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抢注风潮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CFP
商标注册被认为是国际商业竞争中的常规手段,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支持谁先注册谁拥有权益,说明商标抢注是一种国际惯例,并非中国特色。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毅沉、梁金雄发自北京、华盛顿 无论是靠商标生产销售产品,还是靠囤积商标等待投机发财,越来越多的外国名人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的“座上宾”:从林书豪、乔丹到蒙娜丽莎、马可波罗,将横贯古今的外国名人注册为商标的中国企业层出不穷。
一周前,2月23日,篮球传奇人物迈克尔·乔丹通过美通社宣布,已经向中国法院起诉中国乔丹体育涉嫌侵犯其姓名权,并表示起诉“并不是钱的问题”。就在“乔丹”争夺战如火如荼之际,一夜成名的美国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的名字,也早就被一家无锡体育用品企业抢注。
此乔丹,彼乔丹
“一个中国体育公司在没有我的授权情况下,用我的中文名在中国开展生意。看到有人这样侵犯我的形象权利,我感到很难过,我没有别的选择,唯有告上公堂。”迈克尔·乔丹2月23日通过一段视频公开表示。
迈克尔·乔丹在诉讼文件中声称“乔丹体育”品牌商标使用了他的中文译名,并指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媒体就用“乔丹”来指代迈克尔·乔丹。迈克尔·乔丹及其团队向《国际先驱导报》表示,从未授权乔丹体育使用其姓名,然而该公司注册的商标中包含原告的名字、并涉及其注册的品牌和其从事的事业。
乔丹体育1984年诞生于福建省晋江市,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体育品牌。近些年,中国巨大的市场已经让这家中国体育用品企业飞速发展,营业额从2007年的4560万美元(1美元约合6.30元人民币)飙升至2010年的4.563亿美元,乔丹体育目前已成为拥有30家连锁店和4000~5000家专卖店的知名国内品牌。
目前,乔丹体育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IPO(首次公开募股)拟发行新股112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0%,并于2011年11月获得中国证监会监管部通过。
利益交锋已十分明显的境遇下,退役已多年的“老飞人”迈克尔·乔丹选择在乔丹体育上市前的节骨眼上提出起诉,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律师认为此次诉讼胜算不大。
中文“乔丹”及图形商标分别于2005年及200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乔丹体育公开强调,2002年及2007年,与迈克尔·乔丹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耐克公司,曾针对乔丹体育申请注册的8项商标,提出异议和复审,但均被驳回。乔丹体育表示,“乔丹”为英美普通姓氏,“乔丹”并不与运动员迈克尔·乔丹具有唯一对应关系。
一些迈克尔·乔丹的球迷认为,由于迈克尔·乔丹与耐克公司携手推出过多款飞人乔丹篮球鞋,因此中国的乔丹体育确有“山寨”之嫌。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迈克尔·乔丹选择在乔丹体育上市之前提出起诉,也被理解为乔丹本人和其背后隐约出现的耐克公司的“最后一搏”。尽管体育用品企业上市并不新鲜,包括李宁、安踏、361°等都已成功登录香港交易所,但倘若“乔丹体育”成功发行,将成为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本土体育第一股。
“不过这次诉讼并非坏事,如果未来乔丹体育在中国上市成功,其品牌将进一步得到认知,那时法律层面将无人能再‘找茬’。”北京投行界人士这样表示。
“正在”成名的林书豪
如果说乔丹体育依靠“生米煮成熟饭”获得体育用品生产销售的巨大商业价值,那么“林书豪”商标则完全是投机产物。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国家工商总局网站上查询发现,这家中国企业早在2010年7月就开始申请注册“Jeremy S.H.L林书豪”的商标,当时,林书豪刚刚加盟NBA金州勇士队,知名度远不及现在。
虽然与形成巨大产业规模和利益价值的乔丹体育相比,无锡这家体育用品企业仅用了几千元人民币就注册了“林书豪”商标,但这其中的潜在升值空间,已经在“linshuhao.com”域名价值飙升的带动下完全被打开。
本报记者打开以林书豪中文拼音命名的网站,页面中央是“您正在访问的域名可以转让!”一行大字,而这行字上面,域名拥有者标注“‘林书豪’成了当今世界上价值增长最快速的品牌名号,价值约1400万美元。”的说明文字。
多方了解后,本报记者得知,这个成本百元左右的网站域名被抢注后,如今价格现飙升,用域名拥有者的话说,“求购者的最高报价已经超过百万元”。而对此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域名拥有者甚至将最先公布的手机号都撤了下来,仅仅留下QQ号与邮箱洽联系谈业务。
