩国采用公务员的必要条件,甚至没有任何学历的人也能报考公务员,但是一般情况下,拥有高学历的人,在考试中比较占有优势,而且如果有教授的推荐信的话,更容易被录用,所以学历虽然没有限制,但是仍起着很重要的间接作用。

  目前韩国的公务员任用考试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公开录用,一是特别录用。公开采用考试主要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笔试、面试和实操,最后还有材料审查和体检,最近有些部门按职位性质和要求,还对应试者进行智商、情商、爱好、性格等方面的检测。当所需职位不适合公开录用,或者公开录用比较困难的话,一般会采取特别录用的方法。特别录用是对公开录用的补充,体现了任用结构的通融性。

  公务员考试的优点是面向全体国民,选拔过程相对客观、公正。但是近些年来关于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中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经常见诸报端。最典型的,要数去年媒体曝出时任外交通商部部长的柳明桓把自己的女儿“特招”为外交部5级公务员,他个人也因此辞职。而韩国媒体也有披露说,从1997年到2003年这七年之间,外务考试的面试合格者中,有41%的是在职外交部高层的子女。

  韩国民众对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尤其是面试环节的公正性有很大的质疑,韩国政府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做了不少努力。为了使特别录用制度更加系统化,行政安全部在去年颁布了《公务员采用制度先进化方案》,规定各部处要将用人职位和选拔顺序进行公示,并向民众公开录用的全部过程,以保障公正性和透明性。

  网友微博参议

  本报“议事”版每周推出一个热点话题,诚邀广大读者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欢迎您登录本报官方微博,留下您对该话题的个人看法。您的精彩观点有可能被选用并刊登。

  本报微博:https://weibo.com/gjxqdb

  @恒悫MY:为了追求公务员稳定的皇粮,却成为它的奴隶!

  @flowerless:公务员考试这么火说明了什么?社会保障体系缺失,普通人没有安全感,更不敢于去冒险。

  @开心皮五:我的看法是:遇上萝卜招聘,一切皆成浮云……

  @克里斯多弗v:公考虽然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是也有很大的片面性,比如考试只能测试考生在某些方面的技能,而考生的道德水平、具体的能力素质如何却不能直观准确的体现出来。

  @黑哥儿和1166:我更关心我的子女有没有资格参加招考?至于一考定前途合不合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Antimorlder: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社会也是如此。在考而优则仕的社会价值观面前、在人才评价体系单一化的大背景之下,所谓的歧视是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必然的产物。越来越多的人想考公务员,只能说明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以及公权力正变得越来越“好用”。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爱如夏日冰橙:社会进步了,人们对公正的标准与要求不断提高。

  @chergaocow:一直被歧视,从未被超越。

  @水之光光之水:确实阻挡了一批真正有报国大志且有能力的人,毕竟考试是不能说明什么的,既考察不了人品,又甄别不出有政治智慧的人。通过考试的人无非是比较聪明,或运气比较好的,或许作为办事员是可以的,但从大的角度讲考察不出真正好的政治家。当然话说回来,就像高考尽管不是最好,至少保证了公平。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