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儿童节我要送给孩子一件特别的礼物,是她渴盼已久的舞蹈课。”在北京一家饭店打工的张雷告诉半月谈记者,孩子非常喜欢跳舞,但是一直没有给她报班学习,这次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她一定会非常开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农民工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人文素质教育、高雅艺术教育、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爱的教育、快乐教育等城市流行的现代教育也开始渗入寻常农民工家庭中。
家庭账本设“专项资金”,投资孩子兴趣教育 在学校教育支出的同时,农民工子女的课外教育也在逐渐升温。山东省高唐县智德纺织公司的女工李秀平有个9岁的儿子。对于孩子的教育,李秀平有着自己朴实的理解:“现在世界这么丰富,我们不能让孩子死读书。”
孩子喜欢画画,李秀平和丈夫就给他买来油画板、水彩笔和铜版纸。“一年要买五六次纸,每次都需要七八十元。”此外,去年暑假,应儿子的要求,在县城报了一个美术培训班。短短40天的课程,收费460元,是学校一个学期收费的6倍。“他就是喜欢画画,我们不懂,也没逼他。”李秀平说,“我不指望他画得多好,开心就行。”
在济南打工的王晓光每年都要安排3000元的家庭预算,用于孩子学习武术、跆拳道等,每个班的费用是400多元。王晓光告诉半月谈记者:“孩子正在长身体,现在打下一个好基础,对未来发展有好处。”在他看来,学习成绩也好、技能也好,都需要有一个好身体来支撑。所以,他和爱人一直在引导孩子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
除了报培训班之外,王晓光说,这3000元预算还有其他用途,其中一项是买书。爱人魏女士去年刚给孩子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他本人也经常在休息时间带孩子去书店买书。“小孩子很有好奇心,求知欲很强,我们希望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魏女士告诉记者。
虽然3000元相当于王晓光一个月的收入,但他表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钱花得值。”不过,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也开始准备调整这项家庭预算。“孩子长大点后,就要鼓励他更多地走出去,参加夏令营之类的集体性活动,这肯定是要多花钱的。所以,这笔预算还要再增加些。”王晓光表示。
农民工程凯在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印刷企业工作。他告诉半月谈记者:“我们读书的时候,家长多数是只问成绩。那时候,分数就是唯一的标准。现在看来,这种思维抹杀了我们这一代很多人的潜质。我们自己当家长了,不会再让这种思维来束缚我们的孩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表示,农民工在家庭教育方面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是个很好的现象,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有助于他们从文化心理上融入城市。
“我曾在一基金会里举办过一个活动,叫"妈妈成长"。每周会给孩子的母亲上次课,给他们讲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水平,他们特别欢迎,表现得也非常积极。只要有时间,都会尽量赶来听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生导师陈健翔告诉记者。
有些人认为农民工的孩子就应该远离高雅艺术,学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书画、国学等是自不量力。陈健翔认为这纯属偏见,其实农民工子弟并不乏天赋,教育就是要尊重并激发出每个人固有的天赋,成就其人生。
创新代际沟通方式,加强爱的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所受教育程度比老一代高,在城市打工也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很多人可以熟练运用QQ、MSN等现代通讯手段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何丽夫妇从湖南来到北京邮电大学打工已经有5年多时间了,女儿一直跟在他们的身旁,也在北京读书。家里虽然收入不高,何丽夫妇还是为女儿购置了电脑。当他们看到女儿心情低落又不太愿意讲话时,何丽就会和丈夫上QQ与女儿进行交流,帮助女儿排解烦恼。
女儿初中毕业时,由于成绩不好没有考上高中,小姑娘不想再读书了,想同爸爸妈妈一样出来工作赚钱。何丽夫妇便在QQ上开导女儿:“一定要继续读下去,不能这么小的年纪就辍学,一次失败并不能代表什么。”在父母的鼓励下,女儿继续读书,并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学播音专业。
何丽告诉半月谈记者,有时她会拿出自己怀孕时爱人写的日记给女儿看,想借此来告诉女儿,要理解母亲怀孕时的痛苦以及母亲的伟大。他们不想用说教的方式来告诉女儿应该尊重父母,爱父母,也不希望强迫女儿学她不感兴趣的知识。他们希望女儿成为一个性格开朗、人格健全的人,希望她能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
农民工教育理念转变折射时代文明进步 业内人士认为,农民工教育理念的嬗变,是我国教育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过去,由于现实环境的约束,社会无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而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教育应运而生。
袁桂林认为,农民工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转变,是因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批来到城市的农民工受环境影响,加快了自身融入城市的脚步。他们深知教育可以改变人生,素质可以改变命运。尽管处在城市的最边缘,但既然要在城市扎根发展,就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拥抱城市文明。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教育子女的水平,陈健翔建议,要保障农民工收入逐年上升,使其子女的学习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同时,也要保障农民工的休息权,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参与到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中,确保其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陈健翔认为,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专题家长体验日活动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应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异常心理及行为判断等;进一步推动社区、街道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授权NGO组织在社区、街道内开展公益性质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让新生代农民工父母协同子女参加,培养包括信心和勇气、理智和宽容、恒心和耐心、爱心和热情在内的良好心理素质,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家教方式。
作为农民工自己,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切实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在与子女交流沟通方面应该像朋友一样平等,相互尊重。摒弃传统教育中“不打不成材”之类的棍棒教育观念,对待子女要以身作则、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性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6期,记者 陈灏,实习记者 刘效宇)
作者:陈灏 刘效宇 (来源:半月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