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联防费,这是一个始终在争议中挣扎的名词。在广州这个流动人口聚集的城市,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它越来越多地被质疑声所包围。混乱、落后、歧视、无理,这些属于治安联防费的标签毫不遮掩地表述出公众的不满情绪。在近年来的市两会上多次听到要求废除治安联防收费的呼声。
2011年8月,据相关媒体报道,广州市政府原则上同意终止收取持续已七年之久的治安联防费。消息传出,得到公众的肯定和赞扬。相邻的东莞市也开始考虑效仿深圳和广州,取消历时18年的治安联防费。
然而广州治安联防费真的停止收取了么?记者了解到,彼时媒体所提到的停收相关通告文件至今未见正式发布。
并未真正停收
2011年10月,停收通知刚过去两个月,石井镇槎头村的王先生就被收了两个月的治安联防费。王先生向收费人员质疑道,为何媒体报道了停收还要再收取呢?对方则称,他们至今还没有接到有关停收的相关文件,所以只好按照“老规矩”收取。
由于“自费养队”制度缺陷的存在,以及公安部门对其监管的疏忽不力,治安联防收费出现商品化的倾向,一些行政事务如办理居住证等乘机“搭车收费”。而治安联防队员的素质往往参差不齐,某些情况下甚至带有一定的黑社会性质,其假借滥用公权力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屡见不鲜。
屡遭各界质疑
广州市治安联防费自开始收取之时,其合理性和合法性便饱受争议,有关取消该项收费的呼声始终没有间断过。2005年12月10日,市民赖先生的母亲被黄花岗派出所收取了48元治安联防费。赖先生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治安联防费不是行政事业型收费,不应强制性收费。他因此于2006年3月将越秀区公安分局告上法庭,历经二审最终以败诉告终。同年底赖先生申请再审,亦被广州市中院驳回。
这起诉讼案的败诉无论在法学界还是在市井中都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治安联防费存在的法理基础日益脆弱。
有评论认为,流动人口在治安等方面的管理,本应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这已由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纳税人来支撑。针对某一被打上标签的人群强行收取所谓“治安联防费”,从一开始就缺乏足够的法理依据。“新广州人”的概念就是要进一步使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的市民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
委员呼吁废除
今年广州“两会”,取消治安联防收费再次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称,之前媒体有废除治安联防费的报道,但其后却没了下文。对于这一说法,政府需要进行表态澄清,发布相关文件,确定执行的具体日期。“取消收费是面向公众的,必须有公开的文件作为依据。有人上门收费,你总不至于拿张报纸说收费违规吧。”彭澎还表示,不久广州市将撤销治安联防队,统一改编为辅警。如果相关辅警队伍建立统一的财政预算,治安联防费的收取就更加没有必要了。
相关背景
七年收了十亿治安联防费
广东省治安联防费的出现源于群防群治运动的兴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外来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了警力缺口的不断扩大,地方上为弥补治安力量的不足,陆续建立了群防群治性质的辅助治安队伍。
广州市治安联防费的正式收取则始于2004年。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向在广州住满半年以上外来暂住人口征收治安联防费。治安联防费按月收取,从外来人员抵穗第七个月起,按每人每月2.5元标准收取。在实行物业管理的地方居住,已缴交物业管理费的外来人口不再缴交治安联防费。根据粗略的统计,广州收取治安联防费七年多来,收费总计逾十亿元。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