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蜱虫咬人致死
焦点图
蜱虫咬人致死视频
更多>>
     什么是蜱虫
     
        蜱,是能够寄生在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宿主。
        蜱虫体形芝麻粒儿大小,在吸了血之后能够红豆那么大甚至更大。
        蜱在对人或动物叮刺吸血的时候,并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但会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会引起森林脑炎等疾病。

      导读:今夏河南商城、山东蓬莱多人被一种叫做蜱的虫子咬伤后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村民被叮咬后症状如下:起先高烧不退,随后血小板、白细胞锐减,最终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亡…[滚动][图集]

    卫生部:蜱虫病与新病毒有关 发防治指南

      防治指南中指出,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详细]

    蜱虫一口咬掉村民10年收入 检查费付不起

      2米多长的账单,100多项检测,曲清香(山东蓬莱市北沟镇南王绪村农民)在蓬莱市人民医院重症室住院25天,共花费11万3千元治疗费。这一口,咬掉了10年的收入……[详细]

    更多>>

    蜱虫咬人致死-最新消息

    更多>>

    蜱虫咬人致死-专家解读

    更多>>

    蜱虫咬人致死-各地病例

    SPECIAL SUBJECT病情症状

    ·疑似病症名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无形体病)

    ·发病省份:山东、湖北、河南等

    ·潜伏期:1-2周(平均9天),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

    ·临床表现: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发病季节: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5-10月,发病年龄以40至70岁居多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SPECIAL SUBJECT如何防控

    1、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2、应少在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坐卧,避免被蜱叮咬,尽少裸露身体:例如穿紧口长袖衣裤;
    3、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
    4、一旦出现疑似体征,应主动就医并将相关暴露史告知医生…[详细]

    我来说两句

    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长时间坐卧
        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详细]
    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详细]
    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
        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详细]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当使用遮光剂或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遮光剂或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睡觉前应把驱避剂洗去。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详细]
    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不要直接用手摘除或捏碎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详细]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详细]
    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详细]
    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是主要的检视和防控对象
        1、环境处理: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
        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缝内,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缝隙和小孔,堵塞前先向裂缝内撤杀蜱药物,然后以水泥、石灰、黄泥堵塞,并用新鲜石灰乳粉刷厩舍;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门窗、柱子做滞留喷洒,保持畜舍干燥。灭鼠的同时要进行杀虫处理,防止蜱类游离后攻击人群。
        2、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公众使用杀虫剂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3、城市以及我国无蜱分布地区居民家中饲养宠物通常无蜱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详细]
    什么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l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人群易感性及发病季节特点:
        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危重患者密切拦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可能。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5-10月。
    主要预防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2)应少在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坐卧,避免被蜱叮咬,尽少裸露身体:例如穿紧口长袖衣裤;(3)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4)一旦出现疑似体征,应主动就医并将相关暴露史告知医生。

    主要传播途径:
        (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2)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能会导致传播
    主要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肝酶升高。严重者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肉凝血,甚至死亡。老年患者及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危重。
    治疗原则:
        如有无形体病症状(疑似),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谨遵遗嘱。(一)病原治疗1. 四环素类抗生素:(1)强力霉素.为首选药物,应早期、足量使用.(2)四环素;2.利福平;3.哇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二)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高举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对病情较重患者应改善全身机能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三)对症支持治疗。[详细]
    点击看大图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详细]

    蜱虫本身不致病但携带多种病毒
        据著名寄生虫学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余新炳解释,蜱虫一般都寄生在一些动物表皮,比如牛、狗等。它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但因为它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有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比如典型的“森林脑炎”就主要由蜱虫作为媒介传播的。如果携带有这些病菌的蜱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详细]
    没有非常有效的措施,尚无法从根源预防
        据介绍,由蜱虫等昆虫引发的无形体病例于1994年在美国等国家首次发现,目前我国有6个省市发现疑似病例。因为信阳特殊的地理环境,蜱虫一直就存在,前几年由于气候的原因,流行的趋势不是很明显。信阳市于2007年发现病例,到今年已基本上掌握了其传播区域和传播途径。但是,对于根源上预防,从河南省到国家疾控中心,都没有出台一些非常有效的措施。[详细]
    用普通杀虫剂能杀死蜱
        如何防范蜱呢?李平非说,普通杀虫剂就能杀死蜱。黄谊说,主要从三个方面防范。
        一是杀虫剂。
        二是环境防治方法,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对于自然界中游离蜱,可采用局部火烧或化学防治等方法灭除。对于进入室内的蜱、螨,首先要消灭来源,禽畜的窝舍应远离住房,并经常打扫干净,墙面缝隙也要抹平。同时,禽畜的窝舍和活动处所要进行喷药。为了防止蜱、螨侵入室内,可将松香、蓖麻油黏胶涂于20cm宽的长纸条上,放置在靠近门窗附近的墙基地面,进行粘杀。
      三是个人防范。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在领口、袖口、裤脚等处喷涂0.2%敌百虫水溶液或0.5%拟除虫菊乙醇溶液。颈、手等外露体表,可涂抹避蚊胺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驱避剂。在蜱媒病流行地方野外工作人员要尽量少接触杂草;休息时,要彼此脱衣互相检查,及时除掉侵袭的蜱。[详细]
    一般病例可以通过治疗渡过危险期
        郑元春:被蜱叮咬之后,它通过叮咬,随着唾液把这种细菌病或毒进入体内,产生疾病,加重病情,造成病人肢体损伤或者呼吸衰竭,我们说突然呼吸就没有了,导致病人的死亡。原来病人抽搐、呼吸衰竭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办法,现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度过危险期,通过治疗使细胞得到恢复。但一些病情比较重的,神经就受到损伤了,支配的肌肉或者肢体就恢复不了了。[详细]
    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2006年安徽发现首例疑似病例
        自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以来,近年来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600-800人。2006年,我国在安徽省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病例。该病可通过蜱虫传播,也可通过血液传播。感染后,一些免疫力低下人群会产生并发症,最后死亡。[详细]
    2007年河南首次出现疫情 2009年曾爆发疫情未受重视
        自2007年5月首次出现疫情以来,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和报告245例疑似无形体病例,死亡2例。2009年就曾爆发疫情,患者、死者家属都投诉反映过,卫生局以保密为理由不重视,时至今天,信阳市卫生部门尚无有关具体疑似病例的数目及疫情状况的数据对外发布。[详细]
    2010年多人被蜱虫咬死群众恐慌 虫毒误诊为“精神病”
         河南商城县多名村民被蜱虫咬后死亡,村民产生恐慌情绪。7起疑似病例死亡者,横跨去年夏天至今夏,都被诊断为感冒。一名患者先后被诊断为感冒、精神病和脑膜炎等。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今年4月份,市长专门听取卫生系统的汇报,最后得出结论,在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尚未弄明白的情况下,大规模宣传容易造成群众恐慌,产生不稳定因素。[详细]
    专家称全国大部地区均有蜱虫 多省曾出现过死亡病例
        蜱虫传播的疾病并非只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一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蜱虫存在。近年来,湖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等省份,都曾出现病例,且有死亡病例报告。“无形体病国外有分离到病毒,我们也在做,但是科研投入差。”郑元春说,由于对此病的重视不够,科研机构往往面临经费短缺的问题。[详细]

    相关专题

    更多 >>

    蜱虫咬人之死最新消息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