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7日电 中风病人在病发后的黄金3小时内接受溶栓(俗称通血管)治疗,其康复率可增加30%。不过香港公立医院现只有少于60名脑神经科医生负责中风服务,未能24小时驻院,或会错失病人治疗良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合作,在威尔斯亲王医院推出“远程中风治疗”,由非驻院医生遥距为病人诊断,以推行24小时通溶栓治疗。服务由去年5月推行至今,受惠的病人人数较推行前增加3倍。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每年有超过20000名中风病人需住院接受治疗,其中超过3000人因中风而死亡。虽然,中风病人在病发后的黄金3小时内,经脑神经科医生诊断及评估,并接受溶栓治疗,其康复率可增加30%,可是,碍于公立医院只有少于60名脑神经科医生负责中风诊症服务,人手短缺,故未能推行24小时溶栓治疗。以每年接收约900名急症缺血性中风病人的威院为例,约40%病人于傍晚至深夜时分病发求诊,正值是专科医生休班时间。
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去年5月与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合作,利用由香港理工大学以40万特区政府拨款研发的“高保密流动影像传讯系统”,在威尔斯亲王医院推行远程中风治疗,实行24小时急性中风溶栓治疗服务。透过专用软件及轻便的平板计算机或手提电脑,脑神经科医生能在非办公时间遥距为中风病人作诊断评估,可近乎“零延误”接收到病人之计算机扫描图片、验血结果、病历等数据作分析,决定病人需否接受由驻院中风组护士负责的溶栓治疗。有关技术在新加坡获颁发亚太区HIMSS-Elsevier数码医疗杰出信息及传讯技术奖。
香港中文大学脑神经科名誉临床助理教授苏蔼欣强调,系统有高密度保安系统防止病人数据外泄、其成效及安全性亦与驻院医生诊断相若,可为更多中风病人在黄金3小时内进行溶栓,病人3个月后完全康复比率增加30%。由去年5月至昨日,威尔斯亲王医院共为81名病人提供远程诊症,其中53人需接受溶栓治疗,人数比过往增加3倍,其中35.8%病人治疗3个月后完全康复,13.2%病人只有轻微残障,部分日常事务需他人协助。
香港中文大学计划在2年内推展远程中风治疗技术至医管局新界东联网的北区医院及大埔那打素医院,组成“远程中风联网”,由11名脑神经科医生轮流当值。现时,联网的中风组护士已陆续接受为期9个月的特别训练,范围包括临床检查、溶栓治疗、操作传讯系统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