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名著翻拍须心存敬意

2012年02月13日10:3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陈鹏

  名著改编始终是需要的,它是一个时代艺术传承和创造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尊重”必须是前提——如果连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都缺乏尊重,还何谈传承和创造?

  文/陈鹏

  满脸通红、仿佛喝醉了的孙悟空从石缝里蹦出来,居然全身赤裸;他吃几口桃子,毛发赫然疯长,其惊悚程度不亚于好莱坞鬼怪大片;高老庄的高翠兰不再仇恨猪八戒,而是爱上了他;白骨精的前世竟是一个路遇强盗跳崖身死的少女,洞府里还有一个骷髅鬼掌控她的意志……

  1月以来,被张纪中“珍视”和“看好”的翻拍名著新《西游记》先后在北京、浙江、天津、东方、云南几家卫视播出;携带以上“雷人”情节的新《西游记》赢得的多是臭鸡蛋而非鲜花和掌声;除了篡改,人物造型方面原有的戏曲形象被颠覆了,好莱坞技术被引进,孙悟空、猪八戒以及各大妖精更加“逼真、触目”,却让习惯了1986版《西游记》的许多观众难以容忍,有网友就问“这是中国猴子还是好莱坞狒狒?”唐僧,被吴承恩刻意塑造为懦弱、白胖、缺少主见但并不缺少意志的男二号,这里却“还原”为黝黑、消瘦、具备坚韧意志的“玄奘大师”,殊不知吴承恩的良苦用意恰恰是为孙悟空的反叛树立悲剧意义的对立典型。

  还有那些特效。张纪中说,每集花在特效上的钱不下200万元,可称中国电视剧史上最贵的一部经典长篇,堪比彼得·杰克逊的《魔戒》。“这就是一部壮观的魔幻巨制,一定要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震撼!”而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新《西游记》特效基本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技术阶段,与毛发毕现、细节饱满的《魔戒》差距颇大,网友评论:它更像是廉价FLASH做出来的玩意儿,和《蓝猫》之类的3D动画片很像,“神话剧拍成了童话剧!”“小朋友们会记住它的,因为它才真正适合婴幼儿观看。”“太假了,投那么多钱,值吗?”

  还有那雷人的台词。太白金星:“猴子,慢点飞,要尊重老年人!”悟空纳闷:“这玉帝也真是,这么远,也不派个岁数小点的。”猴群:“告诉我,什么叫做天使啊,这个天使就是天上掉下的屎。”……这被认为是编导们向“90后”、“00后”的一次集体致敬,以期他们在削平古典深度的搞笑语境中记住这部“经典”。

  张纪中说,他要的是“文化情怀”和“大胆创新”,可众多观众不太买账。

  这些年翻拍名著成潮,但除高希希的《三国演义》稍稍差强人意,其余均饱受诟病。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试图用一帮稚嫩的孩子撑起一座大观园,“铜钱妆”、“黛玉裸死”更是引来大量口水;新《水浒》的铺陈过于繁琐,很多细节也做了“合理化想象”,可观众一直不那么满意,毕竟有老版本可以对照——

  新旧版本之间,横亘着两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创作理念,当年六小龄童、马德华等演员可以为一次空中飞翔玩命,可以为一个手势、一句台词失眠,今天的创作者呢?能真正沉下心研读一下原著的还有多少?像1983版《红楼梦》那样集中某地、一拍数年的盛况更是难以想象;商业气味、娱乐至死像无处不在的病毒,创作者要考虑成本、利润、档期乃至如何炒作,踏踏实实贴近原著、打造经典恐怕没真当作第一要务。

  业内专家们早就表态,经典不是不能拍,名著改编始终是需要的,正如莎士比亚戏剧被全球数百个剧团不断重排一样,它是一个时代艺术传承和创造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可重拍或改编需要遵守“游戏规则”,任何歪曲和篡改都要慎重;周星驰当年《大话西游》的恶搞其实自有其成为后现代经典的能量——拆解爱情;《西游记》只是一张壳,“大话”已经和经典撇清了关系,何况高明的颠覆也是后现代艺术的重要指征之一;而当下许多颠覆、穿越、恶搞都成了毫无章法的随心所欲,必然会遭到多数观众的厌弃。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总是有道理的,如《西游记》虽然也是对唐玄奘取经的“恶搞”,但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早就经过说书人、读者和时间的千锤百炼,既符合逻辑也符合审美。

  “娱乐至死”既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坏的是它随意逢迎观众,观众亦是浮躁和“乱来”的“同谋”;好的是它让观众有如此之多的选择,让观众练就了一双明辨优劣的火眼金睛。

  名著还能怎么拍?“尊重”必须是前提——如果连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都缺乏尊重,还何谈传承和创造?对名著、经典必须怀有敬畏之心、虔诚之意。1986版《西游记》就是一部技术尚粗糙却至今充满魅力的经典,因为人们能真切感受到创作者们的呕心沥血和满怀赤诚。

  一个时代总会有它的焦虑症候群,一些时候并非创作者们不够用心或不够尊重,也不是他们刻意逢迎、娱乐至死,而是他们真的缺少了上一代人埋头创作的那股认真劲儿。回过头来说,在这个人人提速的“快餐社会”,谁又能容忍慢工出细活?聪明替代了鲁钝,速度吞噬着快感,可“吃苦耐劳”决不应成为影视圈最先沦陷的优秀品质之一。□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