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老百姓的钱袋慢慢地鼓起来,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子”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不仅仅是年轻的姑娘热衷于给自己的头发变变颜色,拉个双眼皮,让自己更添秀色,中老年女性也频频出入于美容美发机构,希望借助各种现代养颜术,留住自己的青春和魅力。可是,遍布全国城乡,越来越多的美容美发店,带给人们的并不都是成功重塑形象的喜悦。服务纠纷、价格欺诈,个别技术低劣的美容师、劣质的美容美发用品,甚至使“美容”成为“毁容”。与此同时,飞速发展的美容美发业,已经成为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成为国民经济中产值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这巨大的反差,成为了阻碍美容美发业健康发展的障碍。为此,在正在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呼吁:美容美发业亟待法律规范。 正在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副会长张晓梅,向会议提交了一份题为《尽快建立健全国家标准和规范一千二百万从业者亟待政府支持》的提案。提案中,张晓梅委员指出美容美发业存在的无政府主管部门、无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虚假伪劣现象较为普遍、缺乏技术评定和仲裁机构、职业教育和准入尚不规范等六大问题,呼吁尽快建立健全美容美发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用法律法规促进美容美发行业的良性发展。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个新生行业———美容美发业发展迅速,仅仅20余年,已形成了以美容、美发、医疗美容、保健美容、造型设计、美容教育、专业美容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为主体的综合性产业,其越来越深入到人民生活中。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现代新型产业。然而,长期以来,美容美发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贡献,没有得到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高度重视。行业高速和自行发展伴生出一些无序和混乱现象,导致行业门槛低、地位低、舆论评价低,而社会价值高、国民经济贡献高、消费期望值高的“三低三高”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规范、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我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有责任和义务,把行业发展中遇到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正式渠道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呼吁政府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张晓梅委员道出了提交提案的初衷。 美容美发业社会形象不佳 确如张晓梅委员所说,社会上对美容美发业的舆论评价不佳。记者通过互联网检索了一下,发现见诸于各地媒体的关于美容美发业引发的各种服务纠纷的报道非常多,其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美容业十年毁了二十万张脸”,媒体引用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美容美发协会等部门的资料显示,近10年来,全国发生的各类美容毁容案件高达20多万起。而在北京市消协2002年11月的投诉统计中,共受理涉及美容服务的投诉75件,平均一天就发生两起。因美容引发的投诉名列服务业前茅。 为使女友度过一个美丽的情人节,成都的张先生特意选在今年2月14日这天送给她一份特别的情人节礼物———请女友去做一次美容。谁知,在某美容院花了40元钱洗了一次面后,第二天一早,张先生的女友在镜子中惊异地发现,自己满脸红肿,而且额头上直往下掉皮,整个脸部都是皮屑。到医院一检查,结果是患上了接触性皮炎。 比起深圳的倪氏姐妹来说,张先生的女友已经算是幸运的了。澳籍侨胞倪氏姐妹前几年来到广东深圳办了一家公司。在她们公司的旁边有一家美容院,倪氏姐妹是这家店的常客。做美容时,美容师向她们推荐一种能让″时光倒流″的高科技美容手术,叫做″炸脸″。称炸过脸后,不仅能除掉脸上的黑斑,还能使脸上的血丝消掉,皮肤变得像婴儿一样嫩滑。两姐妹不禁动了心,每人交了4300元做手术。可一旦真的“炸脸”,两姐妹才知道,“炸脸”比上刑还难受,手术后脸上就像有几百只蚂蚁在咬,疼痛难忍。美容院的师傅安慰她们说:“痛是基因(DNA)再生,是细胞重组造成的。”可过了半个月,脸不仅没有变美,而且留下一块块疤痕,真像是被炸了一样。 洗面洗成了大花脸,文眉文出三道眉,美发使头发变“枯草”……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美容服务纠纷和官司中,既有美容美发机构超范围经营,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却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结果美容失败,造成消费者伤害的;也有美容师技术水平低下,操作不当,引发美容事故的;还有美容院使用来路不明的劣质美容用品造成毁容、片面夸大美容效果而实际达不到宣传效果等等。“其实出现这样多的问题,并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到美容美发从业者的身上,就像路上的交通一样,如果路口没有红绿灯,你能一味责怪司机乱开车吗?