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俞陶然 报道
在上海,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为了保护、传承上海方言自发组建了一个社团,并定期举办“沪语角”活动。近日,记者来到上海图书馆,参加了这一活动。
上海话成语接龙、绕口令……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几十个年轻人兴致高涨,笑声不断。一些来沪工作不久的新上海人、沪语说得不太灵光的“90后”学生也参与其中,学说上海话,感受海派文化的魅力。
自发组建社团传承沪语
网名叫Leo的小伙子,戴着一副眼镜,样子很斯文,他是一名在企业工作的白领,也是“沪Cares”社团的发起人之一。他告诉记者,该社团是去年下半年成立的,当时有网友感慨,“如今很多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孩子都不会说上海话了,学校里只能讲普通话,到了家里跟爸妈也讲普通话。这样,上海话不就有失传的危险吗? ”这番话,引起了Leo等人的共鸣,于是他们通过微博、人人网、Q群等网络平台,自发组建了一个社团,取名为“沪Cares”。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与英文 “Who cares”(谁关心)谐音,表明保护、传承沪语是上海人关心的事情。
如今,这个社团有20多名志愿者,都是年轻的白领和学生。他们除了在网上交流,还开设了定期的线下活动“沪语角”,每两周举行一次。每次活动前,他们都会在微博、人人网上发布消息,吸引网友的参与。
近日,当记者走进上图的会议室,只见会议桌旁围坐着20多名年轻人,他们中,有活动组织者,有说一口流利沪语的“老上海”,也有来沪工作不久的“新上海人”以及平时不太有机会说沪语的上海中学生。
“80后”绕口令赢得掌声
大家做了自我介绍后,春节前的最后一次沪语角活动开始了。首先是上海话成语接龙。根据规则,所有的成语都要用上海话讲,每人说一个,谁一时语塞,或发音不准,就会被喊OUT,游戏结束后上台表演沪语绕口令。“不二不三”“三心二意”……一不小心,新上海人小陈把“三心二意”中的“二”读成了“尼”。 “错忒了,这个‘二’要读成‘两’,而‘不二不三’中的‘二’才是读成‘尼’。 ”立即有老上海人作出纠正。
“噢,原来上海话中的‘二’有两种读音。 ”小陈弄明白了,不过他立即迎来了新的挑战上台表演沪语绕口令。绕口令的内容显示在了投影屏幕上“萝卜干,豆腐干,豆腐干不调萝卜干,萝卜干定归要调豆腐干……”小陈挠着头,讲了几遍就被搞得七荤八素。
“我为大家演示一下。”台下的“沪Cares”志愿者朱寅亮站了起来,将这段绕口令飞快地讲了几遍后,又表演了这段绕口令的“升级版”。在大约两分钟时间里,小朱讲得飞快,一口气几乎没断过,颇有滑稽戏演员表演绕口令的风范。 “好! ”小朱的绕口令一停,全场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朱寅亮告诉记者,他是“80后”,平时经常听沪语广播节目,如《滑稽王小毛》《谈天说地阿福根》,还喜欢听上海说唱、沪剧、滑稽戏,所以能讲一口正宗的老上海话。“现在很多小囡不会讲上海闲话了,会讲的,读音也不准,我觉得蛮可惜的。所以每次沪语角活动我都参加,教教青少年和外地来的朋友讲上海话。 ”
希望更多人来沪语角
谈到“沪Cares”社团今年的计划,Leo表示,上海图书馆、街道社区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免费提供场地,因此他们打算将“沪语角”活动长期举办下去。在活动形式上,除进行沪语游戏外,社团还在酝酿更丰富的活动,如举办文化沙龙,带大家到老弄堂等有海派风情的地方,边走边聊。
Leo也坦言,目前他们最缺乏的是资金,为此他们正在联系一些机构,希望这种公益活动能得到资金上的支持。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老上海人、新上海人和青少年来沪语角聊聊,学讲正宗上海话,了解阿拉上海的地方文化。 ”Leo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