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 买票的少了,领票的多了 这一天,阳光明媚,但记者从上海南站和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临时售票处,并没有看到更多的现场购票旅客,倒遇到不少前来领票的网络订票者。
16时许,天色渐渐暗下来。上海南站售票大棚内,10个售票窗口几乎无人购票。广播中,工作人员提醒购票者,如需抓紧时间购票,可前往临时售票处购票。 “今年现场购票的人比往年少了很多。像这样的场景,往年只有在春运售票的最后几天才会出现。 ”一名大厅工作人员也放松了很多,“这是好事,网络购票减轻了旅客来回奔波之苦。 ”
一位阿姨匆匆赶来,跑到售票窗口,拿出一张纸条。 “1月11日,到恩施的火车票,还有没有? ”很快,窗口中传来:“没有了。 ”
阿姨是安徽合肥人,在上海打工,未过门的儿媳妇老家在湖北恩施,今年打算回家过年。由于儿媳妇离车站远些,阿姨主动承担购票的任务。没想到,却让她空手而回。
“到网上买吧。 ”工作人员告诉阿姨,现场窗口购票最晚只能购买10天内的车票,网络购票或电话订票则能预购12天以内的车票。
与临时售票处零星的购票者相比,售票处内,网络取票窗口前,有不少人正在排队。
小唐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他手里拿着几张学生证,前来换票。 “我来取票,顺便帮我们班的几个哥们来取。 ”小唐山东烟台人,他订了1月12日一张车票,“一直守着网络,才订到的。 ”小唐一脸的兴奋,他介绍,购票开始时总遇到网络问题,“不是网络繁忙,就是不显示。 ”好在大家最终购票成功。
鸡蛋饼小贩今年的生意差多了 18:30,夜色笼罩,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临时售票处,不见了往年长长的队伍。
“能上网买,就上网买,谁还到这挨冻啊? ”普善路沪太路路口,一位小商贩把摊位摆在路边,打开煤炉,煎着鸡蛋饼,卖3元一个。
“以前春运,这条路边从上午就出现排队,一直到那条路上。 ”商贩指着普善路边的花坛,感叹往日的“盛景”不再,自己的生意也差了不少,“本来打算今年春运再多赚点,现在都没人排队了。 ”商贩称,往年此时,旅客为了买到票,与同伴交替排队,彻夜守候。如今,夜色下的普善路上,只有零零星星几个旅客拉着行李箱,慢悠悠地走着。
临时售票大棚内,窗口前购票的旅客只有二三十人,原本设置的100个窗口,只有41—49号尚在使用。由于人数减少很多,现场只剩下四名武警,但已不需要维持秩序,变成了服务人员,接受购票旅客的咨询。
在现场,朱小姐坐在小板凳上,忙着打电话。朱小姐是甘肃天水人,因网络购票未成功,于是,直奔临时售票处,但被告知,无车票。“显示屏上为什么不显示提供的列车数、座位数、无座票数? ”显示屏上,正在滚动1月11日之前最新的每日剩余票数,但仅有剩余票数等简单数字,并没有详细到如朱小姐所言的每日发往某地的列车数、座位数或无座票数等相关信息。朱小姐说,有关部门应该将信息更透明化一些。
1月3日 火车票黄牛无奈转“行” 下午,冷空气来袭。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脚步都因天冷而加快。人流中,总不时遇到喊着“汽车、汽车票”的人。
老秦是其中一员,他站在一面玻璃墙下,与三四名男子聊着天。旁边正好有一辆城管的车辆经过,老秦和同伴看了一眼后,停止交谈。在他们的头上方贴着一张“严厉打击倒卖火车票”的警示牌。
“没火车票啊?那我没办法了。”记者上前询问,老秦无奈摇头,“你如果坐汽车,我现在就给你联系一辆。”老秦边说边向匆忙赶路的旅客搭讪:“汽车,汽车……朋友,到哪里的?坐汽车吧。”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老秦叹了一口气。
