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永州12月20日电 题:湖南永州“三骂”村支书“破例”获连任
中新社记者 刘柱
“被老婆骂、被村民骂、被领导骂”,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老埠头村支书伍松民,因在该村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中得罪了不少人,自嘲是“三骂村支书”。
老埠头村位置特殊,位于湘江与潇水的交汇地。这个古时繁华的商业市镇,在陷入锰矿非法滥采之后,“潇湘古镇”之美誉黯然失色。
记者近日从永州市驱车30多公里实地探访老埠头村。
走进村口,记者看到这里至今还遗存着的一条清朝古街,古时的渡口仍有人在招揽生意,古街的对岸便是潇湘八景之一的“潇湘夜雨”。
沿古街行至村末,走过几条曲折的田埂,再穿过一条杂草丛生的崎岖小路,就来到了非法开采锰矿最严重的小山头。在这里,到处矗立着被乱挖剩下的废弃“石笋”似的石林,可见当时采矿活动的红火和疯狂。
“上世纪50年代这里是一个有采矿许可证的矿区,80年代村里为扩大生产,开始股份制经营方式。”伍松民说,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整合管理,1991年老埠头村的锰矿开采资质被取消。这个农业基础差的村子突然间没了“生财之路”,习惯“靠山吃山”的村民开始非法开采。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禁采措施,但收效甚微,非法开采日渐猖獗,高峰期达到33个非法采锰点。
冷水滩区国土资源分局执法监察大队队长蒋琳琳说,这个约400亩的小山头共有8个非法开采矿洞。
“拨开地表的黄土就可采到矿石。”伍松民说,在低成本开采和利益的驱使下,村民自发购买数十万元的设备,利用相关部门节假日的执法空隙违法开采,“村里800多村民就有超过500人参与采矿”。
“洗矿的废水直接排进湘江与潇水,一条近百米宽的河大半变成黄色,看着都心疼。”蒋琳琳说,一时间,大量非法开采导致矿产资源浪费、山体植被严重被毁、水源严重污染。
作为村里的“主心骨”,伍松民多次配合政府制止非法开采,但备受村民谩骂。“有个村妇跟着我骂,我走到哪儿她就骂到哪儿。妻子也指责我带头做得罪人的事。尤其让人伤心的是领导也骂我工作不力,还给了我处分。”但伍松民似乎并未将委屈放在心上:“我必须这么做,为了国家的资源和青山绿水,这样做很值。”
2011年3月开始,当地政府对老埠头村8个非法开采点采取严厉手段进行彻底整治,共捣毁厂棚4个、水管2000米、切割洗矿机8组,收缴24台柴油机等价值80余万元人民币的设备,传讯涉嫌非法开采矿主8人,刑拘2人,网上追逃1人。
截至目前,当地政府已完成对该村现场所有非法开采设备的清理,并投入20万元资金回填5万余土方,平整3万余土方,播撒苏丹草种子100余斤。为帮助村民转变增收方式,政府组织村民栽种了生长快、价值高的油茶树等经济作物。
伍松民告诉记者,为恢复遭受破坏的植被,今年4月10日起,他和村民还在平整后的矿区种上第一批1万株松树。半年时间过后,尽管这些松树还显得那么稚嫩,但他憧憬,“子孙后代看到的肯定是大片森林。”
村民看着以前被污染得浑浊不堪的江水又恢复清澈,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改变最有力的证明,就是推举伍松民破例连任村支书,因为按惯例受处分的人是不能当选的。
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之称的湖南,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超过1.26万亿元,采掘业及其延伸加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5%以上,矿业已成其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但湖南矿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为此,从今年5月至2012年7月,湖南在全省开展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行动,以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