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样的贫困县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惠民措施。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武刚 | 山西太原报道
这是一个只有10万人口的省级贫困县。
2011年底,一则关于“贫困县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的新闻将山西省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推进了公众视线---蒲县。
这里的公立学校推行12年免费教育,全县1.6万名中小学生除生活费之外,上学几乎不用再花一分钱---这些学生的学费、书本费和住宿费全部由当地政府埋单。
贫困县竟办起了“富教育”,引起公众关注,有媒体称此为“2011年岁末最温暖的新闻”。但是,也有人提出疑问:推行免费教育是否作秀?贫困县凭什么支撑免费教育?免费教育是否昙花一现?
由免费教育带来的改变
2011年秋天,学校开学的时候,家长们灿烂的笑容深深烙在了蒲县高级中学校长贺金平的脑海中。“有好多家长问我,真的不收钱了?我说是,以后再不收了。”
“其实,推行高中免费教育对学生们的影响更大。”贺金平告诉《望东方周刊》。
2011年10月,蒲县高级中学高二149班的一名男生得了白血病,“全校师生给这个孩子捐了8000多元钱,其中有4000多元是这个班的48个同学捐的。”贺金平很感动。蒲县高级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这次的捐款是孩子们从生活费中硬挤出来的。
几年前,在蒲县高级中学里也发生过类似事情,即使校方主动组织,参与的学生也不多。而这次显然不同。贺金平说:“孩子们都是自发捐款,我觉得他们懂事了,知道感恩也知道主动帮助别人了。”
贺金平将这次自发捐款归纳为“一种由免费教育带来的改变”。
他告诉本刊记者,学校招生数发生了变化,2010年招了333名学生,2011年猛增至426名。这个数字意味着不少孩子将不再因交不起学费辍学。
“我们这里的学生有三分之一是贫困生。”蒲县职业中学校长刘效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蒲县职业中学十八班61名学生中至少有一半是贫困生。在推行免费教育前,学生们把班主任刘建当成“救命稻草”。“以前孩子们感冒什么的都来找我借5元、10元去买药。现在,这样的事情已经极少了。”刘建说。
18岁的宋海军是十八班学生,这个一脸稚气的小伙子并不避讳家庭的贫困。他的父亲宋九成是木匠,靠在县城里打零工养活一家人。2011年中秋节,宋九成突发脑梗塞,家里的经济来源彻底断了。“根本交不起学费,原打算让海军出去找个活干,不上学了。这不,今年免费了,咱就再忍忍让孩子继续读下去。” 宋九成眼中噙着泪水说。
17岁的熊苗玲是宋海军的同学,这个腼腆女孩子家在县城东北80里外的山沟。由于年久失修,邓家四间窑洞黑漆漆的墙上爬着长短不一的裂缝,可即使这样的房子也早拿去抵押贷了款。42岁的邓秋香是熊苗玲的母亲。“三个孩子都要上学,前后借了10多万的外债。”谈及学校免费的事,邓秋香愁苦的脸上才闪出些许暖意,“免了这么多钱,是这个家近几年来最好的消息。”
在回学校的路上,熊苗玲和宋海军坐在后排一言不发,就在车转弯驶出山沟的一瞬间,熊苗玲看着窗外自言自语:“我一定要读下去⋯⋯”
蒲县教科局局长刘向平并不知道熊苗玲、宋海军的故事。他只是觉得,这项惠民工程既然开始了就不该停下来,“谁要是停了这个,老百姓不答应。”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