“实话告诉你,我以前专门弄火车票,但今年不行了。 ”老秦50多岁,自称河南人,在上海做黄牛已有10年之久。每年春运,老秦都能借助倒卖火车票“赚”上其他打工者一年的收入,“去年,一张火车票,除了面值,至少另加200元才能卖给你;有些紧俏方向的车票要卖到400元,还得再加上一两百元的车票钱。 ”今年春运前,老秦又打起如意算盘,但结果落空。
“实名制了,即使买到了,你也不能用。 ”老秦只好转行,做起了汽车票黄牛,帮一些黑车拉客。老秦说,像他这样的黄牛今年大多数都转“行”了。“还有一些人借别人身份证买票再出手的,但如果成交,风险就要由旅客自己承担了。”
“我们也能帮你弄到火车票,但你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站在旁边的一个年轻男子插嘴说,这其实算是代买,费用是150元,不含车票价。
为了验证“黄牛转行”的说法,记者在北广场周边转了一圈,没找到一个兜售火车票的黄牛。即使在北广场周边的小马路上,情况亦然。
黑车趁机疯狂拉客 在北广场临时售票处大门对面,有一间门面房,房间内,几十名男男女女依着墙,坐在地上。门口,一名中年男子坐在办公桌前,不停地与来乘车的人讨价还价,手中拿着一沓乘车票。
“到哪儿?驻马店? 240元。 ”桌子前,一名50岁多岁的男子手里拎着大大的包裹,犹豫不决。 “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说白了,我们只赚你二三十块钱的辛苦钱。 ”50多岁男子往屋外看了看,“明天家里有事,要到家。 ”只好咬牙同意乘坐。售票男子在乘车票上写上价格和地点。记者凑上前看到,这张乘车票上用红颜色印着“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的字样,但印刷粗糙。
门口台阶上,一个小伙子见状摇摇头,“这老板要赚不少呢。 ”小伙子已在此处买“票”,目的地是安徽宿州,花了170元,“比平时贵多了。 ”10分钟后,其中10多人被领到中华新路上。记者紧随其后发现,他们上了一辆福田轿车。
14:30,在沪太路边,三四十名外来务工人员围在一个小商店门口,焦急地等待。一名旅客说,他是陕西汉中人,与三名同伴每人花了390多元钱,被带到这里乘车。结果,等到现在也不见车子的踪影。记者离开时,他们还在等待。
记者手记 但愿回家路年年都顺畅 和千千万万踏上春运路程的人一样,我也是春运候鸟。每年,都为一张小小的火车票,伤透脑筋。
春节是必须要回家的,可火车票一般是买不到的。有一次,我转了5趟汽车,方才到家;还有一次,也是坐汽车回家,半夜,依维柯险些迎面撞上一辆卡车,在沟边停了下来,全车人吓出一身冷汗。
有了坐汽车的辛苦与惊吓,我下定决心乘火车回家,结果,现实也下定决心不让我买到火车票。无奈,我找过黄牛。还记得,那年下着大雪,北广场正在改建。在泥泞的小路上,与黄牛接上了头。
黄牛要价180元,票面价另算。真心疼。要知道,那时候,票面价值也就60元左右。讨价还价,最终150元成交。那年的回家路,还算顺当。
春节回家过年,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可就因为这一张票,又增添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今年去买车票前,我在心中犯嘀咕,担心买不到车票。但现场的场景让我惊讶。三天来,除了首日排队稍长外,其他时间,最长的队伍也没超过大棚。
更让人惊讶的是,我轻松地买到了车票。跟我一样的,还有很多归心似箭的人。在车站,我看到的是大家开心的表情和悠闲的神情,以及回家的喜悦,同时,我也看到,车站每个拐角不再有黄牛兜售的身影。
我想,如果网络购票不拥堵,一直顺畅,如果更多的列车信息披露得更透明,那一切会更好。
真希望以后每年春节回家都这么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