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访人:
金嘉祥 中共成都市委副秘书长
汪光友 金堂县淮口镇原党委书记
李辉 金堂县淮口镇副镇长
王道明 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党委书记
何汝云 中共大邑县委办公室主任
陈代康 四川省蒲江县复兴乡党委书记
李春城 中共成都市委书记
陆学艺 中国社会学会 会长
张樵 成都市规划局 总设计师
李小新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局长
钟晓霞 红砂村村民
白钢 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书记
包贵平 红砂村委会主任
陈淑芳 红砂村村民
陈代康 四川省蒲江县复兴乡党委书记
刘志伟 大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吴金权 大邑县红光小区居民
丁力 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
演播室:
从2004年开始,一场名为“城乡一体化”的改革使成都市的城市和乡村发生了从未有过的交融和碰撞。这场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的改革,使得660万成都农民的命运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然,对成都市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来说,这场改革所带来的震动和执政理念的变化也是前所未有。
解说:这里是中国民工第一大县,成都市的金堂县,2004年的4月19号,这个县的淮口镇上来了一群陌生人,在县乡干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突然对淮口镇进行了暗访,第二天,没有犯任何错误的镇党委书记汪光友就被撤职了,这件事一下子成了当地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
当地群众:如果不为老百姓,我想他这个领导就是不合格的。 意义在于促进他们去思考,对老百姓是应该感到高兴的事情。
解说:前来暗访的主角是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一同前往的还有市委副秘书长金嘉祥。
记者:这种有点突然袭击的视察,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金嘉祥:总的是为了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
解说:暗访中,李春城发现淮口镇的干部对实施城乡一体化居然没有任何安排。
汪光友:城乡一体化学都没学,学都没学 嗯,安排都没有安排,只是晓得一些
李辉:到底啥子叫城乡一体化,嗯 啥子叫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是很完全晓得这个就是说老实话。
解说:暗访之后,李春城立刻叫来了县领导,对如何处理淮口镇的干部提出了严厉要求。
金嘉祥:你淮口镇这个党委书记,这几年了山河依旧面貌未改,建议你们县委对不在状态的干部要断然采取措施,做调整。
解说:第二天,淮口镇党委书记汪光友被免职,成为成都市第一个因为推行城乡一体化不利而被罢官的干部。
解说:继汪光友之后,成都市又有20多名干部先后被罢官,其中职务最高的是崇州市原副市长,他们之所以被罢免,都是一个共同的原因,推行城乡一体化不利,工作不在状态。
金嘉祥:干部作风问题,在状态与不在状态,就关系到这个重大战略部署实施的效果怎么样?
解说:从此,成都市的每一个干部都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和面对“城乡一体化”。尤其是汪光友的继任者,现任淮口镇党委书记王道明。
记者:如果再问你的话,你对于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是什么?
王道明:就是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市民的待遇。
何汝云:把帮农致富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陈代康:真正的实现,我们的农民和我们的居民在他的身份,在他的收入,在他的居住、在他的社会保障,整个方面的平等。
解说:作为成都的市委书记,李春城为什么下这么大决心来推行城乡一体化?甚至不惜连续撤掉20多名干部,在他的心中,城乡一体化到底又意味着什么?
记者:你理解的城乡一体化是什么概念?
李春城:就是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城市化。
记者:成都为什么要搞城乡一体化,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什么地方?
李春城:因为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如果“三农”问题解决不好,我们所期望所谓的城市化没有起码的支持,那么我们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解说:成都是四川省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全市人口1060万,农民就占了三分之二,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人均只有八分地,城乡差距在逐年扩大,“三农问题”就成了成都进一步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李春城:“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人多地少这样一个基本的矛盾和农业的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的农民收入增长的机制不能够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机制同步,那么这样的农业、这样的农村,这样的农民如果没有点革命性的措施是走不上富裕的道路的。
解说:那么成都市推行的城乡一体化有哪些独特的做法?对农民,农村和农业会带来哪些改变呢?
解说:从2003年3月,成都市开始进行“城乡一体化”的试点,2004年2月在全市推开。成都市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和实施办法总结成了六句话:坚持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建立健全市场化配置资源为机制,以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为保证,以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的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
记者:早些年我们很多地方也都搞过很多这样的类似于城乡一体化的叫小城镇建设、城镇化,那么成都的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有什么区别?
