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丰县首羡中心小学校车事故发生,使得农村小学撤并后的上学难引起关注。
江苏丰县自2003年起,撤并农村小学,导致很多孩子上学路途远。撤并后,最远的孩子上学要有十几里路。许多定点小学没有食堂,为接送孩子,家长一天往返学校4个来回。
丰县380多辆社会车辆觅得商机,承担校车职责,由于缺乏管理,最终酿成校车侧翻悲剧。
丰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成凯说,“丰县没有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校车。”有官员提出解决办法:要么由政府全权负责校车,要么加大对社会车辆的管理。
12月14日下午4点,阴沉的天空下,北风乍起。首羡镇中心小学门口,家长们揣着手,在寒冷中已站立许久。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放学了。
徐州丰县首羡镇中心小学的校车发生事故后,学生家长只能去学校接送孩子。
王丽在校门口已等了半个小时,她从人群中找到儿子小涛。小涛迅速爬上电三轮,钻进棉被下面,王丽整理了一下棉被,帮儿子盖好,自己掖了掖围巾,踏上三轮车,穿过百辆以上的三轮车队,向家里驶去。
小涛在12月12日的校车事故中,擦破了额头。现在,王丽每天都用电动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
带着棉被上学
撤并村小后,上学路远,家长多用电三轮接送;学校没有食堂,家长一天往返学校4个来回
小涛在读小学一年级,家住茌李庄村,从学校到家有六七公里,坐电动三轮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到家。
母亲王丽说,以前茌李庄有村小学,去年被撤,孩子都到首羡镇中心小学读书。
自从丰县撤并村小后,学生上学路途变得遥远,电动车成为接送孩子的主力军。
目前,丰县有300家电动车生产厂家,每辆电动车售价约2300元。
为了全天候能接送孩子,很多家长花费200元将三轮车加装了篷布。另一些家长则是自己用帆布和塑料布简易的搭了个篷子。
因为平日儿子坐校车,接孩子的王丽没有准备。她的电三轮没有篷布,只得给儿子准备一条棉被。
王丽说,天气阴冷,冷风还是能穿透棉被。
更多家长驾驶的三轮有篷子,三两个孩子掀开车篷的棉门帘,进入车内,然后露出脸来向外张望。
现在首羡镇有9所定点小学,其中首羡和集小学,从未有过校车,家长都是用电动三轮接送孩子。每日上学放学,电动三轮车的队伍要排出近一公里远,附近的一条公路被占据了大半幅。
董庄的一位家长已接送孩子四年。他的孩子在首羡和集小学读书,由于学校没有食堂,这名家长每天往返家与学校,需4个来回,风雨无阻。
冬天很冷,为防止孩子冻伤,这名家长也会在三轮车上放一床棉被。
他说,每天接送孩子,就要占用家里的一个劳动力。
丰县的经济条件在江苏省排名末尾,很多青壮年出外打工,接送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爷爷奶奶身上。
撤校风波
丰县原有小学445所,撤并了335所;茌李庄、张后屯等村村民觉得上学不便,不愿撤校
以前,丰县有炊烟的地方就有小学。随着孩子数量减少,丰县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从2003年开始撤并村小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丰县小学生达到12.6万人,而现在只有6万多人。
丰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成凯介绍,“很多小学只有几十个孩子上学,只有几个老师上课,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丰县依照“万人一所小学”的原则,进行村小的撤并。
2007年,第一轮撤并基本完成。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重视校舍安全。丰县一些校舍属不能够再加固使用的危房,该县开始了第二轮的大规模撤并。
直到去年,第二轮撤并完成。丰县原有445所小学,撤并后,剩下小学110所。
第二次撤并后,首羡镇原有18个小学,调整之后剩下9个定点小学和一个教学点。
小涛原本就读的茌李庄小学,就是在第二轮中被撤并的。
张后屯小学也是在第二轮中被撤并。
