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税务制服,头戴大壳帽,左手拿着红头文件,右手举着放行标牌。企业想不想好过,就看你跟税务官混得熟不熟。”
中国周刊记者 闫小青 天津报道
基层税官 |
王华是天津市某区国家税务局的一个普通税务官。刚过完年,他所在的征收管理科就开了一个全体会。
年后开会是税务局的传统,“每年这个时候,市局都会给各个区局下指标。”去年王华所在的税务局全年税收收入是20亿,今年增长指标是16%。“年年这么长,最低不会低过10%。”
开完会,王华就知道今年的收税任务又不容易。
税收是海绵
春节前,王华刚刚过完每年税务局最忙的日子。这段时间在税务圈里流行着一个称呼,叫“大干四季度”。
所谓“大干四季度”,就是每年从十月份开始到年底的三个月时间,都是税务局最忙的时候。这个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年底的所有企业都要完成汇算清缴,税务局当然需要监管。第二层更为关键,所有没有完成的税收指标,都要在这个季度里实现。
如果某一年任务完成得不好,那么一到第四季度,税务官员就会频繁地通知手底下的企业查账。
“是我帮你看看账,还是你自己看看?”王华只要年底给企业打电话,企业就会明白,这是税务官在提醒自己这个季度多报一些营业额,不然,税管员就会下来查账。
王华管这个叫协商,税管员任务紧,企业都会支持工作,赶紧交点税。而这对企业来说,他们也更愿意交点税,税务局就别找麻烦了。
众所周知,税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在王华看来税务局就像是一块用来完成财政收入的大海绵,“大干四季度”这句流行语便是于此有关。
他做了这样一个合理的想象:上一年,区领导把漂亮的数字吹出去,我们这个区明年要完成多少财政收入。半年过去了,市领导来了,肯定要问还差多少啊。区长就要赶紧想法子,各个局就要开始“连蒙带骗”。
几乎所有的税务官每年年底都不得不去拼命完成这些指标,因为税收额度关系着自己的绩效和升迁。
“每个地方的考评办法都不相同,比如我们这个局就规定每个月零申报的企业不得超过20%。而在南开国税局,就不允许存在零申报企业。”
更有一些地级市的税务局采用公司化管理手段,将税务官的奖金和收税的绩效挂钩。王华和其他受访者告诉记者。
即使不关乎绩效,作为这个利益链上的人,如果财税收入完不成,层层压下来的结果,税收的压力最终还是会落到自己这个小小的税收管理员身上。
在税务局工作了28年的王华现在手底下管理着一百多家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也都不是会下金蛋的鸡,其中还有十几家是已经多年没有营业额的国营企业。”
94年税改之前,王华不止一次帮手底下管理的困难企业向银行贷款度过危机。税改之后,贷款政策取消,他就给关联企业牵线搭桥,哪家企业销售什么东西,王华都一清二楚,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给企业找买家。
“这些都是税,我的工作之一就是涵养税源。”因为王华要保证手里的这块小海绵必须可以定时定量地挤出税来。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