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在王金云(左二)的陪同下,陈阳(左三)到深圳南山派出所投案自首,所长出门迎接。本报记者刘杰摄 |
“我到派出所了,马上去自首,你要照顾好父母!”昨天上午,34岁的陈阳来到深圳市南山派出所门口,刚一下车就拿出电话,颤抖着拨通了哥哥的手机号码。
15年前,跟随父母到新疆讨生活的陈阳在一次冲突中失手将一名当地小伙砍死,随后四处逃亡。4年前,陈阳开始关注专门为服刑、劳教、犯案在逃、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提供社会帮教服务的公益组织“阳光下之家”,今年年初,他与该机构创始人王金云取得联系。
在王金云和志愿者的细心劝说下,陈阳决定投案自首,从而成为这家“更生人士矫正服务中心”成立8年来成功劝说投案自首的第31名在逃人员。
第31名投案者 陈阳家在四川三台,1995年,刚刚满18岁的他随同父母前往新疆富蕴县淘金。次年7月的一个清晨,他在一次冲突中失手将一个名叫“小红”的小伙大腿砍伤。按照陈阳的描述,这是当地一个经常欺负他们这些外地人的“小混混”。因为害怕报复,事发后陈阳逃到乌鲁木齐。20多天后,他偷偷返回富蕴县打探消息,才知道“小红”被送到医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我成了杀人犯,抓到了肯定要给人家偿命。”抱着这样的想法,陈阳连家也没回,就开始了逃亡之旅。
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再到大同,陈阳离事发地越来越远,最后决定南下广东。
他化名“魏广勇”,落脚东莞常平镇。因为害怕被人识破身份,陈阳只能去那些不要求看任何身份证明的小工厂应聘,而且常常干一两年就换一家。路上遇到警察警车,陈阳都不敢直视,每每默默地绕着走。
陈阳说,这么多年来,他心仪的女孩和心仪他的女孩都有,可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份,他从来不敢与对方深入交往。第一次恋爱,是在2009年夏天,一位名叫燕子的浙江女孩,把一封情书丢在陈阳宿舍的床上。燕子说,她早就注意到陈阳,觉得他面貌清秀,踏实可靠,愿意做朋友。“那封信读了好几遍,心里很复杂。”陈阳说,自己30多岁从未谈过恋爱,真的想尝试一下爱情的滋味,于是他们恋爱了。
燕子活泼外向,比陈阳小10岁。每天下班后,他们都一起吃饭逛街,有时候看电影。更多的时候,燕子叽叽喳喳,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讲给陈阳听,然后小鸟依人般等着恋人的安慰。
爱情一度冲淡了逃亡的恐惧,有好多次,他都想对燕子说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但最终有所保留。直到后来两人同居,燕子怀了孕,要跟他结婚,陈阳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永远无法给燕子正常的婚姻生活,于是找借口陪燕子打了胎,并下定决心分手。“我好想告诉她,我杀过人,不能跟你在一起,但怎么都说不出口。”
看着从医院出来的女友苍白的脸,想到自己永远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陈阳痛苦到极点,彻底放弃了侥幸心理,开始寻求救赎。他想到几年前在新闻上看到的“阳光下之家”。
帮扶者曾是失足者 “阳光下之家”是一家专门为服刑、劳教、犯案在逃、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提供社会帮教服务的民间公益机构,它的创办者叫王金云,生于1978年,湖北人。大学毕业后,王金云到深圳一家大型企业,担任人力主管,年薪10余万。2001年,他以1万元的价格,转让了一个商务港澳通行证给朋友,案发后因出售出入境证件罪,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刑满释放后,王金云对生活很有信心。一是他认为自己不是罪大恶极,刑期已经抵消了过错;二是他觉得自己有专业能力,受过高等教育,“没有人会在意我的过去,生活可以重新开始”。
求职简历上,王金云如实填写服刑经历。然而简历投出去,没有单位愿意给他面试机会。记忆最深的,是一次招聘会上投了30份简历,只有3家单位接收了,但在面试时,对方的问题跟专业能力无关,都是围绕“你跟杀人犯相处紧张不”“监狱生活怎么样”。
失望的王金云最后接受朋友建议,抹掉服刑经历再求职。这一次,他被深圳科技园一家企业录用,并因表现优秀得以提前转正。
转正仅一周,在公司的聚餐上,王金云酒后偷偷告诉主管领导,自己曾犯罪服刑。主管领导听完很平静,说犯了错不怕,只要改掉就好。“遇到这么好的公司,给我提前转正,还不在意我的经历。当晚我好激动,几乎没合眼。”次日一早,王金云刚到公司,就接到主管领导递来的一个牛皮信封。他以为是要加班的材料,打开一看却是“辞退通知书”,理由是弄虚作假。
