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务院通知清理整顿交易场所 强调金融监管稳定

2011年12月26日15:2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导读:国务院下发通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防范金融风险,大限将至交易所数量不减反增。为什么18年后新一轮交易所整顿再次上演?整顿风暴再度来袭?现实需求怎样保证?监管与创新,未来又该如何平衡?

  中广网北京12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根据国务院此前下发的《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也被业内人士称为38号文,目前距各地方政府上报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大限”仅剩一周时间,各地交易所的清理整顿仍鲜有大动作,与此同时,新建交易所的动作却一直都没有中断。怎么来分析这样的一种现象?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银河期货宏观经济分析师赵先卫来做评论。

  交易所数量在出台38号文后不减反增

  主持人:在38号文刚刚出台的时候,很多圈里人都在预计12月底就会有一批交易所会倒掉,但是现在一个半月过去了,发现这个实际的情况没有像预想的那样,相反据不完全统计,12月初到12月中旬这个新的交易所的设立,可以说几乎达到了每天一家的速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呢?就是交易所的数量在出台了38号文之后还是不减反增?

  赵先卫:我觉得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38号文由谁来牵头监管,这个规定得不是特别明确,仅仅是规定由证监会联席地方政府甚至其他的各个部委一块监管,也就是说谁在这个监管的过程当中,谁起到主导的作用就是监管的主体不是非常明确。第二个原因在于这些交易所背后牵涉到太多的地方政府的利益,也就是监管层和地方政府在利益之间的博弈的问题,证券交易所主要的推动方是地方政府,也就是说这些交易所牵扯到地方政府背后很多费用、税收、利润等等一系列方面的问题,所以牵扯到这方面的问题的话,就牵扯到利益分配过程当中,可能监管的难度就会加大。

  交易所其实都是由各个地方政府推动建设

  主持人:今年以来,各地的交易所都出现了大干快上的现象,而且出现井喷,很多的交易所其实都是由各个地方政府推动建设的,那地方上这个热衷于建交易所,刚才提到了利益博弈,这个利益的博弈会体现在一些什么样的方面呢?

  赵先卫:这个利益的博弈因为最近一两年冒出来的交易所,有很多的是一些大宗商品的中远期的电子交易所,也就是说本身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现货在上面进行交易,还涉及一系列配套的。比如说资金、物流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这会牵扯到很多很多的费用。不仅是简简单单的交易问题,会带来一系列的仓储物流甚至金融等等一系列的方面带来附加的一些收入,这是比较艰难的。我觉得近期交易所设立本身某种程度上来讲,为什么建立交易所比较频繁,地方这么热衷去推,对于这些大宗商品中远期的电子交易市场来说的话,本身对现在这种三大期货市场来说,本身也是现货交易的基础市场,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弥足现在现货市场的不足,有一定的存在的合理性。

  主持人:除了刚才先卫分析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挺值得关注的,那就是可供投资的选择目前看起来相对比较匮乏,也使得投资者对于这个交易所的产品趋之若鹜,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现象?

  赵先卫:除了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之外,另外,刚才提到投资渠道尤其是投资品种的缺乏也的确是另外一种原因。从整个中国社会演变来讲,应该说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后期,然后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发展的,应该说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将迎来金融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也就是说这种背景下,表现的非常突出的特点。整个社会的资金甚至于对于这种传统有保值的目的而变成增值,这种需求增加,也就表现于一种叫做资产证券化的过程。

  所以,从以往的各个社会来讲,都是经历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很有可能中国社会也进入这个阶段,如果相应的对于投资品种,尤其能够切实的增加老百姓的这种财富收入的品种需求增加,由于可供投资的金融品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的,交易需要买方也需要卖方,这种情况由于投资品种的缺乏也更增加了很多人想利用这些商品市场上来达到一种财富增值的这样一种效果和目的。

  金融创新调整更朝着符合监管方向发展

  主持人:把日历翻回到1990年的10月,当时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作为第一家期货市场的改革试点正式开业,随后全国各地期货交易市场相继的建立,但是因为缺乏立法的缺失以及监管的缺位,期货市场的发展失控,到了1993年年底全国经过批准设立的期货市场达到了50多家,最终到了1993年11月,国务院当时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开始对于期货市场长达七年的清理整顿,从最初50多家到了最后的3家,上海、大连还有郑州。18年后,这个历史是如此的相似,新一轮交易所整顿再次在我国上演,您认为这次的整顿和上次有什么样的这种异同?

  赵先卫:应该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为上一次的话,主要是为了整顿期货市场,而这一次整顿的主要是交易市场,也就是说所涉及的这个范围要更广,不仅仅涉及到一些变相的期货市场的整顿,而且还涉及到其他类型的一些市场。为了让整个金融创新朝着有利于整个社会稳定的角度发展。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某种程度上的确能够带来金融配置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会触发整个社会金融风险,所以这一次可能国家是为了更大程度的规范,金融创新调整更朝着符合监管的方向发展。

  主持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认为新生事物的发展初期通常是无法确定监管机构的,特别是这个金融创新游离在监管机构之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现在监管来了,那接下来监管和这个创新将会如何来进行平衡?

  赵先卫:我觉得可能说,金融监管和创新应该是全世界的难题,因为说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得比较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我国的金融监管和创新来讲,我觉得要把握一个度,所谓的度就是首先要了解金融创新的现状。从国际上比较,为什么我刚才在前面提到未来我国将进入金融化的过程,也就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这是必须要走的路,也就意味着现在阶段同国际社会相比,金融创新还是属于比较低的层次。但是金融创新过程当中也就是说现在阶段,要适度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但也不能放弃监管。

  前一段时间,交易所大规模的建立起来以后,所引发的一系列“蒜你狠”、“豆你玩”等现象也反映了某种程度上放松金融监管,会导致整体物价体系的紊乱。一旦物价体系发生紊乱之后,不仅仅会威胁到整个社会定价权的问题,还会威胁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在适度创新的步伐上更加强调金融监管的稳定性和前瞻性。
(责任编辑:UN60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