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2月15日消息(记者刘黎 吴喆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山东省东营市的一些市民打电话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10年前他们投资了同一个开发商开发的商业步行街和一栋商业楼,但因为种种原因,步行街早被拆除,商业楼也一直没有启用。真金白银被牢牢地套在了空中楼阁。后来,商户们陆续把开发商告上了法庭,最后,法院也裁定他们胜诉,但胜诉的他们却依然迟迟拿不到那笔本该属于自己的钱。
东营市燕山路,繁华的商业街路段,一幢7层高的商业楼大门紧闭,只有一层南侧开了个小门面,正在卖烟酒。晚上会有人在大楼门前一字排开,卖点衣服鞋帽,夜市也还算红火。看似有些破旧的大楼已经建成近10年,其实这座楼内部装饰等并未完工,也一直没有营业过。业主们说,2000年他们集资建了这栋新世纪小商品城,承建方是东营市新世纪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业主:“我们买楼的就给我们打了条子,一万块钱一平方,10万块钱10平方,一个小间正好10平方,那时候叫燕山路138路,说是30年产权,从2002年开始到2022年,然后按合同约定的,再继续使用10年。”
该公司同时还拿到了东营市政府力推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护城河两岸建新世纪步行街。当时是以卖楼花的形式,一个号5万块钱预定给了业主。
业主:“这个是可靠的,是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是完全可信赖的。这不最后就去买了,买了摊位当时我还怕这个事儿落实不了,最后说还可以公证,又到公证处公证了。”
业主:“2000年,就是退休的一帮人,就是油田上老职工买断那个钱买的那个房子。放着这个钱也没什么用,买个房子,孩子们也能搞个经营,买房养老的。”
谁想到,东营市政府的这个招商引资项目因为建在护城河两边,被水利部门叫停,随后,建了几公里,框架结构已经完工的步行街商铺全部被拆除。业主们说,因为资金链断裂,商业楼也没有最终完工。
业主:“资金开始是建小楼的,同时又拿了步行街那个工程,他把资金投到那儿去了,然后省里又说这个不合法,建这个楼的时候,他没有土地使用证,他把楼盖起来再去银行贷款的时候,没有土地使用证,银行不贷款给他,所以他的资金链就断了。”
记者手里有份业主名单,仅业主们自发组织登记,就有近300人参与了投资建楼,数额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商铺没盖起来,投资款打了水漂。业主们在2004年前后,把东营市新世纪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告上了法庭,法院也判定业主们胜诉。
业主:“判了要执行都三四年了,都起诉了,等于是废纸一张,没有用。谁起诉法院都判你胜,完了一张起诉书给你就没事儿了。”
业主宋大爷手里的民事判决书落款日期是2004年11月1日,判决生效已经7年之久。不少业主都选择了走法律程序要回集资款,还自行垫付了不少于3000元的诉讼费,可判决一直没有执行,现在已经由东营市东营区法院集中处理此事。法院也认可,新世纪步行街拆除后,政府有3000多万元的补偿款到位,东营市东营区法院执行局局长薛彦林解释,之所以一直没分发这笔钱,是因为不好协调钱到底该只给步行街的投资户,还是商业楼和步行街的投资户一起来分这笔补偿款。
薛局长:“这些钱只要我们打上报告去,该咋分咋分,不是说我们区法院不作为,这些钱你只要说能行,能行的时候咱看怎么个做法。”
更关键的问题是,那栋一直未启用的商业楼最初建设的时候就没什么手续。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也认可这一说法。
中级法院:“现在这楼卖不出去,钱到不了位。没有房产证、没有消防证,没有建筑规划许可证,没有土地证等等等等,谁敢买?”
不管是东营区法院还是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致强调商业楼要补办手续,后续补偿款的处理才更有可行性,可法院不好协调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等多个部门,没有手续,商业楼也不可能上市拍卖。
中级法院:“现在虽然法院审理案子了,现在法院执行阶段,但是想要把这事儿办妥,不是法院一家能办的,没有市里的大力支持,这事儿很难弄。好多部门不是法院能领导的,建委、消防好多部门,好多章你都要补,要补的话,他们都有行业规定,从行业规定出发就很难。”
多年来,业主们一直在想办法找相关部门要回补偿款,时至今日,他们只知道,新世纪公司的法人还在东营,投资的钱款什么时候才能兑付,一直没有说法。
作者:刘黎 吴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