给失足者温暖快乐 失业的痛苦,王金云不敢告诉家人。因为他深知在服刑期间,家人已经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决心独自承受后,接下来的几天,王金云还是每天早起,拿着公文包假装上班。他去了附近的一个公园,坐在长椅上,反反复复地想,为什么重新开始会这么难?为什么这个社会不能给刑满释放人员多一点宽容?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让王金云近乎崩溃。几天后,他忍不住想发泄情绪,就把在监狱里写的诗歌、日记传到了网上。
“没想到大家都愿意看,还跟帖安慰我。”王金云找到了精神寄托,每天花大量时间跟有类似经历的网友们聊天,彼此慰藉。
2003年9月,王金云开办了“失足者热线”公益网站,专门给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平台,坦言自己的服刑和出狱后的经历。与此同时,王金云放弃求职,选择自主创业,目前经营两家小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收入,现在是“阳光下之家”公益机构的唯一经济来源。
有网友跟帖询问王金云,想跟他电话聊天。王金云就在网站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开始接听来自全国各地失足者的倾诉。
每天都接十多个电话,有人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渐渐地,王金云的左耳听力减弱,还伴有耳鸣。半是工作需要半是不得已,3个月后,王金云申请开通了一条“失足者心理咨询热线”。2005年,王金云为这个公益网站取名“阳光下之家”,意在给失足者带来温暖和快乐。
“阳光”关爱进监狱 “阳光下”的行动,还延伸到监狱里。作为国内首家刑释解教人员帮教中心,“阳光下之家”逐渐成名。作为创办者的王金云,受邀到全国数十家监狱,开展法治讲座,跟服刑人员聊天。
因为监狱里不能打电话,很多服刑人员就给王金云写信。王金云每信必复,迄今已经回信超过4500封。
回信的时候,王金云总能想起自己服刑期间,曾冒昧给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郁龙余写信,请对方指教诗歌。27天后,他就收到了郁龙余的回信。“我从监舍一楼一口气跑回二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把信贴在胸口,才敢拿出来看。”信里的一句话令他终生难忘,郁龙余说“虽然我不知道你犯了什么错,但我愿意在你奔向光明的路上做些什么”。
“我们素不相识,郁龙余是名人,却给我一个服刑人员回信,还鼓励我。那我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太自私,要把这种爱传递出去给其他服刑人员。”回信回到胳膊酸痛,王金云就这样说服自己继续写下去。
这样的辛苦没有白费,“阳光下之家”统计数据显示,8年以来,该机构已帮助137名出狱人员找到工作,疏导700多人走出服刑的阴影,劝服31名犯罪在逃人员投案自首,劝导300多人放弃了犯罪或重新犯罪的念头。
更让王金云惊喜的是,一些接到帮助的人,最终非但没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还能主动帮助别人,把从“阳光下之家”得到的爱再次传递出去。
曾被劝说自首的周强就是一例。2008年,入室抢劫后潜逃的周强,在王金云劝说下投案自首,后来被判缓刑。出了看守所,王金云就帮周强安排在一个企业上班。两年前周强回到陕西老家,自主创业开起一家汽车修理厂,并招收十余名刑满释放人员就业。
“躲下去不是办法” 今年年初,王金云和陈阳在“阳光下之家”的QQ群里相遇了。陈阳隐瞒实情,以第三人称讲述了自己的逃亡故事。凭着多年的经验,王金云认定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陈阳自己。但他没有表现出来,开始细心地安慰对方,让他劝说“逃犯朋友”自首。
聊了半年后,陈阳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王金云向陈阳介绍了公安部的“清网行动”,告诉他说今年有38万逃犯都投案了,有自首情节的可以从轻量刑,机会非常难得。他力劝陈阳自首:“躲下去不是办法,早点服完刑出来,早点开始新生活吧。”
看出陈阳的犹豫后,王金云又以亲情说服他:“这十多年来,你和父母音信全无,还总是梦见他们出了意外。难道你不想早点见到他们吗?如果自首,你就能跟他们正大光明地联系,出狱后也好回到他们身边尽孝。”这次谈话击中了陈阳的内心,他答应自首,但要求先跟王金云见个面。见面后他的警惕打消,因为王金云既没带警察来抓他,还请他吃饭喝茶,给他两天时间联系家人处理私事。
12月24日,陈阳自首前一天。王金云请来绵阳志愿者,让陈阳说说家乡话放松;法律顾问志愿者分析了案情,让陈阳对自己的量刑有了底;警察志愿者讲解了投案自首政策和监狱管理规范,让陈阳对服刑不再有过多恐惧。当天下午,王金云给陈阳订了酒店休息,握着他的手说,不是把他送进监狱了事,“阳光下之家”会继续关注他,帮他在狱中积极改造,出狱后找工作或者创业。至此,陈阳的顾虑全部打消。昨天上午,在王金云的陪同下,他走向南山派出所投案自首。
(应受访者要求,除王金云外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