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眼下许多媒体为了发展壮大,常常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更多的外部资金和其他的资源的支持。请问扬子晚报最近在此方面有没有什么新动作?
朱铭佐:虽然希望与扬子晚报合作的机构非常多,但由于受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对我们来说,目前外部资金尚还不能介入。此外,报业集团内部“肥水不外流”的思想也还比较严重。
主持人:前两天我做了一次访谈,发现目前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这种资本引入的模式并不每一个报纸要去做的,特别是你们本身运营得非常良好的报纸。这相当于从外面找了一个婆婆,这样的做法有时反而不是最的恰当,最关键的是你引资本进来有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东西。只有这样,对报纸的发展才有利。
朱铭佐:现在谈我们有什么动作,还很难说,但是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在不断创新探索。比如我们去年九月份开始在全国率先推出“滚动出报”,“一报两投”。我们是一个晚报,原来报纸是下午才进入市场,现在我们“滚动出报”,即早上出一叠报纸,下午再出一叠报纸,上午版让读者看“昨天精采”,下午版让读者看“当日新鲜”。如此滚动出报的模式,不仅突破了晚报原先在发行时间上的局限性,而且大大增强了晚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主持人:滚动出报后,报纸售价有提高吗?
朱铭佐:没有。
主持人:那样报纸的成本提高了。
朱铭佐:对“滚动出报”、“一报两投”来说,一方面是人力投入加大了,但现在我们人员在总体上并没有相应地大增,主要靠我们自己发挥潜能,也就是说我们的员工现在比过去更辛苦,工作时间更长。有人问我们投递发行这一部分成本是不是增加了,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在发行方面,我们投入了,其他媒体报纸也同样在不断增加投入,比如有些报纸在征订时大减价,送大礼等,有的甚至是订多少钱的报,送多少钱的东西。如此发行,对报纸来说就是不要钱送报,对读者来说就是不要钱看报了。
主持人:那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倾销了。
朱铭佐:是呀。相对其他报纸在订报、报纸价格等方面的让利,我们扬子晚报的价格一直都是比较稳定的。当年南京有的报纸只卖一毛钱,去年有的报纸还卖两毛钱呢,而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末一直到现在,都是五毛钱。同样都是报纸,我们为什么能赢得读者的青睐,愿意多花钱来买扬子晚报呢?我们一方面是不断提高报纸的质量,另外一方面,则是用我们的服务去赢得读者。现在我们的“滚动出报”便是一例。我们之所以推出“滚动出报”,一是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快捷的需求,现在对扬子晚报的读者来说,早上也能看到新闻了,他们不必通过其他的早报就能满足自己对最新信息的需求;二是满足了商业广告对时效的需求,商业广告都是以天来计算,如果报纸下午才出来,那商业广告大半天时间就消耗掉了,早晨出报,则大大提高了扬子晚报商业广告的时效性;三,我觉得“滚动出报”最大的好处是大大提高了扬子晚报的品牌。在全国许多晚报都改早报的情况下,我们也曾经也考虑过扬子晚报是不是要改早报。说实话,改也难,不改也难。现在,我们通过“滚动出报”解决了这一难题,使读者可以既看到昨天的精彩,又可以看到当天的新鲜。这样一种“全日报”的新型模式创新,无疑大大提升了扬子晚报的品牌。
主持人:早上出来的报纸还是叫扬子晚报。实际上你们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小部分成本,但换来的广告利润却是非常多的。
朱铭佐:“滚动出报”,不仅给扬子晚报带来了更多的广告,同时也增强了对读者的服务性。比如我们有一个公司是新华报业集团的九九公司,我们发行是多渠道发行,其中九九公司就承担了我们八万多份报纸的投递。据我了解的情况,今年最起码可以保证80%的回报率,80%的回报率不是靠减价,而是通过早也送晚也送这份服务,使大家感觉到订这份报纸值得!现在如果说哪一天这个报纸因为出版时间迟了,或者说哪个投递员今天服务不到位的话,则会很快有电话反馈过来,说明大家对一报两投、一天两次看报还是很看重的。最近九九公司开展了一次社区的服务调查,收集对我们这个报纸的各种意见和反应,反应还是比较好的。应该说,这一方面我们觉得是一种创新,但是这种事情需投入成本,在目前大家都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的情况下,你必须从长远效益来考虑,来决定愿不愿意,舍不舍得花这个钱。
主持人:花钱也要有艺术的。那扬子晚报有没有因此而增加人员呢?
