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河北秦皇岛港口海域一半被冰覆盖 每天损失百万

2012年02月08日10:03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燕赵晚报 作者:冬子
秦皇岛昌黎新开口码头的海冰景象。 张克凡 摄
秦皇岛昌黎新开口码头的海冰景象。 张克凡 摄
黄骅港港区海面分布着小块的浮冰。沧州海事局提供
黄骅港港区海面分布着小块的浮冰。沧州海事局提供

  秦皇岛海域最大浮冰量达8成,唐山港、黄骅港海冰厚度一般为8厘米。近日,受低温寒潮天气影响,承担着全国主要电煤外运任务的我省三大港口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的港区均出现大量海冰,对电煤运输船舶的靠泊造成影响。目前,三大港口均通过拖轮除冰等方法,保持着航道的畅通。自1月中旬较大面积浮冰出现以来,三大港共完成煤炭吞吐量4000多万吨,保障了正常的港口电煤运输。

  本报记者 冬子 红珊

  海冰·秦皇岛港

  海域一半被浮冰覆盖,海冰多来自辽东湾

  连日来的低温寒潮天气,使得秦皇岛海域出现了比去年更为严重的海冰,对海上航行、渔民作业等都构成了一定影响。截至昨日14时,可见海域内的浮冰量已增加到5成。

  据海洋预报台高级工程师闫智超介绍,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昨日8时观测到的浮冰量为4成,14时浮冰量再度增加至5成。未来两三天这样的海冰还会持续。

  秦皇岛海域内的海冰大多来自辽东湾,是在海流和海风带动下漂浮过来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在本地形成的。根据对目前天气形势判断,2月中旬以后,秦皇岛海域内的海冰将会逐渐消退。

  渔船无法出海,每天损失上百万

  据了解,秦皇岛港港池内有成片海冰厚约2厘米左右,部分船舶靠泊的港池冰层厚度达10厘米,港池距岸8海里处有成片海冰厚约4-5cm,距岸8海里外为碎冰。由于都是碎冰、浮冰,常常是随着海风漂来又漂走,所以对万吨巨轮的进出港没有什么影响。港口生产仍然有条不紊,电煤等大型物资运输船舶进出港未受到影响。

  不过,秦皇岛海域海冰给当地的渔业生产带来不小的影响,在昌黎新开口码头,受连日来低温天气的影响,大小渔船都被冻在了码头,无法出海作业,渔民们损失不小。据了解,昌黎新开口拥有大小船只3000艘,年产值过亿元。往年,当地渔民一般都是在正月初四、初五就出海捕捞海蛏子,每艘船平均每天都能赚个三四千元,最多的能赚近万元。但受近期低温天气的影响,海上冰情使得渔船无法出海作业。如此算来,这些捕捞船只一天的损失加在一起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及时巡检维修,确保航标正常

  秦皇岛航标处航标科科长张峰介绍说,近岸海域的最大浮冰量达8成左右,海冰范围约16海里,锚地约10厘米厚度浮冰连成了片,部分厚度达到13厘米。

  张科长说,秦皇岛港海域共有10万吨级航道、主航道和东、西航道4条主要航道,分布着88座航标,受海冰影响,极易发生移位、灭失,必须及早发现并排除险情,保障运输安全畅通。因此,在正月初四过后,航标处的120名员工就上岗巡检、维修航标,严密监测冰情动向和海上航标运行情况。到目前为止,所有航标均在正常位置、正常运行。

  海冰·黄骅港

  港内浮冰厚四五厘米 外围浮冰约30厘米厚

  “今年以来,黄骅港通航水域浮冰较往年明显减少,船舶通航安全未受影响。但是,近日受寒潮大风天气影响,黄骅港冰情有所发展。锚地、航道和港池内均出现了少许浮冰,厚度4到5厘米。”昨日,沧州海事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与港口内冰情相比,黄骅港外围附近海域的冰情则相对复杂,曾出现厚度约30厘米的浮冰。

  拖轮破冰确保小型船舶进出港安全

  据了解,黄骅港港区内没有形成大面积的冰层,仅有小块的浮冰,对于大型船舶的进出港,根本不会造成任何的阻碍。不过,对于一些小型船舶的进出港则会产生一些影响,需要用拖轮提前进行破冰作业。

  昨日,在神华黄骅港的各个生产泊位上机器轰鸣,电煤正在源源不断地被装进万吨巨轮。目前,相关部门已经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一旦发生险情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同时,加强引航和航道除冰工作,确保船舶安全、顺利进出港。

  海冰·天气

  未来10天全省气温将逐渐回升

  本报讯(记者 冬子)在经历了6日、7日两天的大风降温天气后,晴朗的冬日在阳光的惠顾下逐渐露出一丝暖意。据省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我省将以晴天为主,气温将逐渐回升。

  据气象部门专家介绍,近期我省的低温天气虽然与欧亚多国严寒天气的成因相同,即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但是,欧亚地区的严寒天气和河北的寒潮天气并不是同一个天气系统。往年立春前后,受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我省也常会出现降温、寒潮天气过程,是正常的天气现象。

  天气预报显示,从8日起,全省气温将逐渐回升,人们又可以享受到晴空暖阳了。

  海冰·探因

  “小冰河期”还是“继续变暖”?专家意见不一

  对此次极寒天气出现的原因,气象专家们基本给出了大体一致的说法。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4日在日内瓦表示,当前席卷欧洲的严寒天气是西伯利亚高压气团造成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龙骅也从技术角度给出了解释:今年北极“涛动”指数呈现负值,即北极地区比北极以外地区的气压高,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因此扩散到北极以外地区,导致欧洲和东亚各地出现严寒天气。

  然而,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走向,气象专家们则分歧很大,出现了地球“继续变暖”和“进入小冰河期”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启祎等不少气象专家认为,当前欧亚地区出现的极寒天气并不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发生变化。相反,全球变暖正是引起此次极寒天气的深层次原因。王启祎说,由于全球升温,特别是北极升温显著,北极海冰融化造成北极高度场升高,才导致近期北极冷空气向中高纬度地区扩散。

  然而,由于此次极寒天气,不少公众还是从直观感受上对全球变暖的说法产生了怀疑,而一些气象专家则从专业的角度证明着自己对“全球变暖”这一说法的不认可。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王斌研究了10年到30年、50年到100年这两个尺度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自然变化后发现,虽然从表象上看,近年来全球温度呈向上走的趋势,但就温度变化的自然定律来说,趋势是下行的,在这两种趋势同时作用时,降温的趋势要略高于升温趋势。“从我个人的研究来看,未来50年到100年,温度是向下走的。”

  但王斌也并不认同“小冰河期到来”的言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30年地球的降温幅度将非常小,根本不可能进入小冰河期”,他说。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UN60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