李春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是从发展理念上不同了,我们是系统的、统筹的发展思路,从具体做法上也不同了,开始打破长期存在的二元体制的分割,体制性的障碍我们着手打破它。
解说:城乡二元结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产物,严格的户籍籍管理制度和农村管理体制使本来就贫穷落后的农村迟迟不能跨入现代文明,使农民很难享受到城市的文明和各种社会福利保障。
陆学艺:计划经济我们都是过来的,就说我们30斤粮食,半斤油,农民没有的供应,这个思想叫政策的惯性,这个思想的惯性一直留下来。
解说:陆学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
陆学艺:从这个结构里面我就看到一个问题,这个城市化畸形的,越搞城市化城乡差距就越大,越搞城市化土地划拨给城市了,不管用什么方式划给城市的,人不要,户口不动,所以你进来也是给我当农民工。
解说:那么成都市推行的城乡一体化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打破这个持续了将近50年的城乡二元结构呢?
李春城:在我们整个工作当中,最重要最基础一条,就是以规划为基础和龙头。过去规划滞后甚至严重滞后,那么通过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城乡一体重新对规划进行了彻底的调整和修编。
解说:当成都市把这个任务交给规划部门的时候,长期以来只管城市的成都市规划局一下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作为总规划师的张樵,更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记者:当上面把任务交给你们的时候,制定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你心里有谱吗?
张樵:没有,我都不知道城乡一体化规划要作为什么样的规划,什么样才叫做城乡一体化规划?因为以前我们国家的规划法,就是城市规划法,就没有管农村。
记者:以前你学的专业也好,你们这种知识领域也好,咱们国家里就没有把城市和农村统筹考虑的规划?
张樵:没有,第一反应我都不知道城乡一体化要作什么样的规划,什么样才叫做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因为以前我们国家的规划法,就是城市规划法,它就没有管农村。
记者:你学的这种专业也好,你们这种知识领域也好,咱们国家里就没有把城市和农村统筹一体来考虑的这样的规划?
张樵:对,我们学的专业就是城市规划专业,都没有说城乡规划专业。所以我们所面临的所有的这些涉及农村的规划都是一种全新的探索。
解说:经过探索研究,成都市规划局制定了到2020年的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把19个区县
分成近郊、中郊、远郊三个圈层,第一次对多220多个乡镇和2200多个村庄做了统一规划。
记者:那现在一下子多出了所谓城乡,多出农村这一块儿,很庞大的一个东西,怎么样体现出它的城乡一体的合理性、科学性?
张樵:所谓一体化就是让农村地区,一套包括基础设施、设备体系,等等体系,跟城市能接上轨。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下一步该怎么办,现在还在研究。
解说:在新的规划中,未来的成都将形成放射状城市布局,以成都市区为中心,以8个中小城市和30个重点镇为次中心,来带动全市200多个一般镇。这与一般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
李春城:改变了过去主观意志,随机发展,查出了三拍,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这种随意性,要推进城市化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确定的规划来办事。
解说:其实,面临全新挑战的并不仅仅是规划部门,成都市几乎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必须把农村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比如成都市社保局以前只管300多万城镇居民的社保问题,而现在就必须逐步把660万农民的社保问题也管起来。
记者:我们知道社保这一块儿是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的,失地农民从传统意义上讲是空白的,农民这一块儿?
李小新:对,过去我们对“三农”这一块儿,对农村这一块确实不太重视,现在工作重点已经逐渐向农村转移,做到城市和农村兼顾。
解说:按照成都市的规定,被征地农民都可以办养老保险,政府给予20%左右的补贴,这样男性到了60岁,女性到了50岁,就可以每月领到近300元的养老金。
记者:那资金这块儿问题怎么解决,还有很多这种配套的对象怎么跟上?
李小新:第一方面就是财政硬拿一块出来就是买单了,第二部分就是已征地农民领了安置费的,本人要退一部分回来,叫退费进社保,第三个方面就是自谋职业,现在继续工作,在劳动年龄以内的失地农民,单位要给他交一点,自己还要交一点。
记者:这个资金量能够保证吗?
