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与结构调整”分论坛现场中广网记者李雪南 摄
中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记者张子雨)据经济之声报道,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题为“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与结构调整”的分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斯蒂格利茨、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等专家讨论了结构调整、宏观经济带来的作用等问题。
今天首先在论坛首先发言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斯蒂格利茨,他表示刺激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的,但是这种刺激他认为效果的尺度比较短,规模并不是非常大。现在政府说要做的跟他们的长期目标是吻合的,也就是说,政府要长期做的就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斯蒂格利茨一直强调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世界银行的报告也佐证了他的观点。另外,斯蒂格利茨还提到一个跟中国关联度较大的现象,就是在出口稍显疲软的情况下,有很多人和企业都去依赖地方财政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但是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政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结构有所调整。斯蒂格利茨建议,要尽量利用国家特有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让经济在现在的运行和未来取得良好的成效。另外,要确定长期稳定性包括环境的稳定性和社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包括经济的可持续性。
清华大学的教授李稻葵接下来发言,他提到另外一个问题,跟资本市场相关度非常高。他说,金融体制现在有必要改革,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股市的问题而是银行的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现在16家上市银行的资产占到A股市值的26%,这是一个星期之前出炉的数字,这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庞大的、像恐龙式的商业银行如果要融资的话,如果他们提高1%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就要带来1.2万亿的再融资规模,这个额度对于整个股市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接下来发言的还有普华永道全球董事长戴瑞礼,他给出了一个普华永道刚刚出炉的调查数据,他们调查了160个中国的CEO,其中有1%的CEO说他们觉得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是目前他们认为经济所存在的最大隐患。戴瑞礼给出了四个解决经济发展隐患的药方:第一个是金融的稳定,要求政府能够更好的解决债务赤字问题,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第二个是改善国家的基础设施;第三是要培育有熟练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队伍;第四要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提高相关职能和质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回答关于“改革过程中顶层设计的路径应该是怎样的”问题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吴敬琏: 关于顶层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面是争论很大的问题,但是现在应该是可以得出结论的时候。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这些年来适用的方法来看,我们从80年代提出,到90年代应该说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各个方面的设计。当时90年代所推行的这样一些改革建立起来的体制是很不完善的,所以在2003年中国人大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个决议,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完善起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了在若干方面要推进改革。但是近年来有人认为我们过去是没有一个总体规划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要朝另外一方向,也就是说增强政府的力量,增强国际的力量,由政府大量的动员资源去投入实现高增长。这个事件经过这么多年,应该可以做起来。
所以说在顶层到底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体制,是继续过去30年完善向前推进呢?还是走另外一个方向?这个问题如果能够解决的话,各个部门的设计和执行不是太困难。我们现在跟90年代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官员、经济学家在这些年里面的学习,工作水平获得很大的提高;另外一方面,我们30年的成绩如果认真来总结,我想在大众中支持这种方向的绝对是多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这个能力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一个从下而上的主动性的改革,配合起来“十二五”,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这是迫切的希望。
作者:张子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