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甘肃医改扶持中医药 充分利用资源节省看病开支

2012年02月15日20:49

  来源:中国改革报

  通过出台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建立中医药服务和管理考核制度,甘肃省走出了一条既充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又减少群众支出的中医药特色医改之路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句顺口溜道出了过去甘肃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心酸。如今,这样的日子已渐行渐远。

  医改近三年来,甘肃省按照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的同时,坚持突出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走中医药特色的医改之路,既充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又能节约政府投入和群众支出,取得了医药费用下降、服务模式转变、群众得实惠的显著效果。

  “三三制”凸显资源优势

  甘肃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甘肃是“中华医学之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敦煌医学和武威汉代医简蜚声中外。甘肃中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等著称全国,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中医简便验廉,能解决问题,花钱还少。”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分析,在新一轮医改中,国家提出并实施了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但没有实施基本医疗均等化项目,单纯依靠西医很难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均等化。“中西医并重,特别是发展中医,才是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均等化的最好手段。”刘维忠说。

  通过建设,甘肃中医药服务体系正在实现全覆盖,而且建立了中医药服务和管理考核制度。在乡镇卫生院,要求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

  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害中,甘肃运用中医小夹板固定、中药外洗、中药内服、针灸、按摩、推拿、火罐等方法,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青海省领导称赞,“甘肃中医创造了灾难医学奇迹”。

  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时,甘肃发放中药汤剂40多万人次,在防治传染病、预防抑郁症、净化水质等方面收到奇效。国家中医药局领导认为,甘肃省利用中医药在灾区大范围预防疾病是一次创新举措,意义重大。

  甘肃省决定在新农合中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20%,起付线降低30%;各级财政提高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标准;积极创建中医特色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等。

  甘肃省卫生工作会议近日在兰州召开,会议提出要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和甘肃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推动中医药工作跨越式发展。

  “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全省医改大局。”甘肃省副省长咸辉强调,进一步挖掘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潜力,支持中医药服务渗透到疾病防控、应急处置以及医疗救治等各个领域,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花小钱也能治好常见病

  甘肃医改本着“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药特色的医改之路”的理念,走出了一条既充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又能节约政府投入和群众支出的路子。

  72岁的陇西县鹅鸭沟村农民伏秀花说: “我心脏不好,每年至少要住3次医院。现在,农村合作医疗能报80%,一年下来,自己也就负担1000多元。”伏秀花没有了后顾之忧,备感欣慰。陇西县是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县之一,零差率销售使西医药零售价平均下降了15%、中医药零售价平均下降了25%。自2010年开始,甘肃省分三批在全省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取消“以药补医”,药品零差率销售覆盖率达100%。

  截至2011年底,甘肃省城镇职工、镇城居民和农村居民参保人数达到了2510.81万人,城镇医保合并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到98.33%、96.65%。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和230元。职工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分别达到77.5%、70%。

  “甘肃是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省份,维护健康首先要考虑农民。”刘维忠说,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农民健康,农民看病的问题解决了,甘肃的医改就破题了。医改部门分析,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一是病人太多,医疗服务供不应求,农民看不上病;二是保障水平低,医疗费用增长快,农民看不起病。为此,甘肃采取了一系列节约费用的措施。

  一是合理布局,实行医疗机构的分级分工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定位,将手术分为三级,科学划分各级医疗机构对应的患者群,强化双向转诊等制度落实,从宏观上引导病员的合理流动,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二是加强公立医院监管,解决过度医疗问题。坚持推行医务人员“四排队”和医疗机构“八公示”制度。“四排队”是“医师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排队、评估和上墙公示;“八公示”是医疗机构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排队并在网上公示。

  2009年以来,甘肃省因不合理用药实施处方权监护1486人次,实施处方权限制51人次,处理不合理用药的医务人员1057人,人均门诊和住院费下降了20%左右。据统计,甘肃人均门诊次费和住院费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除西藏外,为全国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卫生厅把检查医院和记录不良业绩的任务交给卫生监督所,使其成为管理医院的强力助手。据悉,卫生部在全国推广了甘肃的这一做法。

  确保“特色”可持续发展

  “要鼓励名中医师傅和徒弟开通微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健康保健知识和特效验方等。”刘维忠说,医改中甘肃省突出软硬件建设一起抓,即一手抓人才建设,一手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甘肃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在西医职称考试中加考中医药内容。从2009年开始,三年为基层招录了医学类大学生13,000人,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大学生400名,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大专以上医务人才1200名。

  “在省里每年补助6000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财政又各增加补助2000元,年补助达到1万元。”当了30多年的乡村医生,合水县吉岘乡吉岘村卫生所所长栗波从来没觉得像现在这么有干头。

  在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中,近三年甘肃开工建设2006个项目,其中县级医院72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7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7个、村卫生室1660个,财政累计投资了22.8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出门5分钟到社区医院。

  甘肃省着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服务模式由医疗模式向健康模式转变。截至2011年底,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298.6万人,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38.77万人,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2.2万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完成率达到100%。

  甘肃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坚持破除以药补医,回归公益性,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办公益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乡镇卫生院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的业务、药品、器械等,实行一体化管理。

  点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甘肃省虽然经济欠发达,公共财力不是那么雄厚。但也有得天独厚的地方,那就是中药材资源丰富, 中药材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学西医的甘肃省卫生厅刘维忠厅长认为,实现用尽可能少的支出保障居民身体健康这一目标,路径非中医莫属。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在发展县乡医院西医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医的思路成为破解甘肃医改难题的“金钥匙”。

  医改使甘肃省落后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让患者受益多多。同时,医改也拉动了甘肃省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药农收益多多。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