李小新:成都市下决心,两级财政筹集了30多亿来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保,这个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据我了解在全国没有先例。
解说:到2004年,成都市已为将近24万失地农民办了社会保险,已经开始领养老金的超过了11万人。
记者:你们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小新::最大的一点就是迫使我们去研究农村,研究农业,研究农民。
解说:对于成都市的每一个政府部门来说,转变工作方式的巨大压力,其实来源于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一个重要指标,到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最高目标达到760万。但是2003年的城镇人口只有近400万,也就是说要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将360多万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那么靠什么办法才能完成这么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转移呢?
解说:建国以来,成都市经过50多年的发展,城镇人口才达到了近400多万,那么从现在到2020年要实现城镇人口翻一番,其难度可想而知。
李春城:要解决问题,就必须针对着它的症结,就必须要减少农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这是我一个基本判断。
解说:按照成都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将分为三个圈层来推进。我们首先选择了第一圈层的一个村庄展开调查。红砂村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东南近郊,曾经是全区最穷的村子。正因为太穷,村民钟晓霞几年前离家远赴北京打工,去年春节,一年半没有回家的钟晓霞回家过年,来到村口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她意想不到的事。
钟晓霞:我走在村口的时候,找不着路回家了,当时就给我父亲打电话,我母亲说你自己走路回家吧,看一下村里的变化。
记者:哪些有变化?
钟晓霞:以前我们家都是平顶的筒子楼,一楼一底的,但现在回家的时候发现都是飞檐走角,非常有风格的,独具老成都民风民俗的那种川四西民居风格的建筑,还有一个变化是什么呢,以前在红砂村说说实话非常穷,没有人能来这儿旅游观光,我回家的时候就发现什么呢,一路上都是游客。
解说:钟晓霞看到的红砂村已经是一个国家AA级的休闲旅游区,家乡的变化让她决定再也不走了,现在她是一名导游。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红砂村这么大的变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采访了红砂村发展模式的设计者锦江区委书记白钢。
白钢:如果只是发展农业是不可能发展的,所以我们打造红砂村,把它形成一个以生产小盆花为主的一个村落,然后通过打造红砂村提升他的历史文化品位,实际上也是我们找到的一种产业。
解说:成都市号称休闲的城市,市民向来喜欢喝茶娱乐度假休闲。红砂村距离成都市区只有十几公里,素来有种花的历史,锦江区政府就把红砂村规划成市郊的旅游度假区。而要建成旅游度假区的第一步,就是把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出去。土地流转就是村民以入股的形式,把土地的使用权委托给村里组建的土地流转中心,再由流转中心把土地出租给专业的花卉公司,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
记者:以前一家一户他也种花,日子过的也不错,一定要土地流转吗?
包贵平:但是如果一定要要按照这种村民自己一家一户来种的话,整个红砂村花卉种植水平提高有非常大的困难的。
解说:通过土地流转,红砂村的村民不仅可以拿到土地租金,每年还可以领取相应的分红。目前全村流转出租的土地已经达到了1600多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86%。
记者:因为企业的经营也有风险,如果市场遇到这种不可抗拒的因素,或者经营上发生了一些问题,村民拿不到应得的收益了,这种情况会发生吗?
包贵平:应该不会发生。因为我们整个土地是按照保底分红的方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入股,我们一亩保底是一千五一亩,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分红的。
记者:保底这一块肯定是有的?
包贵平:肯定是有的,不管企业的经营状况,我们这一块是有的。
解说:另外,村民原来的老房子也被拆除变成了耕地,再由政府补贴,按照统一规划,修建了川西民居风格的新居,整个红砂村就成了繁华盛开的花香农居,吸引了很多游客,不少村民在自己家里办起了餐饮休闲服务,也就是农家乐。陈阿婆是红砂村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村民。
记者:这个地方人多的时候,有多少人来吃饭、来玩?
陈淑芳:去年人是比较多,赚还是赚钱,肯定赚钱。
记者:您给我们算一下,现在的收入比过去没有改造之前?
陈淑芳:这样算吧,我们从前一年卖花卖到万把块钱,一家人用都是比较富裕的了,现在余得到一两万块。
记者:多了太多了。
陈淑芳:就是多了几倍。
解说:据统计,2004年红砂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6080元,比上年增长了1040元。现在村里已经开起了90多家农家乐,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成了花卉公司的产业工人,还有人自己办起了花卉公司。
记者:那有没有为以后担心过生病怎么办?