张后屯小学曾是张后屯人的骄傲。
张后屯村是丰县县委旧址,张后屯小学前身,是中共丰县县委在抗日时期创办的一所抗日流动小学,1940年创办,后几经修整,有着70多年历史。张后屯村人几乎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一位村民介绍,张后屯小学远近闻名,曾被评为徐州市中小学百佳校园竞赛优胜单位,学生一度达到了八九百人。
丰县教育局曾组织全县各乡镇的教办主任到学校来参观。
2005年,随着一轮合班并校,张后屯小学初中部被撤,并进了首羡镇中学。
随着教育资源的转移,一些离镇里比较近、交通便利的村子开始把学生送到镇中心小学读书,张后屯小学学生数量开始减少。
2010年,张后屯小学校舍被定为危房,县里决定将其撤并。
“当时大家都不愿意。”村民袁维震说,撤掉之后,孩子们上学很不方便,而且没有了学校村子里总觉得缺点儿什么。村民、村支书轮流向上反映。
茌李庄村民也不满村小被撤,不断向政府反映意见。
此后那些村的村民与丰县政府达成协议。村民同意撤校,但政府也须允许村民自由选择学校。
原本按照片区划分,茌李庄、张后屯的孩子都应去三座楼小学读书。
但村民认为,首羡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更好,便送孩子去那儿就读。
全县无一辆正规校车
县教育局长说,接送孩子上学都是社会车辆,约380辆,其中包括大客车和小面包车
首羡镇中心小学虽然教学质量好,但离一些村子距离较远,茌李庄是离校最远的一个村子。
撤点并校后,学生都到首羡镇中心小学上学,上学难成了大问题。
家长们只得自己接送孩子,起初是各家送各家,后来是几家合起来轮流送。学校没有食堂,学生的午饭也要自己解决。
随后,一些市场敏锐的人从中寻觅到了商机。出事校车的司机洪旭,就是其中一位。
根据洪旭一位邻居介绍,洪旭的妻子最先在自家搞起了“学生爱心公寓”,在家里做饭卖。
洪旭从学生上学难上看到了商机,2010年便购置了一辆客车,用来接送学生上学并收取费用。每天中午接送一些孩子到自家开的“学生爱心公寓”就餐,每人每学期收费650元。
洪旭的房子是一座临街的两层三间小楼,如今大门紧闭,在其“学生爱心公寓”楼上贴着一副对联。对联上的字迹已模糊,隐约显示着“爱心让孩XX,精心让家X心”。
学生家长介绍,洪旭在上学放学时间到学校门口,向接送的家长们发放名片,且还开车到村子里去“推销”。
“丰县各个小学没有一辆严格意义上的校车。”县教育局局长孙光华称,江苏省有关规定对于校车的定义是,由学校购买或有关单位自备、租用的用于接送学生的车辆。
孙光华说,目前接送孩子上学的都是社会车辆,约有380辆,车型包括大客车和小面包车。
家长们反映,校车超载是常态,每天校车都会挤得满满当当。
虽然如此,这还是解决了没有精力送孩子的家长们的难题,“洪旭们”的校车受到家长的欢迎,很多孩子开始坐校车往返学校和家之间。
在甘肃校车事故之后,丰县曾严查此类校车。李成凯介绍,洪旭的车辆在出事故一周前还被李成凯亲自查过。
“这些车大多手续齐全,当时因为这个车没有在教育局备案,被暂扣了。”李成凯介绍,从安全角度说,具备条件的社会车辆接送学生也是可以的。
“我们需要安全校车”
村民提出安全校车需求,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成凯称,撤并小学后政府应做好后续工作
“撤并学校后,后续工作没有做好。”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成凯承认,学生上学难与撤并学校有关,而这也导致了后来的伤亡事故。
“要不,给我们安全的校车,要不,就把学校还给我们。”村民们提出这样的诉求。
李成凯坦言,恢复撤掉的学校比较困难,会带来示范效应,所有的小学都要求恢复。从教育上来讲,撤并小学是很好的政策。恢复小学会带来教育改革的后退。
李成凯称,15名孩子的生命是一个太大的代价,他一直在思考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发生。
他提出两个想法。
第一种是由政府全部负责校车的采购和运营。第二种是引入社会力量,建立准入机制,政府予以补贴,严加管理,一旦有超载等违规行为,取消其资质。
校车事故后,丰县停运了所有校车,每到上学放学的时间,电动三轮车接送孩子,成为街上一景。
14日下午,一辆电三轮从丰县一条街道的快车道上驶过,后面载有三个孩子,一个孩子趴在车边写着作业。
本报记者 刘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