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双非”争议情与法

2012年02月20日15:2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黎广

  港人不易做

  2011年中旬,香港就人口老龄化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在当时表示,“双非”婴儿有助于缓解香港的人口老龄化。

  当时,驳斥这一说法的人并不多。林跃豪也觉得这种说法符合逻辑。

  “十年来,香港的人口增长都很缓慢,所以香港需要吸收内地精英的基因,在香港繁衍发展。”这些年来,他认识了不少赴港生子的内地父母。

  “这些人在内地的经济条件都是很好的,非富则贵,香港没办法说欢迎你来生孩子,但是香港确实需要有这样的后进力量。”林跃豪掰开手指,说这些父母有当官的,有做生意的,有企业高管,有知识分子。

  但根据林跃豪的解释,《中国新闻周刊》发现,决定赴港生子还有其他的背景。

  2007年,林跃豪在香港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同时来香港分娩的还有三位温州的商人,其中一个已经离异,儿子也已上高中,商人的新女友年纪还小,她担心没有孩子不安全,因此执意要生孩子,最终她选择了香港;而另外两位则是已经生了两个,要在香港生第三个。

  对此,林跃豪将赴港生子的分为几类人,其一是为了躲避计划生育,“这群人以福建、温州、潮州、上海、东北为主,占总数一半的,是男性37至60岁的群体,或婚姻失败或找了第三者,女方为了维持关系,要孩子,但又不愿将孩子生在内地的,这些男性通常都有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林跃豪说。

  另一部分是内地公务员或者是国企工作人员,“他们有经济基础,可第一胎是个女孩,决定要在香港生一个男孩”。

  他这一说法得到了刘梦熊的认可。他甚至轻松地说:这几年香港私家医院生意好得不得了,有很多是二奶,因为生孩子不用结婚证、准生证。

  但往往完美的算盘总有要付出代价的时候。

  林跃豪的大儿子现年7岁,6岁时在香港抽签,抽进了香港最好的公立教会学校。上了一年小学,但他一进学校就不适应,爱哭爱闹,老师不断地与林跃豪联系,疑似孩子有多动症或者厌学症,“于是政府出资源,叫我们不断地去检查,后来发现孩子是因为不在我们身边,又不懂英语和粤语,感觉很受委屈。”林跃豪又不得不将孩子带回深圳读书。“交了好几万的择校费,他现在又变得不爱表达了。”

  林跃豪甚至怀疑这与他们提前分娩有关,“大儿子早了20天,第二个也早了3周,如果你要在那待产,自然分娩,那个价格就会很高,我们住的病房一天就要1.5万,更重要的是排期排不上。”林跃豪说。

  尽管如此,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他都做了细致的布局。由于考虑到香港户籍无法在内地从政和从军,林跃豪在2010年,分别为两个孩子在内地通过关系,以同音字为名,办理了内地户籍。

  “谁也说不准孩子以后会去做什么,我需要为他铺好路才行。”

  矛盾在慢慢化解

  2月10日,周末,深圳罗湖关口开通了跨境学童的检查口,从香港到深圳,队伍有十几米长。

  这一天,香港有媒体的文章标题是:《双非儿童挤爆香港学校 香港教育体系面临压力》。说的是香港最近展开了小学入学统一派位选校,数以万计的“双非”儿童有意回流香港上学,所以新学年共缺少大约3000个名额,文章虽有牢骚,但这只是开始。

  和这篇文章一样,香港私家医院联会主席刘国霖也有牢骚,但不是对于香港和内地的关系。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说:医院的医疗设备和人手真的很紧缺。

  现下,香港共有私家医院10所,公立医院8所。面对今年700万港人可能发生的产子小高峰,刘国霖担心的是接待不了。

  “居留权、‘双非’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和入境处需要考虑的,我们只关心病人。”刘国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对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2月9日接受电台专访时表示,应该先用行政措施处理“双非”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才考虑寻求人大释法或者修改基本法。

  曾荫权说,行政措施已经逐渐有成效,内地孕妇冲急症室的个案由去年年底每星期近50人减至近期平均20多人。政府也已经向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提交一份内地中介公司名单,以及专门接载“双非”孕妇来港车辆的资料,希望内地当局取缔。

  但刘梦熊称,行政、人大释法、修改基本法这几项措施都不明智。“因为行政手段会导致司法复核,一旦进入程序,很快会推翻行政决定;而在人大释法方面,1999年人大就曾经做过解释,但相关方面没有执行。”刘梦熊说。他最担心的是修改基本法,“修改基本法是最长远的做法,但工程量太大,如果因为‘双非’而修改基本法,那以后遇到其他问题,又要修改,所以并不可行,因为基本法还是要保持相对的稳定。”

  2月13日,香港首次重判一名因协助内地孕妇来港“冲关”产子(即未经登记的“双非”孕妇闯关入境分娩)的内地中介人徐莉,因其“违反逗留条件及向入境处作虚假申述”,将被监禁10个月。

  香港入境事务处首席入境事务主管黄然生说,在内地,像徐莉这样的人还有40多人;在香港,也有20人。

  而在这60人的背后,是香港并不丰富的资源和不断涌港的内地孕妇。在这二者之间,是错综复杂婚姻、情感、二胎、居住权等等的拉锯,这一切,成为了“双非”婴儿新生命的起点。 ★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