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方依然强势
尽管变革巨大,但缅甸的这次转型仍然为军人保留了很大的权力,从而被舆论视为“不彻底”的重要证据。
“现在的总统是老军人,副总统丁昂敏乌曾是军政府的秘书。还有那些中央和省邦的部长们,有的是前政府官员,有的则是刚退役的军官。”缅甸贝达社会研究机构主管昂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谁说了算,大家都明白。”
而当今的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也是由军人支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转变来,其成员多为“前朝旧吏”。
根据2008年宪法规定,包括修宪在内的任何重大事项都必须获得75%以上的联邦议员的同意。由于军人在各级议会中拥有25%不经选举的议席,因此,只要议会中的军方代表不同意,任何议案或者国家大政方针就无法获得通过。而凭借军人议员的非选议席加上“巩发党”的多数议席,代表军方利益的提案都能保证获得75%以上的赞成票。
在民选政府框架下,军人集团如今仍控制着包括议会、政府和武装力量在内的整个缅甸局势,这显示了丹瑞等“老将”对国家的实际把握。甚至有媒体披露,凌驾于政府之上,缅甸还存在一个“最高委员会”,成员包括出自军方的丹瑞、貌埃、杜雅瑞曼和吴登盛等强力人物,其中丹瑞仍是一号人物,而总统吴登盛“屈居”第四。
有媒体报道称,丹瑞曾多次对军队讲话,要求他们接受改革,不得干政。每周一到周五,三军总司令、副总司令都要来到丹瑞的官邸,聆听意见指示。
一系列的决策,正是由丹瑞最后拍板。而吴登盛则发挥着枢纽作用,在军队、议会和其他党派之间进行沟通、协调。
“可以想象得到,缅甸改革必然触及到军人集团的既得利益。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争斗必然很激烈,这就需要一个最有权威的裁判。除了丹瑞,还能有谁能胜任呢?”程瑞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缅甸政府推进民主转型的努力,除了得到国内反对派的回应以外,也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回报。1月初,澳大利亚表示,将把部分缅甸公民从金融和旅游限制名单中删除,但仍保持对缅甸的武器禁运。1月底,欧盟同意放宽对缅甸的部分制裁:取消对总统、副总统、内阁成员和议会上下两院议长的签证禁令,增加对减贫项目的援助等。欧盟表示,如果缅甸继续改革,将进一步放宽制裁——包括武器禁运,以及对木材和宝石等指定行业的限制。
去年12月,美国表示将放宽对缅甸发展援助的限制。今年1月中旬,美国表示称将全面恢复与缅甸的外交关系。不过,美国继续实施禁止大部分美国公司在缅甸开展业务的规定,并且继续冻结与缅甸军方有关的个人资产。
新年伊始,昂山素季为一美国媒体撰文:“新政府是带来真正的改变,还是新瓶装旧酒?关于军政府独裁统治的辩论仍在持续。每天都会有人问我,新政府实施的措施,是应该被视为粉饰太平,还是向真正改革的方向前进?”她写道,“经历了23年的独裁统治,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和体会到改变,这时候变化是可以理解的。这种迫切的愿望已经在2011年世界其他角落的事件里得到体现和强调。”
从政治聚光灯下渐渐淡出的缅甸军方,背影依然强大。他们背负的历史债务和面临的现实矛盾异常复杂,因而每迈出一个变革的步伐,都显得如此艰难。
“我们正处在迈向民主的正确道路上。正因为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所以只能向前迈进。”吴登盛说。 ★
缅甸转型大事记
2003年8月,缅甸军政府宣布了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进民主进程的七点民主路线图计划:2004年5月至2007年9月,制宪国民大会复会,确定制宪基本原则和细则,完成“路线图”第一步。2007年9月底开始,缅政府在全国各地组织大规模群众集会,支持制宪国民大会和新宪法基本原则和细则,完成“路线图”第二步。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宪法起草委员会完成新宪法草案起草工作,完成“路线图”的第三步。2008年5月,新宪法草案通过全民公决,完成“路线图”的第四步。2010年11月7日,举行多党制议会大选,完成路线图第五步。大选后90天内将召开联邦议会会议,选举产生议会两院议长、副总统、总统,组成新政府。届时军政府将向新的民选政府交权,最终完成路线图的第六步和第七步。
但大选筹备进程历经险阻,民主路线图计划的推进也遭遇重重考验。
2010年10月21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颁布法令,正式启用新宪法《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确定的新国旗和新国徽,国名由缅甸联邦改为缅甸联邦共和国。
2010年11月7日,缅甸依据新宪法举行了大选,共有37个政党的3000多名候选人和82名独立候选人参加。最后,以总理吴登盛为主席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在选举中获胜。
2010年11月13日,时年65岁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昂山素季软禁期满获释。
2011年2月4日,缅甸议会选举吴登盛为总统,组建新政府。
2011年3月30日,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宣布解散,政权移交新政府,标志着缅甸完成从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的过渡。
2011年5月,缅甸政府宣布特赦,大规模释放缅甸囚犯,并允许国际红十字会探访缅甸监狱。
2011年8月19日,吴登盛和昂山素季进行了首次会晤。
2011年9月16日,缅甸政府宣布开放网禁,撤销对YouTube 、Twitter 以及流亡异议人士主办的“缅甸民主之声”网站的管制,并解除对“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和自由亚洲电台的封锁。
2011年10月11日,政府宣布大赦,释放651名在押人员,其中包括200名政治犯。
2011年11月,缅甸修改选举法,取消被判入狱者不能参加政党的“昂山素季条款”,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得以重新登记成为合法政党。
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缅甸,重启美缅两国断绝了50多年的交往。
2011年12月2日,缅甸政府颁布新法令,允许人民和平示威、游行,允许工人罢工、成立工会。
2012年1月13日,缅甸释放了651名政治犯,其中包括1988年民主运动中的学生领袖、掸邦民主政治领导人吴昆吞乌、领导2007年民众抗议的僧侣欣甘比拉等。
2012年1月20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缅甸改革“绝对不会走回头路”,他同时敦促西方国家尽快解除针对缅甸实施的制裁。这是他首次接受西方媒体采访。
2012年2月5日,联合国人权事务特使金塔纳说,缅甸正在考虑允许外国观察员观摩4月议会两院及地方议会空缺议席补选。这次选举将在4月1日举行。
(资讯整理:张君荣)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