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首钢停产后照片。本报资料图片 郭铁流 摄 |
东城交道口清太医院旧址 |
西山古道上至今留有的蹄窝 |
东方饭店鲁迅曾住过的房间 |
看点
北京4处“百大新发现”,有两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相关人士称,这些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的遗产,在迅猛的城市发展进程中,需要加以格外保护。
首钢旧址成“新发现文物”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揭晓结果,北京东方饭店等4处建筑、遗址等上榜
本报讯 昨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揭晓结果,北京共有4处地点入选“百大”,分别为门头沟西山古道、首钢旧址、东方饭店以及东城交道口清末太医院旧址。
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0万处
历时5年有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即将于12月底正式公布其普查名录。据了解,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在此之前已被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将被作为已有文物进行复查;在此之前未进行登记的,被视为“新发现”。根据初步统计,普查中我国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超过50万处。
经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领导机构遴选、推荐,按照每家报送不少于10处的原则,全国共报送了305个项目参评,最终以投票方式选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文物地图“预警”城市建设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调查工作。“三普”调查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
“三普”办公室副主任刘小和介绍,数据将收集到国家文物局的数据中心,未来将建立起一张标有不可移动文物位置的电子地图,起到为城市建设的“预警”作用。
“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时,地图将成为一种参考,例如在修建铁路等大型工程时,如果出现了与不可移动文物的矛盾,在规划中就要重新设计,尽最大可能保护不可移动文物。”
曹操墓不符“新发现”条件
此次,曹操墓没有入选“百大新发现”。
对此,刘小和解释,这主要是因为曹操墓不符合新发现的条件。
按照三普的时间要求,2007年9月30日之前已经登记的文物都不能作为“新发现”项目。曹操墓作为墓葬已在这个规定时间前进行过登记,后来研究称其为曹操墓,事实上是在原有登记项目中有了新的考古发现,是对原有文物登记项目内涵进行了发掘。但作为登记项目,其并不符合“新发现”的时间节点规定,因此此次没有列入三普新发现的项目。
清太医院领衔古建
名称:清太医院旧址 地点:东城交道口街道 类别:古建筑
入选理由:作为医疗机构性质的建筑,清太医院旧址,保留了听差茶房、科室、土地祠、铜神庙、医官办公东西厅、大堂、二堂、首领厅、医学馆、庶务处、教习室、诸生自修室等建筑设置。它对研究古代医学科学、了解中国古代医疗管理制度与官式医疗建筑规制,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成为古建筑类别内北京市唯一一处入选“百大新发现”的文物。
高炉下的历史人文
名称:首都钢铁公司旧址 地点:石景山区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入选理由:首都钢铁公司旧址始建于1919年。1919年3月,北洋政府组建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选定石景山东麓为炼铁厂厂址,定名“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炼厂”。1937年,被日本侵占,改名“石景山制铁所”。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扩大生产。1958年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改名“石景山钢铁厂”。1967年改名“首都钢铁公司”。改革开放时期,具备年产10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北京奥运会前,国家决定搬迁首钢。首钢旧址不仅有高炉和配套的设备设施,还有龙烟别墅、日伪碉堡、红楼宾馆、群名湖等人文景观,反映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八百年古道留蹄窝
名称:西山古道 地点:门头沟区 类别:古遗址
入选理由:文化线路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推进而提出的一个新的遗产门类。“百大新发现”的古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门头沟区唐末至清代的西山古道。历经800多年,成为京师联系山西、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道路。全长20公里的古道,在峰口庵关城往西南行百余米,仍然可以看到以前留下的密布的蹄窝,推测应该是当年驴子、马匹经过时留下的印证。
地标建筑见证历史
名称:东方饭店早期建筑 地点:西城区天桥街道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入选理由:尽管进行过改建,但至今东方饭店仍然保存着1918年建设的西楼和1953年翻建的东南楼。民国四年(1915年)在北京实施“香厂模范新市区”规划,以万明路和香厂路为中心的香厂新市区成为当时京城最新商埠、最新高档住宅区和最繁华热闹的娱乐场所。1918年,东方饭店作为高档饭店,与“新世界娱乐场”、“城南游艺园”一同成为新市区的地标性建筑。客源除了军政要员、就是社会名流、洋行买办、巨商富贾、文艺名人和驻京记者等民间上层人士。张学良、李大钊、张大千、邵飘萍、鲁迅等众多历史名人都曾在这所饭店留下足迹,东方饭店见证了若干重大历史事件。
对话
普查成果受法律保护
对话人物: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
新京报:“十二五”时期,国家在文保经费投入上有哪些变化?
单霁翔:2002年新文保法公布的时候,我刚刚调到国家文物局,那年专项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是2.5亿。到了“十一五”的第一年(2006年),文保经费是7.65亿;到了“十一五”的最后一年(2010年)是97.7亿,增长还是挺快的。“十二五”期间的文物保护经费,预计将是“十一五”时期的5倍。
新京报: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结果即将公布,这个结果是否有法律效力?
单霁翔:经过文物普查的成果同样受法律保护,视同于文物保护单位,至少属于最低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对于三普成果的审批权限在国务院,也就是说在今年年底之前,国务院召开最后一次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结大会之后,就可以公布三普的最终名录,列入名单中的都是不可移动文物,受到法律保护。
新京报:目前,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方案进展如何?
单霁翔:在一些人看来,可移动文物的普查不如不可移动文物那么复杂,但可移动文物的数量比不可移动文物要大得多,全国有数以亿计的可移动文物。这次所说的可移动文物的普查,还仅仅是国有的,但国有的概念并不是只包括博物馆、考古研究单位收藏的文物,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类似电视台等国有事业单位购买的文物,都是国有文物,因此这个数字会比较大。所以在普查铺开前,要做一个非常缜密的方案才敢做,这也是可移动文物普查前进行试点的原因。目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在不同层次做试点,各种不同层次的试点即将在明年6月结束。同时,全国的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方案已经编制完成报送国务院。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王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