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逆势而上:经济危机中的闪光产业

2012年02月27日11:39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万喆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一年后迅速成为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2010年世界经济短暂回暖之后,欧债危机再度袭来……

  危机接连着危机,不少国家经济衰退、民生艰难,多个国家还在破产悬崖苦苦挣扎。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济劫难中,也不尽是萧条和灰色。《环球》杂志记者对一些经济体调研后发现,正是在经济危机中,一些企业或行业逆势上扬,利润上涨,市场扩大,就业增加。这些行业中,既有迎来新生的传统产业如汽车制造业、旅游业、奢侈品行业,也有知识密集的新技术产业,如IT、制药业等。

  在这些逆势上扬的产业中,我们更发现一个共同的且不容忽视的因素——新兴市场的崛起,特别是中国人购买力的增长——正是借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东风,从汽车到奢侈品再到旅游业,多个产业开始了新的梦幻之旅。

  以德国汽车业为例,欧洲市场疲软,但新兴市场喜人。截至2011年10月,德国对中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0%,中国成为继英国之后德国第二大汽车出口市场。在印度,德国轿车去年的出口额更猛增70%,市场占有率翻了一番……

  逆势上扬的行业,并不仅仅出现在西方大国。在印度,除了外界熟知的IT产业外,制药业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在巴西,旅游业方兴未艾;即使在债务缠身的希腊,新能源产业也正在迎来春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危机中包含有契机,契机中也夹杂着新的危机。这些逆势上扬的产业,亦可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镜鉴;但中国购买力因之大量外流的警讯,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逆势行业启示“中国制造”发展方向

  万喆

  世界经济阴霾笼罩,各行业普遍遭受寒流。中国人的海外购买激情却拨云见日,始终火热。在美国、在欧洲,中国客潮涌而至,将一向低迷的零售业炒得火热;奢侈品在中国找到了最慷慨的主人,他们不惜“一掷千金”;iPhone4S在中国“一机难求”,发布时甚至需要出动警力维持秩序;德国对中国汽车出口持续增长,中国跃升为其第二大汽车出口市场。

  一方面中国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没有满足,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却面临对外依存度过高、产能过剩,亟需扩大内需。矛盾的供求关系揭示了不平衡的经济结构问题。如何能够有效调整消费结构,扩大消费?如何将产业和需求良性结合?综观目前世界经济态势表现惹眼的国家和产业,可以给予中国产业的发展一些方向性的启示。

  首先,制造业是根本。美国前些年一直推销所谓的“新经济”概念,鼓吹世界产业结构正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很多国家在金融资本的主导下,走向了产业空心化和经济泡沫化。但金融危机将泡沫吹破,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制造业空心化造成的恶果正在发酵。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创造财富的源泉。以德国为例,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经济都萎靡不振,唯有德国不但失业率保持低位,而且经济增长迅速。德国之所以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保持强劲势头,是因为其制造业基础雄厚。德国制造业出口贡献了国家经济增长的2/3,拉动人均GDP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发达国家都要快。

  美国也是借助工业化起步,靠强大的制造业支撑,才快速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殿堂。但近些年来,美国开始实施“非工业化”政策,降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的萎缩和衰落,随着制造业的大量转移,服务业的发展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也变得缓慢,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现在,美国政府和社会已经开始反思,有些州和地方政府开始调整政策干预制造业的转移。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重新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加大力度拯救汽车工业。拯救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保住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千千万万工人、社区和公司因此受益。

  与金融、投资业相比,制造业回报周期长、收益少,但是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制造业能够提供就业岗位和提升基础消费水平,这正是中国内需所缺乏的。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对制造业的扶持和优惠,鼓励其发展。尤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更需要在战略上重视制造业,才能顺利完成工业化过程,同时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并对第三产业的发育和高级化起到支撑作用,长远看方能提升国家竞争力。

  其次,需要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尽管我国号称制造业大国,但在融资成本、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品牌营销等方面均呈现弱势,伴随人力资源低成本的是相关技术的落后。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欧美需求不振,中国制造业出口疲软。

  但与此同时,德国、韩国等的制造业出口却逆市上扬,这得益于其一贯的高质量监控和高科技研发。中国是世界工厂,德国却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韩国是世界工厂的高端制造,美国是世界品牌的商业终端。在整个商业生产流通链上,中国制造业处于上下游的夹缝中,利润极其微薄。近年来由于用工成本陡升,过去单纯低成本低价格的战略已经面临困境。而且由于缺乏自主高端研发技术,可取代性强,产业极其脆弱,经济或者汇率的微小波动都能对其形成致命的打击。因此中国企业应当注重研发、增加产品技术含量,通过创新来提升品质,通过商业手段建立品牌,拓展营销手段和渠道,丰富产品内涵,全方位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提高价格竞争力,将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的环节不断扩展,使中国产品能够在市场中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来源。同时国家应不断完善国内市场商业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物流、营销等环节的便利度,让中国的制造业也乐于注重开拓国内市场,使得国内大量潜在需求得到满足。

  加强战略前瞻性、培育新的优势产业也是中国产业应当关注的问题。在世界上,中国产业始终是追随者,无论是时尚、潮流或是设计。

  事实上,经济的周期性变化、政治事件的发生、社会人口变迁、结构变化都会对产业造成影响,甚至有些产业会因之新生或者消亡。印度就将生产成分、工艺相同但价格便宜的仿制药变成一个很好的增长点,因为昂贵的医疗保障体系费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政府。

  此外,随着全世界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与之相适应的行业也渐渐成为热点,如护理保健业。如果提早进行护理技术、保健知识、护理人员的培训、准备,就能够很快的适应社会和产业变迁,甚至可以输出技术和人才。因此,建立或者进入前瞻性行业不仅有利于产业发展,也有利于解决就业、增加收入。

  世界经济重振仍需时日,中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以他国发展经验为鉴,可以知我产业兴替。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夯实实业基础、提升产业综合实力才是发展王道。

  (作者系中国黄金集团经济学家)

  来源:2012年3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5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