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即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这说明,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工作做得越来越深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民意推动这一标准的修订,反映出百姓环境意识的觉醒。”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洪波说。
PM2.5治理需要公众监督
今年我省“两会”上,PM2.5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13个省辖市全部形成PM2.5监测能力。”除江苏外,今年上海、北京、广东、陕西、湖北5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PM2.5。针对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已迅速作出回应。
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建琳告诉记者,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此前只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三项指标。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新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同时,科技部、环保部也在北京联手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研究项目”,而她就在会议现场,“此次会议就是召集大家研讨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哪些科技支撑。”
相比政绩考核和官员问责,如实的环境信息公开和广泛有效的公众参与更重要,也更具有监督意义。南京市环保局局长韦昌明表示,针对PM2.5,主管部门应知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做实事,该市今年7月1日之前将发布PM2.5值,并据此为百姓出行提供预警。苏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周强主任也告诉记者:“PM2.5值上半年肯定会公布。”
PM2.5治理“江苏进行时”
根据国务院计划,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与臭氧等项目监测,并在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而江苏PM2.5治理工作已起步,年内将建立68个监测点。“下周我们将召开全省联防联控会,给各市下达具体任务。”刘建琳说。
周强说,苏州从2009年起建立PM2.5监测点,目前已在吴中、相城、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沧浪区和金阊区设立6个,年内监测点将达到8个,几个县级市也将开展这方面工作。他表示,苏州已着手限制黄标车进城、扬尘治理和油气回收等。
“南通市2010年底就具备了监测PM2.5的能力,新国标一出台,我们随时可以出设备、出数据。”南通市环保局副局长孙立新告诉记者,南通目前有3个监测点,年内计划在各个县区增设监控点实现全覆盖。南通考虑数据发布设置等级,分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人群进行人性化预报,下一步还将配合建立长三角地区PM2.5联防联控网络。
无锡市环保局局长刘亚民介绍,2年前,中科院院士唐孝炎为无锡量身定制了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无锡据此对大气污染开展深度监测,今年春节前当地已将PM2.5监测数据公布在环保局官方网站上。目前无锡一共2个监测点,年内争取建成8个监测点。该市已针对工业烟尘和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出台8项具体举措。
PM2.5治理不能一蹴而就
“PM2.5治理,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一项工作。相关队伍建设、治理设施配备、治理点的科学设置等基础工作,需要细致地开展。”刘建琳认为,PM2.5治理不能一哄而上,通过研究找到治理路径远比公布数据更重要。
镇江市环保局长刘晓东坦言,从镇江市现有监测看,数据还不稳定,而且出数据仅是第一步,关键是对数据背后的原因分析,目前尚缺专业人员。记者了解到,我省分管大气工作的专业人员约200人,而美国此类专业人士一个大城市就有上千人。
设备采购及维护难,也是开展PM2.5监测面临的问题。一个监测点的设备投入费用就是25万,一年的运营维护费也相当可观。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压力不小。
采访中,还有地方环保部门的负责人担心:一旦PM2.5值常态化发布,可能导致空气优良天数下降,很多地方的“蓝天计划”就要泡汤。他们呼吁,修改新空气质量标准的同时,对各地“蓝天计划”考核系统也要有所调整。
本报记者 曹旭超 唐 悦 汪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