朱铭佐:没有增加人。应该说我们的记者还是比较辛苦,不论从我们的领导层还是到部主任,现在是早也干,晚也干。像我们编委,晚上值班值到一两点钟,第二天早上八九点钟又来了,是很辛苦,但是为了扬子晚报的事业发展,大家必须拼搏。
主持人:刚才我也采访了金陵晚报的总编辑,应该说南京地区的报纸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他们报纸的读者定位是25岁到45岁的年轻人,比较潮流的人士,我不知道扬子晚报的读者是定位在什么地方?
朱铭佐:这个问题带有点理论性了。我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因为我们扬子晚报在江苏是第一张晚报,江苏其他的所有晚报,都在我们之后办起来的,至于都市报发展就更迟了。我们的读者是男女老少,是社会的方方面面。目前社会上的报纸,有的打社会新闻牌,有的打舆论监督牌,有的则以文化之类的内容为主。而我们扬子人创办晚报,则有着自己的理论探索与思考。早期我创办晚报的时候,那时候是1985年,创办扬子晚报的时候我跑到其他晚报去学习,当时的晚报,支柱主要是社会新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副刊等。现在我们完全改变了这个观念,我们在第二个发展阶段就提出要嫁接党委机关报的优势,即其权威性,涉足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我们当时提出要办一张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报纸,即我们这个报纸,既要有领导同志在看,也有普通老百姓在看,由此体现出我们的报纸和其他的报纸是不一样的。当时我们扬子晚报是以新闻的短小,抓住核心的东西来制作的,好多机关干部、好多知识分子、好多企业家都说扬子晚报不错,觉得许多事情,看了扬子晚报就知道了。现在,我们强化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但同时对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还是继续把它做好。因此可以说,我们这个报纸是一个综合性的报纸,而且现在是综合性的“全日报”,既不是单纯早报也不是单纯晚报,是“全日报”,那么我们在年龄层上的覆盖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有些报纸所提出的二三十岁的年龄层次。有人说代表未来的是年轻人,必须抓住年轻读者,这话没有错,但不能为了“未来”而不顾“现在”吧。现在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人士并不都是二三十岁吧,我们好多领导干部,我们好多企业家,我们好多科学家都不是二三十岁吧。有个寓言故事,讲星象家走路时只顾看天上的星星,却不慎掉进路坑里,颇为耐人寻味。所以,在我看来,二十岁三十岁的读者要抓住,五十岁六十岁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主持人:非常好,另外,现在有这样一种趋势,即传统媒体都在与网络进行一些深度合作,扬子晚报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打算?
朱铭佐:我觉得在网络媒体开发这方面扬子晚报还是很有优势的。尽管我不是做网络的,但是对这一方面我还是很关心。从国际趋势上来看,网络这一先进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利用和看好。数字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传统媒体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我们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因为在江苏,第一家建立新闻网站的是扬子晚报,江苏第一家,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江苏第一家新闻网站也就是扬子晚报。在这一方面我们开创了先河,在媒体的发展上我们既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后来新华日报成立了报业集团,集团当然也有网站,但是在一个集团内有两个新闻网站,全国还是独此一家。扬子晚报网站如此发展,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看好这一领域。当然,我们网站和你们SOHU网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却跟SOHU,以及其他的一些网站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是互相取长补短,包括你们网站也有人到我们那儿去,双方进行合作,我们合作主要是想向你们学习,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资源优势,一个是新闻资源,特别在江苏,在江苏新闻资源最丰富的应该是扬子晚报的网站,国际上的东西不敢跟新华社比,国内的也不敢跟其他的网站比,但是在江苏,各个省辖市都有我的记者站,可以说江苏的新闻资源我们是最丰富的。
主持人:我们希望以后扬子晚报多多给SOHU提供一些新闻的资源。
朱铭佐:好的,在将来我们一定会与SOHU有更深度的合作,相互间资源互补,共同发展,为广大网友提供更多更便捷的信息与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