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一个不到7分钟的微视频——《舌尖上的许西》在网络上遭热捧,短短时间内,点击播放达3万多次,这个展现山西大学邻居许西社区的美食短片就这样火了。3月3日,记者见到了短片制作团队里的几位学生——来自山大新闻系的孙婧梁和王琛,听她们讲述了拍摄背后的故事,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届山大人对于许西小食的特殊情结。
小组课堂作业网络引发热捧
《舌尖上的许西》模仿的是《舌尖上的中国》,8个来自山西大学大三新闻系的学子,由于一个课堂作业,拍摄制作了这个短片。主要展现了铁板炒饭、鸡蛋灌饼等多个美食和小贩们幸福满足的笑脸。
熟悉的片头音乐、大气的中英文字幕、各种技巧的拍摄和剪辑手法,再加上专业的配音、动情的解说词,点击开微视频——《舌尖上的许西》以后,相信每一个观众都会为之一震,这个展现山西大学附近许西社区里小吃一条街的片段,也不由得让大伙儿感慨:“很专业!”
“这个片子,让我们这些毕业的人,记忆一下子就回到了大学时代,真的好亲切!相信每一个在山大的同学都会懂!”“我们都是许西吃货,去过许西的吃货们顶起!”“好想念许西呀,上学的时候,一有时间就往里面钻,口上的麻婆师娘,农夫烤鸡、泡芙……丁字路口的麻辣烫,叽里咕噜,还有大龙骨……好多回忆都在那条小巷子里”……
一条条评论,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叹,打开56网、优酷网等视频网站,各式各样的关于《舌尖上的许西》评论中,折射了历届山大学子对于许西的情结。与其说对于许西的怀念,实则是学子们对于母校的怀念。
一位自称离校已经7年的网友留言——“看了视频,真的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我曾经也在那里徘徊,各家店主灿烂的微笑,真的是最抨击心房的感动!”
而还在山大就读的学子们,也在人人网、微博上转载观看此视频,看着熟悉的许西社区美食,被校友用如此独特的方式展现,更是发出由衷赞叹。“下次一定要去买鸡蛋灌饼吃,看视频我都流口水了!”一位大一的学生直言。
卖灌饼的王阿姨成了名人
《舌尖上的许西》短片拍摄、制作的团队一共8人,都是山西大学新闻系大三的学生。2月份的一次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小组作业,要求两周之内完成。组员们经过商讨之后,一拍即合,决定去拍一拍许西的小吃,模仿《舌尖上的中国》,去展现这个素来有山大“小香港”之称的地方美食。
团队核心人物孙婧梁坦言,提起许西一条街,其实都会有很复杂的情感。一方面,这里带给了山大学子各种便捷,有很多好吃的地方,可以买到各种生活必需品。但另一方面,这里的确存在脏、乱、差的情形,卫生、安全隐患等现象也让不少人对这里有偏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许西的现状,但是,如果通过展现这里的美食,以及美食背后各个小贩的生活,激发大家的共鸣就可以了。”孙婧梁说道。
于是,一部DV,连续两天的紧张拍摄,两个通宵的剪辑,在8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不到7分钟的短片诞生了。“片子里,13个美食小贩的笑脸是我们的重点!”孙婧梁说,在拍摄中,她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了这些小贩,虽然平时经常从这里经过,但从来没有关注过他们。“大部分商贩是外乡人,他们来到这里,靠自己去生活,幸福而满足。”孙婧梁回忆说,拍摄过程中,有一个阿姨正在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手机视频,满足的笑容至今留在她的记忆中。
而现在,短片中卖鸡蛋灌饼的王阿姨显然已经成为许西的名人了,她告诉记者,这一个月以来,很多学生来买灌饼时,都说看了网上的视频,其中还有她的运城老乡专门过来购买!“我成了名人了!灌饼也卖得更好了!”王阿姨呵呵地笑个不停。
团队合作收获友谊
孙婧梁告诉记者,小组8个人中,其中6个女生都是来自她们宿舍。最让她感动的便是宿舍其他5个好姐妹,一起陪她熬夜。几个人不停地出主意,叽叽喳喳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成为了美好的记忆。“熬了两天,我都成了‘熊猫眼’了!”孙婧梁哈哈一笑。
当然,团队合作中,因为意见不合,少不了的便是争执。王琛告诉记者,小组成员曾经因为短片片头该使用哪些镜头和音乐而争论不休,但是,大家都为了一致的目的,少数服从多数,相互磨合,这样的感觉让她们每个人都觉得特别珍贵。只有相互尊重、有效沟通,才能巩固友谊。
这个微视频,得到好评的同时,获得了“山西大学微视频大力量”活动的“最佳导演奖”。由于是第一次拍摄记录性质的短片,孙婧梁和王琛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片子的导演!”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对于视频的画质、剪辑、配音等细节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建议,王琛说,这些意见,也让每个成员都受益匪浅。
能看出来,正因为有了大家的关注和肯定,这些学子们在今后也更加有信心,去拍出更好的短片。
记者 崔玲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