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产业诞生起至今,始终没有国家相应的对口管理部门,也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和产业政策,行业从业者没有归属感,如同没娘的孩子,这就难以保证行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也给了一些投机不法分子‘趟浑水’的可乘之机。” 无法可依是最大的问题 “从大美容美发的概念上说,美容美发业并非完全没有相关法规,比如对于医疗美容来说,就有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但从现在发展最快、店铺最多的生活美容来说,则几乎是没有一个法律法规。就医疗美容而言,现存法规也并不完善,也存在一些法 律法规上的空白。由于行业发展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各种美容美发机构自行发展,整个行业的诚信、技术水准、服务质量大多建立在机构负责人脆弱的良知之上,出现服务纠纷、价格欺诈甚至事故就难以避免了。”张晓梅说。 “首先从人才培养上来说,职业教育和职业准入很不规范。对于美容美发业来说,服务质量的高低,美容美发师的技术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美容美发教育水准严重滞后,看起来,全国的美容美发学校不少,但很多培训机构不能执行国家职业培训标准,不能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师资素质明显偏低,据统计,美容美发学校的老师中65%以上只有初高中学历文凭。这样,各种美容美发学校的教学质量只能靠办学者的素质和责任心来保证,培养出来的美容美发师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职业准入标准在全国各地也有很大差别,职业培训时间明显不足,全国50%学校初级培训时间仅为20天到一个月,即180—250个学时,其中有些20岁的小姑娘经过数期培训,在某些地区就可以获得高级美容师文凭,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基础美容美发教育1600个学时的标准相差甚远。” “其次,国家没有美容技术、科研成果的认定标准和机构,美容技术直接作用于人体,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什么样的仪器能用,各种服务项目和技术会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应该有个权威机构来认定,现在,美容美发机构中五花八门的美容技术中,有些是骗人的伪科学,有些打着新技术旗号的伪劣技术很可能对人造成伤害。美容美发技术事故仲裁标准和机构也是个大问题,目前,我国没有美容技术事故的仲裁标准和专业机构,一旦出现事故纠纷,不好认定责任,既不能很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不了美容美发机构的合法权益。” 立强制性法规管好美容 张晓梅委员建议,尽快出台一些强制性法规,规范美容美发业的发展。“国家应有基本条例,各省、市、地区依据国家规定,根据当地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制定出从业者可遵循的管理条例,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较为混乱的局面。” 张晓梅认为,应该严格制定美容美发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准入标准。由国家参考国际通行标准规定统一的培训学时数,推广国家统一的教材,并且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由权威机构以统一标准组织严格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这有点像考驾照一样,你达到了法定学习时数,通过了由权威机构考官主持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才能取得职业资格。” “还应该尽快建立美容技术、科研成果的认定标准和认定机构,建立美容美发项目和美容美发用品的安全准入制度,要像管理药品和食品一样,把美容美发技术、器械和专业美容美发用品管起来,要经过权威部门认定,对人体不造成伤害,才能允许在美容美发机构开展这些美容美发服务项目。对于一些由于使用者个体差别,有可能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美容美发用品,应该硬性规定必须进行小面积试验后才能使用,并且应该在实验之前,通过书面合同的方式向消费者明示可能造成的损害。”张晓梅举例说,比如在美国,对使用化学药水烫发,烫发之前,店方会与消费者签订一个合同,合同中讲明化学药品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害,对店方在烫发过程中承担什么责任,消费者承担什么责任,规定得一清二楚。 张晓梅还建议,尽快出台一个有关美容事故的鉴定和处理条例,并成立事故评定仲裁机构。对各美容机构的广告宣传,也应严格审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形象美的追求,新兴的美容美发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002年,《中国美容时尚报》曾做过一个《中国美容院消费调查》,调查显示,20--30岁的从业者比例高达95.27%,这个数据强有力地表明,美容美发业是吸纳新生劳动力就业潜力巨大的市场,有的专家曾经预测,美容业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近5年来,美容美发业新开店总量高达78%,产值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GDP增长速度,预计未来5年,美容美发业的产值可翻一番。这一切都表明,美容美发业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正因为如此,以法律法规引导规范这个产业的发展,让美容美发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记者从张晓梅委员的最后一番话中,体会到了美容美发业界对政府重视、扶持、规范这个行业发展的迫切心情。 本报记者霍雷实习生王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