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中国“碳政治”元年:厚积薄发 大国博弈
 
对艺术做过度解读造成了艺术的“政治化”

“新帅”上任“一把火”惹恼发展中国家

“新帅”重任在于协调各方达成协议,而不是激化矛盾,使谈判“崩盘”。

  在离大会结束还有36个小时,大会主席康妮被替换,继任的是丹麦首相拉沐森。新任主席拉尔斯一上任更是强推“丹麦草案”,这一草案在最初被披露时就遭发展中国家强烈抗议。外界猜测,此时更换主席可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施压有关,而官方给予的解释显然不能令人满意。此外,两人的分歧还在于后者是政治协议而非法律协议的推动者。[详细]

“换帅”对哪一阵营更有利?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到达哥本哈根的领导人数量和级别是空前的,因此从高级别会议开始,大会主席一职就由丹麦首相担任。这一解释合乎外交礼仪。有分析认为,这是康妮路线的失败,也就是亲发展中国家一派的失败。据称,会前,康妮就与首相拉斯穆森存在明显的分歧,拉斯穆森主张达成政治协议的思路更符合资本主义阵营的意愿。[详细]

中国“拍案而起”能否扭转形势?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在大会上三次拍案而起,他对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直言:“这一举动将严重影响到哥本哈根大会的成功。”巴西、印度、南非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等都对中方的表态予以支持。中国在此次峰会中多次高调“发声”,并被媒体充分传递。此次峰会中,中美的态度至关重要,因此每次中国发声都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详细]

 

哥本哈根

较量中的“阴谋”与“阳谋”

两大阵营在谈判中较量的除了实力,还有谋略——争取广泛支持、分化敌人的能力。

  谈判代表们一周多以来唯一的成果,恐怕就是提出了根据科学进展来审议全球的减排成果。而在其它几大核心问题中则毫无建树。不过,发达国家通过谈判文本最近几次的变化,的确可以看到,各国角力的成果在慢慢浮现,“明站”“暗战”均在进行。正如一位多次参加气候谈判的代表shu说,现在是咬紧牙关挺住的时刻,就看谁在对峙中先服软。

气候谈判隐现“四大利益阴谋”

  一是,废除《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未将发展中国家列入有义务减排行列,发达国家非常后悔;二是是策动一些太平洋小岛国与发展中国家唱反调,强制发展中大国减排;三是以中国为打击目标,要求中国脱离发展中国家阵营,拒绝为中国提供援助;四是,提出不合理的《丹麦提案》,企图将大会不成功的责任推给发展中国家。[详细]

谋杀《京都议定书》是“阳谋”

  富国在公开场合没有明言要扼杀议定书,只是建议谈判走单轨,将所有重要议题统一处理,并以单一文本处理协议。中国气候变化大使于庆泰在记者会上就表明,一些富国在不公开的场合跟他们明言,议定书的生命不会超过2012年。保留议定书以及就其第二段期实施期达成协议,是气候谈判的基石之一;如果没有了议定书,富国法定减排责任可能不了了之。[详细]

哥本哈根

百余首脑能否“拍板” 峰会成果悬于一线之间

一百多位首脑齐聚哥本哈根,他们要做的是“拍板”,而不是旅游或者聚会。

  各国谈判代表为了赶在周五领导人会议前达成协议,正加紧磋商。目前仍有4大关键问题需解决:一是《京都议定书》的存亡,二是对于各国碳减排标准、核查问题,三是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技术和资金支持额度问题,四是各国对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改革尚未达成共识。[详细]

大国博弈,妥协是前提

  大国战略博弈同样需要妥协的精神。为了本国利益各国代表在谈判桌上激烈交锋,但同时各国的共识也在不断增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所有国家共同的责任,这是气候谈判的基本前提,也是达成协议的基础。正如大会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所言,在当前的谈判中,“妥协”应当成为一个关键词,各个国家都需要妥协的精神。[详细]

哥本哈根难解所有难题 各国着眼明年峰会

  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仅仅剩下两天时间,但世界各国领导人依然没有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各国最后减排目标、如何保证这些个目标实施,以及谁将为推动低碳经济“买单”等。各国政府部长已经开始接替本国代表举行更高规格谈判。但分析家说,部长们的谈判也可能不会取得理想成果,最后将遗留很多问题。为此,他们正在策划于2010年夏季,在墨西哥城再次召开气候峰会。[详细]

揣度:哥本哈根注定要失败?

哥本哈根示威者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15日警告说,正在这里进行的气候变化谈判仍有失败的可能。国际问题专家沈丁立也认为,只要气候变暖的严重后果还没有降临到自身,每个国家身后都有足够的空间用来博弈。“哥本哈根会议必然是失败的。”他干脆地给大会判了死刑,“当然,他们可能无法承担失败的责任,所以会在最后弄出一个没有约束效力的框架协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