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似乎与刚刚过去的欢乐的儿童节很不协调的话题,却必须引起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的警惕——心理学专家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儿童性骚扰现象,在孩子们原本快乐的世界里,像一股暗流,正潜滋暗长,不仅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还将对他们的性格形成和终身生活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今年是我国与联合国签署《儿童权利公约》十周年,市妇联决定,在原本已设定的妇女法律援助中心,新辟儿童少年法律援助项目,让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找到说话的地方。
■半夜来电低无声
不久前,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本市阳光心理工作室的高鸿鸣教授接到一名叫小影的女孩打来的咨询电话。根据以往的经验,高教授知道,10时以后打进电话的咨询者多半是一些难以启齿的事。于是,他开始耐心地引导小影讲出自己的问题。小影告诉高教授,自己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但目前的学习状态很糟,常常在上课时感到心慌,思想不集中,并且抑郁寡言。学习成绩也大幅滑坡。面对这一切,小影感到不知所措,非常苦恼。
听了小影的自述,高教授敏锐地感到在这些症状背后,还隐藏着一些困扰她的深层原因。经过一番循循善诱,小影欲言又止、最后吞吞吐吐地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小时候起,她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继父的性骚扰。在家时小影常常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平时睡觉总要锁上房门。去年暑假的一天,小影的继父趁其母亲不在家,深夜冲进小影的房间,惊醒了睡梦中的小影。前不久,继父在小影洗澡时冲入浴室,吓得她面如土色,手足无措。这样的可怕经历总像魔鬼一样缠着她。
小影曾将继父的所作所为告诉母亲,但由于继父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且负担着小影的生活和学习的费用,母亲不敢声张,总劝小影息事宁人算了。可如今,继父更变本加厉,在小影母亲出差时,不准小影锁门睡觉。走投无路之下,小影躲在房间里,悄悄地拨通了高教授的电话。了解了小影的情况,高教授明确告诉她,要不怕暴露自己,反抗继父,并鼓励她到工作室来接受免费的面对面的心理辅导。可小影最终还是缺乏勇气,两次通话后,再没有与高教授联系。
另有一位刚念初中的女孩,原本学习拔尖,名列前茅,成绩总在年级十名以内,由于受到长年在外地工作的父亲的性攻击,而产生厌学情绪和轻生的念头。女孩说,虽然只有一次,但那恶梦般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从此改变了乐观自信天性。
儿童性骚扰的受害者大多为女孩,但也有男孩的例子。曾有一名高二的男孩透露,他长期受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邻居的性引诱,小时候自己懵懵懂懂不知怎么回事,现在却十分烦恼和痛苦,又不知如何才能从心里摆脱这种阴影。
■心魔缠绕醒当早
尤其令人担心的一个社会现象是,受害的孩子和家长们往往对那段令人发指的痛苦经历做低调处理、遮遮掩掩,以为只要从此不再提及,伤痛就会被淡忘。然而不幸的是,结果恰恰相反。
最近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叫小悦的女孩,正处于高三复习迎考期,可原本是班中佼佼者的她,目前成绩一落千丈。为减轻她的学习压力,母亲带她去接受心理咨询,可在与小悦的沟通中,心理学家发现她状态失常的原因是由于——高二暑假无意推开房门时,
看见母亲和一个“老朋友”在床上。小悦大受打击,从此精神恍惚,头脑一片空白。以后每次接到那位“老朋友”的电话,她就会受到刺激,脑子像爆炸似的。可小悦的母亲却对女儿的反应置若罔闻,还威胁她不准告诉爸爸,一任小悦的愤懑和厌世积郁在心底,日复一日,无法自拔。要不是为减轻女儿的学习压力,送她来做心理辅导,小悦的心魔还将无止尽地缠着她。
像小悦母亲这样的糊涂家长大有人在。据统计,在遭受骚扰的女孩中,36%来自自己的家庭(对孩子伤害最严重的一种),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继父或从小与孩子不生活在一起的父亲。亲戚、邻里或父母的朋友占一半左右。
在这类例子中,往往事发后,家长们抱着“家丑不可外扬”和保护孩子声誉的想法,不愿多加追究和声张,顺其自然,试图让时间冲淡不幸。
极少有受害者或家长在事发当时就采取积极措施或求助于心理专家,而是在孩子长大后,在出现了性格或心理异常特别是严重影响了学习以后,才不得已着急起来。而这往往耽误了消除伤害后遗症的最佳时机,在发达国家,人们则非常重视受伤害初期阶段的心理指导。
其实,有些事情如当时处理得当,这些经历本身不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一旦孩子的恐惧、抑郁、混乱情绪得不到舒解和发泄,将这一感受压抑到潜意识,将导致性格的扭曲和终身的不幸。按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当意识形成以后,将是不可改变的。还有许多受害的女孩,受到封建旧观念的影响,受害后总觉得自己不干净、不贞洁,身上始终带着象征耻辱的“红字”,于是陷入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情绪中。
■防患未然敲警钟
阳光心理工作室将近年来150名女青年心理求询者的早年经历做了整理,发现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在童年至青春早期受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性骚扰。比例之大,触目惊心!
华东师大儿童心理学教授刘金华告诫说,儿童性骚扰是一种最严重的性暴力,会使儿童受到长期乃至终身的心灵伤害,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受害者会因此产生羞辱感、抑郁感、对异性的恐惧感和成年后的性冷漠,往往影响婚姻,最终导致性格扭曲。
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市妇联副主席王禄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儿童性骚扰虽然是个隐蔽的问题,但对儿童少年身心的伤害极大,应该引起包括学校、家庭、司法部门以及全社会的警觉。值此大力宣传《儿童权利公约》之际,向所有大人们敲响警钟。
高鸿鸣教授认为应当十分重视对儿童性骚扰的社会家庭的综合防范。他提出了以下防范意见:
1.在熟睡时发生的应大声呼救。一般情况下,应告诉侵犯者:我一定告诉家长。用打电话吓退对方,大多数的侵犯者会停止侵犯。
2.家长不让女幼童在不熟悉的人家中过夜或托付给不安全的男人照顾。
3.对于来自家庭内部或朋友的性侵犯,应当着孩子的面,怒斥对方的犯罪行为,从而减轻孩子的自卑或焦虑状态。
4.对来自家庭外的侵犯立即报警。根据儿童保护条例,司法机关在保护儿童隐私权的基础上,对肇事者予以惩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