除了“linshuhao.com”,记者随手输入一些以林书豪英文名或英文外号注册的域名,发现像“linsanity.com”(林来疯)、“jeremy-lin.com”(杰里米·林)、“valintine.com”(林家情人)等域名均已经被注册,其中有现在已经开始销售林书豪文化衫的网站,也有准备出售的域名。可见国内外IT界对于林书豪的经济价值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
业界人士分析,与抢注商标类似,抢注林书豪中文拼音域名本身的成本很低,但不管是商标还是域名,只要林书豪未来的表现越来越好,不管商标是否会被用在实际商品上面,仅仅是升值,就可以让注册企业赚得钵满盆盈。
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对本报记者表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球员,突然转变为公众话题和大众偶像,他的经济价值肯定会出现井喷,特别是他的“中国因素”,在中国国内的经济价值肯定会从各个方面被迅速提升。如果林书豪的竞技水平,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他的经济价值提升将很快得到量化衡量。“1000万美元以上的经济价值。”水皮表示出对国外媒体给林书豪定价的认可。
海外名人均成“座上宾”
“乔丹”与“林书豪”,仅仅是沧海一粟,中国企业以国外人名为注册商标的案例不胜枚举,而“被山寨”的外国名人更是横贯古今。
“莎士比亚”、“哥伦布”、“毕加索”、“蒙哥马利”、“巴顿”……国外名人的名字几乎都能在工商总局中查询到相应注册商标,甚至连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都曾被广东两家服装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其中,服装与家居等生活用品相关生产企业,由于本身的技术含量不高且数量庞大,因此成为抢注的主力军。
许多以外国人名注册为商标的企业,公开以外国名人作为品牌代表,这在马可波罗、蒙娜丽莎等企业身上十分明显。
国内知名建筑陶瓷厂商马可波罗的官方网站上,这家企业将13世纪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置于品牌简介之前,而一副马可波罗的肖像也被挂在其官网上。马可波罗公司大打文化牌,称“以‘文化陶瓷’占领市场”。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从事实业生产的国内企业,以外国名人的姓名在中国注册商标,不仅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一方面,很多公司希望在国内消费者中创造国际化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海外名人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也容易进行品牌推广。
而很多投机者选择抢注名人商标,特别是刚刚出名的外国人,则是希望未来通过转让获得巨大收益。专家认为,由于商标注册成本不高,因此一旦被抢注,商标背后名人的知名度继续提升,或是海外诞生出相关产品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投机者都将一本万利。由于商标注册是先注册先得的原则,专家认为,比起可能获得的巨大收益来,抢注名人商标的风险小得不值一提,或者是商标最终没有转让出去,抢注者损失的仅仅是注册成本,或者是如乔丹体育这般被乔丹起诉,但是通常败诉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便败诉,名人商标给其带来的前期经济利益也足够弥补损失。
抢注是全球性现象
与中国企业喜欢以“洋人名”抢注商标不同,近年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商标障碍,多是因自己在国内的知名品牌被抢注。
自上世纪末开始,中国知名品牌商标出海过程中频繁遭遇商标被抢注的障碍,如“同仁堂”商标,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先后被美国、挪威、瑞典等多国企业抢注;而天津著名饮食品牌“狗不理”包子,也在很早之前被日本企业抢注;中国腐乳界的金字招牌“王致和”也曾被德国人疯狂抢注。
此外,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对全球五大洲1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后发现,除中国香港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在抢注“少林”或“少林寺”商标,共发现117项、164个商标品牌,而这些与中国嵩山少林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一家国外公司抢注多个中国商标,或者一个中国商标在多国被抢注的现象正呈上升趋势。“商标注册被认为是国际商业竞争中的常规手段,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支持谁先注册谁拥有权益,说明商标抢注是一种国际惯例,并非中国特色。”业内专家称。
据了解,欧美、日本等国对商标抢注热情很高,但还未出现类似“乔丹”之争这样涉及现今知名人物侵权的官司。一方面是西方历史文化名人影响力的渗透能力更强,另一方面也凸显我国消费者、企业等群体依然对西洋名人的“盲目追求”。
在商业战场越来越呈现国际化特点后,未来涉及商标注册的国际化难题可能越来越多,如果说中国企业利用海外名人姓名注册商标能够获得经营与投机等多种收益,那么中国企业在出海之时也将面对知名商标被抢注的障碍。这场全球性的商标大战将日趋激烈。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