陈淑芳:在医务上有医疗保险,比如说我这次老伴住了十多天花了一万块钱,就是我们这个合作医疗的医疗保险,一年只交十块钱,但是我们都领了二千多块钱。
解说: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成都在全市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个农民每年只需要交10块钱,就可以报销30%的住院费。到今年5月,全市已经有8成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另外,从前的农业户口也将被逐步取消,统一改为居民户口,离开土地的农民可以搬进农民新区集中居住,按城镇标准修建基础设施,享受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目前,红砂村的2551名村民已经全部转变为居民。
解说:陆学艺教授曾经三次来到成都,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调研,对于锦江区红砂村的发展模式,他非常关注。
陆学艺:这个地方是提出了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权, 这个口号,这是全国第一个。
记者:“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业”,字面上应该很好理解,但是要是做到的话,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吧。
陆学艺:这三句话的核心问题是“失地不失权”。红砂村这样的农民,土地承包权还在他的手里,这是大的根本的权利不能变,不失利呢,我们提出了“四金”,股金、租金、保障金,薪金,我必须有这“四金”来保证它才能行。
解说:在近郊地区,像红砂村这样的农村可以依托近郊的优势,通过土地的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那么对于地处远郊,经济落后的偏远农村是否也能够发展农业产业呢?我们来到成都典型的农业大县浦江县,这里距离成都市区60公里,位于第三圈层,全县70%以上是山区丘陵,农民占了总人口的85%,去年10月,浦江县复兴乡有1500多户农民的老房子都被拆了,宅基地变成了耕地。蒲江县复兴乡村民:当时思想斗争是很激烈的。
解说:后来这些农民都搬进了由政府补贴,统一修建的农民新居。当地把这种做法叫做土地整理。
记者:你们进行这样的土地整理,这种必要性在什么地方?
陈代康:我们现在我们全乡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土地,土地是有限的,在我们有限的土地空间里面,怎么样发挥它的最大效益,这就是我们考虑的,所以我们必须走一条农业产业化道。
解说:由于川西的农民长期习惯于一家一户分散居住,面积宅基地很大。让农民集中居住,就腾出了大片的宅基地,再加上一些荒地,复兴乡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近4千亩,分散的小田块也被合并成大农田。然后复兴乡也像红砂村一样,通过土地流转把大规模的土地租给农业产业公司,实现了的农业产业化。目前最大的项目是投资1.2亿美元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15000亩。通过土地整理,像复兴乡这样的偏远农村也发展起了农业产业,农民并没有转变为居民,就已经变成了产业工人。但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把大量的农民向城镇转移通过这种方式并不能实现,那么远郊落后地区主要靠什么办法来实现农业人口的转移呢?
解说:大邑县,距离成都45公里,在成都市三个圈层中也位于第三圈层,山区丘陵占全县面积的70%以上,全县人口50万,70%以上都是农民。2002年财政收入只有2亿元,到年底曾经出现过财政只剩65万元,连工资也发不了的局面。
何汝云:很多方外地人过来,都觉得(大邑)好像在山区一样,很穷很穷很落后的地方,基本上都不知道大邑这个名字。
刘志伟:大邑的工业,过去在县里的比例是非常差的,基本上没有工业。
解说:调查中,记者意外地发现,大邑县居然规划了一个占地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并且引进了青岛双星等一批著名企业。
何汝云:政府现在很多的时候搞建设,比如搞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政府不可能投入,没有钱投入,想投资但是投入不了。
解说:那么大邑县的发展资金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何汝云:那怎么办?就需要动脑筋了,所以这方面抓得比较多。第一是政策,第二就是市场,第三是资源。
记者:具体来解释呢?
何汝云:比如说大邑到安仁这条路,修这条路需要5000万,我们土地假如50万一亩,那我就出让100万土地来跟你等价交换,来置换。
解说:经过报批,大邑县拿出300亩河滩地免费给中铁八局搞开发,作为交换,中铁八局投资5000多万元,修建了大邑县城到安仁镇的道路,实现了以土地换资金。
何汝云:政府一分钱现金也没有投入,也没有任何负债,就是利用这个地土地。
解说:要建工业园就要征地,就会产生大量的失地。大邑工业园区远期规划占地30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征地2600亩,那么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如何解决的呢?我们来到了专门安置失地农民的红光小区进行调查。
记者:当时地具体是怎么征的?
