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解析“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背后的利益格局

  3月19日,法国率先派战机对利比亚进行空中打击;20日凌晨,美、法、英等多国联军向利比亚发起军事打击。西方国家正式开始对利比亚政府军采取军事行动。本次军事行动由一场头脑风暴变为实际行动,速度之快令人眩晕。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行动美国相对比较谨慎,而欧洲国家则比较活跃。参战各国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名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但其实均出于对自身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考虑,尤其是保障各国在利比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能源利益。
  战争的正义与否众说纷纭,但从目前来看,安理会作为惟一最高的国际权力机构的权威,目前的一切行动都是在它的授权下开展的。但国际干预并非无限,我们更多应从人道角度关注利比亚问题,一切言论和行为应以制止和防范人道灾难为限度,至于政体和统治者,应让利比亚人民自决。【详细

法国争打第一枪:源于双重利益

  此次军事行动的旗手是2003年曾极力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法国。法国是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国家,也是最早表态并对利比亚发动军事袭击的国家。为什么法国会在利比亚问题上扮演如此积极的角色呢?[详细]
历史恩怨:曾经统治利比亚长达数年 地理位置上最近
  1912年,利比亚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又由英国和法国占领,法国占领了南部费赞地区,并成立了军政府;二战后,利比亚由联合国接管,1951年才宣告独立。
政治利益:法国谋求“地中海盟主”角色
  萨科齐是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外国领导人。“地中海联盟”是萨科齐竞选总统期间所提出的一个外交构想。萨科齐希望“地中海联盟”成为联结欧洲和非洲的枢纽,法国可以通过充当这个联盟的“火车头”扩大自己在欧非两大洲的影响力。然而,这个构想不仅遭到德国的反对,地中海沿岸不少国家对此也不太热心。尤其是卡扎菲,对“地中海联盟”计划反对尤为激烈。因此对于法国,在组建“地中海联盟”的过程中,需要清除卡扎菲这个阿拉伯和北非国家中的最大障碍。 
经济利益:法国需要确保其海外石油储备的战略利益
  利比亚的石油行业是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的主要投资市场。法国认为积极推动制裁利比亚不仅会提升其国际形象,还能使其在利比亚乃至整个地中海和非洲地区的利益得到更大保障。法国一直试图寻求表现出自己具有领导能力,如果萨科齐赌赢了就将在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中拥有一张很好的牌。

美国甘当后卫:为何只是“有限的军事行动”?

  在犹豫多日之后,正在巴西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终于下令美军发动对利比亚的军事攻击,当天恰好是伊拉克战争八周年的前一天。在解释这次军事行动时,奥巴马用词谨慎,称这次袭击是“有限的军事行动”。[详细]
政治背景:奥巴马内阁在利比亚问题上分歧严重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透露,白宫对是否军事干预利比亚分成两派。支持派以副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希拉里为首。反对的则以国防部长盖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等为代表。奥巴马在利比亚问题上的策略显然体现了希拉里和盖茨的“妥协版”。
国内困局:为两场战争埋单超万亿 动武问题底气不足
  美国已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埋单”超万亿美元,耗资巨大也成美国社会难以承受之重。在奥巴马提出的2012年的财政预算中,国防开支在未来五年将被削减780亿美元。事实上,2011年政府的财政预算都还没获国会通过,若两党未能妥协,联邦政府可能面临关门。
利益诱惑:改变不利的石油资源分配格局和争取更多的军事利益
  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满的是,自2005年利比亚政府要求已在利进行生产项目的外资石油公司与之重签协议以限制外资分成比例后,外资与利合作开采石油的协议份额下降近半,其中美国新竞标的石油区块去年几乎为零。另外,如果美军在巴林或其他中东国家的军事基地丢失,那么美国也能在利比亚找回来。美军非洲司令部也就可能借势落在利比亚,从而让美国的非洲战略走出关键性的一步棋。

