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到底是啥形象?这是近期网络上的一大热点话题。
网上,一面是“给我三千城管,还你世界和平”“珍爱生命,远离城管”等类似调侃城管的段子层出不穷,而另一面是一位80后北京城管队员,通过论坛发帖晒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所思所想并结集成书,试图把城管从公众的口水中“打捞”出来,为城管“正名”。
核心网事 酱油哥爆料城管见闻 近日,北京一家出版社推出的一本名为《城管来了》的书在网络上引起不小关注。这本书源自一名北京80后城管队员近一年来在网络上持续发出的有关城管工作、生活真实情况的网帖。
2010年10月25日,一篇名为《一个城管队员的日常见闻》的帖子出现在“天涯论坛”上,作者是网名为“随风打酱油”的80后北京城管队员,在讲述了自己目睹染病的商贩在贩卖入口物的经历后,这个帖子开始“火”了。
之后他继续在网帖中披露:辖区内某妇幼医院附近卖糖炒栗子、摊煎饼的一帮人有肝炎,路边炸油条的会往面粉里加洗衣粉,一个路边卖烤白薯的能够月入过万……不一而足,“随风打酱油”的帖子让“围观”的网友大呼“长见识了”,网友也亲切地称他为“酱油哥”。
除了爆料,“酱油哥”的帖子更试图还原一个一线城管队员真实的工作图景,“正准备给无照商贩敬礼,我手还没抬起来,他人都没了。”“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女人生孩子,也不是冷天早起,而是连班两天之后,被副队叫来盯热线。”
刚开始,有人说“酱油哥”“装”,“别在这儿立牌坊了,你在这里倒苦水就能改变城管的形象?”但时间长了,跟帖的网友中理解的声音越来越多,“哪个行业都有好人坏人,城管也一样。”“以前也是人云亦云,现在看来,城管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记者调查 发帖缘起城管被误解 “酱油哥”本名叫宋志刚,北京市延庆县人,1986年出生, 2008年警校毕业后进入北京市海淀区城管监察大队海淀分队工作。日前,宋志刚在海淀分队的办公室里接受了“中国网事”记者的采访。
宋志刚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理解是常态。有一次,宋志刚参加查处一个强买强卖团伙的行动,需要穿便衣配合。控制住小贩后,宋志刚和同事准备把暂扣的货物装车,旁边围观的一个人跳出来,指着他的鼻子说,“城管为什么不穿制服,是不是怕打人被认出是城管?!”
工作时间长了,宋志刚内心开始“无比强大”起来,但一次同学聚会,还是深深刺激了他。在那次聚会上,来自城管队伍的他成了大家开涮的对象,有同学问“抄来的烤白薯都拿家里了?”,还有同学调侃“给我城管三千如何如何”……
那一刻,宋志刚感觉自己俨然成了“异类”。“以前都是特别要好的同学,突然一下子感觉自己成了他们的"敌人"。宋志刚事后说,而这让他萌生了在网上发帖给城管“正名”的念头。
“我不指望这个帖子能让大家理解我们干城管的,但至少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宋志刚说,“还有,我也想把我在工作中接触的许多真相告诉大家,比如,路边摊真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脏。”
延伸阅读 专家建议给城管“去标签” 在《一个城管队员的日常见闻》的跟帖中,一位转业到城管工作的退伍军人说,自己在抗洪救灾的时候,虽然很累很苦,但是老百姓拍手叫好,可那种满足感现在一点也找不到了,觉得没有职业归属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认为,公众和城管之间的隔阂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近年来城管暴力执法的事件屡见不鲜,这让公众很容易以偏概全地解读城管形象。而北京市城管执法局的一位负责人也感叹,近年来的一些负面事件,让城管一度“妖魔化”。
在新浪微博上,网友“享受奔跑的狮子”说,城管已经被社会给“标签化”了,一旦一个职业或机构被标签化,去标签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社会的进步、公众的理解及个体的努力。在周孝正教授看来,要撕掉贴在城管身上的“标签”,当务之急是给公众和城管一个有效沟通的渠道。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