吴金权:每亩地是按照2万元的补偿费。
记者:当时你觉得这个价格合理吗?
吴金权:这个对我来说,按照每年产值对比,我认为还比较合理。
记者:你这个比较合理是怎么算出来的?
吴金权:一亩地一年五百元再加一个小麦两百,加在一块儿七百,十年就是七千,二十年就是一万四。
记者:这些钱都能够足额到位吗?
吴金权:一次性到位,马上把资金就到我们手里。
解说:据了解,为了兴建大邑工业园区,已经拆迁近900户,失地农民有3000多人,县里给他们统一办了居民户口。
陆学艺:现在城市化有一种做法要GDP,有的城市不就是,我都给你们居民户口了,地归我了,实际上是拿财富,拿劳动力,但是不要农民,现在失地了以后我们有些地方不是叫叫成四无农民,叫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上告还无门。
解说:那么大邑县工业园区的这些失地农民靠什么生活?他们的社保有没有解决呢?
记者:那你现在土地没有了,主要的生活来源是什么?
吴金权:打工挣钱,附近的厂里上班。两口加在一起一个月收入有八九百块,生活挺满意的了。
解说:据了解,除了年轻人,工业园区超过一半的失地农民都已经办了社保。在采访中,有农民向记者表示,除了社保,他们更关心的是就业问题。
红光小区居民:关键在于就是他们这一批40岁左右的年龄。
红光小区居民:35岁以上的超龄了。
红光小区居民:我们都三十七、八了,我们没有文化的到哪去啊?
记者:我们采访中也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有些征地的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上了一些年纪的村民、农民,比如说40了,40多了,企业不愿意招他们。
刘志伟:第一个措施,有些岗位本身不需要劳动技能的,一是清洁工包括一些花工,我们要求放到50岁,男的50,女的45,二一部分采取补助的,就是企业解决了这种职工,我们给你一部分岗位补贴,用这样的办法来解决。
记者:这些失地农民有多少被安置在企业里就业呢?
刘志伟:我们现在已经有将近两千人左右就业。
记者:百分比能够达到多少?
刘志伟:百分比如果是每户有一个人,就大大超出了。
解说:据了解大邑县工业园区已经引进了双星鞋业等1000万以上的项目43个,目前到位资金近15亿元,未来还将形成服装、食品、制造、电子等四大产业集群,建成之后能够解决2万人的就业。另外大邑县还规划建设了文化旅游开发区等多个项目,预计在5年内完成,至少可以使全县35万农民中的6万人向非农产业转移。
何汝云:城乡一体化要改变农民的身份和生活方便改变,最关键要有支撑的东西,肯定要有工厂、项目,没有工厂、没有项目不行的。
记者:要发展经济,搞工业,这个提法并不新鲜,现在搞工业和以前的提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刘志伟:主要不一样体现为三个集中。
解说:三个集中就是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像大邑县新上的所有工业项目都必须按照规划在工业集中区内建设开工。
刘志伟:过去由于工业没有集中发展,使他整合不了很多资源,企业这里办一块,那里办一块,基础设施也不能配套,工业搞集中之后,所有的基础设施,城市的乡村的基础设施,把基础设施整合了 。
解说:其实不仅是大邑县推行了三个集中,在成都市,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已经成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目前,成都原有的116个工业开发区已经合并调整为21个集中发展区。
李春城:那么这其中最核心的是产业集中,因为集中才有效应,发展的成本才比较低,效果才比较好,所以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解说:整个成都要发展产业,实现三个集中,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比如成都市已经建立了287个农民集中居住新区,基础设施改造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为农民办社保,又筹集资金33亿元,另外还有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的投入,那么这么多资金都从哪里来呢?
李春城:在管理思想上,改变一点就是要把“三农”在财政分配当中放到一个比较优先的位置上,这样就可以把蛋糕切的大一点。
陆学艺:咱们以前都是口号农业,说农业重要,但是财政不给钱,现在的财政体制,你知道全国是倾向城市的,但是农村这一块对不起,要农民拿钱,所以它不是哪一个人,是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的基础不好。我觉得成都的好处我考察的结果,把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机制改了。
记者:等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城市化的方式?