英国积极参与:卡梅伦政府争取国际影响力

  德国媒体报道说,利比亚爆发政治危机后,英国就开始准备对利比亚局势进行军事干预,为准确摸清利比亚的战略要地,英国特种部队几个星期前就秘密派出几个小分队潜入利比亚境内,开始搜集利比亚战略目标的情报,确定了军事打击目标。[详细]
曾经的阴影:洛克比空难事件 潜在忧虑:怕遭恐怖袭击
  1984年4月,英国怀疑利比亚与英国一女警察在利驻英使馆外遭枪击身亡事件有关,指责利比亚支持爱尔兰共和军搞恐怖、分裂活动,导致两国外交关系中断。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飞机在英国苏格兰南部小镇洛克比坠毁。英美两国认为这起空难系利比亚特工所为。直到1999年11月,英国政府才宣布,将全面恢复与利比亚中断了15年的外交关系。
主流声音:为敦促利比亚停火并停止伤害平民的合法行动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不断强调,联合行动是为敦促利比亚停火并停止伤害平民的合法行动。他说:“我们就是要卡扎菲下台,下台以后应该由利比亚人民自己去选择他们的政府和领袖。”星空电视台则请来了几位居住在伦敦的利比亚反政府人士,在演播室对美英法的军事行动大加赞扬和感激。
民间异见:何必为了所谓的“另一个国家的民主”花冤枉钱
  部分民众认为,美英法这样的行为还是有其自身目的的。一位女性听众说,世界上没有民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国家和地区多的是,为什么不去干涉?还不是我们自己有企图?还不是为了人家的石油?我们自己的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又何必要去为了所谓的拯救另一个国家的民主和自由,无谓地花费这种冤枉钱……我们不能再让我们的年轻兄弟去送死。

非盟和阿盟:是推动和平还是坐视卡扎菲政权倒台?

  利比亚作为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和非洲联盟(非盟)成员,其命运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有专家评论称,西方国家的行动开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貌似合法,但里面却包藏着非常危险的倾向。”[详细]
态度有分歧:人心向背是影响卡扎菲政权存亡的关键因素
  对于是否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非盟和阿盟一直存在分歧。阿盟支持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但非盟反对外国对利比亚进行干涉。阿盟谴责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在西方发动军事行动后,非盟发出抗议,认为法国、美国、英国等国“滥用”决议,警告行动可能引发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命运却相似:今天是利比亚,那下一个会是谁呢?
  利比亚国内的部族矛盾、宗教矛盾在非盟和阿盟很多国家是普遍存在的,西方大国以利比亚的内部矛盾为借口,企图摧毁一个政权,今天是利比亚,那下一个会是谁呢?所以现在非盟和阿盟明确表态,反对或者谴责对利比亚进行的任何军事干涉。现在问题是这两个组织在利比亚问题上能不能保持团结和坚定,如果它们团结一心,就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推动和平的重要涡旋力量;如果它们各有打算,那就只能坐视利比亚政权的垮台。

主和派:多国呼吁放弃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分歧

中国:重视阿盟禁飞区的相关决定 也重视非洲国家和非盟立场
    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中国对联合国1973号决议投了弃权票,表现在利比亚危机处于两难状态。姜瑜说,我们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对决议中的一些内容是有严重保留的。考虑到阿拉伯国家和非盟的关切和立场以及利比亚当前的特殊情况,中方和有关国家一道对决议投了弃权票,没有阻拦决议的通过。我们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利比亚问题特使以及非盟、阿盟继续致力于和平解决利当前危机。[详细]
印度:为何在对利比亚动武问题上与西方国家“唱反调”?
    中东北非危机爆发以来,印度在利比亚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严重影响,两万多名印度劳工被困在利比亚各地,印度政府不得不支付庞大的开支,雇用商船和飞机把受困的印度人接回国内,这一工作至今仍未全部完成,国内各界对此不断发出批评之声。与此同时,一些印度企业在利比亚承包的项目也不得不被迫中断,印度公司的商业利益受到严重影响,而这一切勾起了印度人对伊拉克战争期间印度遭受惨重损失的回忆。[详细]
俄罗斯:利比亚是俄罗斯重返中东的重要一步
     苏联解体之前,利比亚曾是苏联在中东的重要盟友和武器出口市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虚弱,同利比亚的关系处于低潮。近年来,随着国力的恢复,俄罗斯重返中东的决心日益坚定,并且把利比亚作为重返中东的重要一步:一是随着联合国解除对利比亚的制裁,影响不断加强;二是随着利比亚从2008年成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随之增加;三是利比亚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西方国家公司已开始抢占利比亚市场。[详细]
德国:不参加军事行动 部分主流媒体对局势表示担忧
     德国与利比亚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比较密切。利比亚是德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德国公司则是利比亚油气工程中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但由于受美国制裁措施的牵累,如在利比亚投资的德国公司,其在美国的业务会受到惩罚等,德国对利比亚的投资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德国媒体评论认为,阿富汗多年的情况表明,要想从外部强行建立一个(西方中意的)像样的政府,而不是在该国内部事先做实质性的准备,几乎从未成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