陆学艺:对,它的城乡一体化不是口号。
解说:据统计,2004年成都市各级政府向三农投入的资金共57.8亿元,比去年增长了66%。另外成都市已经全部免除农业税及附加费1.4亿元,改变了以往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财政向城市倾斜的做法,实行公共财政向三农方面的倾斜,建立了新的城乡公共财政分享机制。
记者:在我们看来城乡一体化是实际上是一场改革,要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把利益让给
农民,但是这个它可能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太多了,怎么样去调整?怎么样去平衡?
李春城:“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重大的隐患了,在推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地关注社会公平。
解说:除了改革财政体制,成都市还相继出台了20多个配套政策,并对行政管理体制、农民利益保护机制、教育机制等重点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
记者:像成都发展城乡一体化的经验、模式,在全国有没有它的普适性?
陆学艺:不是为成都这三百万人、四百万人的城市化,而是搞成都一千零六十万人的城市化,他把农民考虑进去了,这个难能可贵。
丁力:这种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经济实力比较强,对它周边的农业、农村问题的这种影响和带动问题,有些成功的地方是可以借鉴的。
解说:丁力,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多年来一直研究三农问题,并对成都市的城乡一体化进行过考察。
丁力: 它特别突出的就是第一注意用统一的规划来考虑城市和农村的资源配制的问题,城乡统筹,也就是通过城市和农村的互动,特别是经济上的互动,来逐步的解决“三农”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记者:在成都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您看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政府要把这个城乡一体化推进顺利的话,要避免什么样的误区?
陆学艺:这个地方最大的问题是他的产业发展,它的产业还在发展之中。整个成都地区相当于我们苏南的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差十来年。
丁力:第一个就是土地问题,应该尽量用市场的方法,民主的方法来解决。前几年我们过分的强调城市化、工业化,用这两化来解决“三农”问题所以导致了应该说20世纪90年代以后剧烈的“三农”问题的冲突,特别明显就是占地问题,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污染的问题,城市贫民的问题,
记者:有没有考虑到搞这种城乡一体,城市化会不会出现很多城市中出现的顽病,比如说别的国家,拉美国家的贫民窟?
李春城:如果按照我们的做法能够把他安居问题解决,把他就业问题解决了,把他的社保也解决了,他就不是无业游民了。
记者:这些都是关键的问题。
李春城:所以我们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反复地强调,一定要根据你的发展需要,根据你的发展水平,来确定你的发展速度。如果你要实施的项目不能够解决群众的合理的拆迁安置补偿,不能够解决就业问题,那你这个项目就不要搞了,说明你不具备搞这个项目的条件。这就是统筹的一个概念。
解说: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城乡差距已经开始缩小,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66∶1, 2004年为2.55∶1。
记者: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来说,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和城里人平等,一直是一个梦,是多少年来的一个梦,通过这个城乡一体化能实现这个梦吗,真能让大家平等起来?
李春城:我觉得可以实现,这也是我们的目标。按照这样一个部署,实施下去,到了一定时候,我想不但进入城市的原来的农民会真正变为城市居民,留在农村的,从事第一产业的居民,也会享受到城市化的文明和实惠。我相信未来的农业不是现在的农业,未来的农村也不是现在的农村,但是农村还是农村,农业还是农业。
《新闻调查》预告:连锁行业的诚信
设在杭州的万兔速丽公司是一家国际加盟连锁机构,6年来公司在全国发展了1000多家代理商和加盟店,但是目前还没有倒闭的大概只有200多家,倒闭的几百家代理商和加盟商的损失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这些受损者大部分是下岗职工和初始创业者,《新闻调查》通过对加盟者、代理商、公司的调查采访,揭示了这家拥有著名商标的国际连锁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设置陷阱欺骗加盟者的内幕。
首播时间:9月5日(星期一)中央一套晚间22:38分;
重播时间:9月6日(星期二)中央一套凌晨04:19分;
9月10日(星期六)新闻频道下午14:10分;
9月11日(星期日)新闻频道晚间23:10分;
9月12日(星期一)新闻频道凌晨05:10分。
总制片人:梁建增 孙克文
制片人:张洁
编导:白云升
记者:杨春
摄像:王晓鹏 陈威
录音:刘昶
解说:姚宇军
助编:耿嫄
责编:赵华 宋薇
合成:吕钢
策划主管:吴征
执行制片人:胡劲草
播出主管:孙金岭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城乡一体化 公务员”,共找到13,80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