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3 “赔偿安全阀”保障“快撤、快处”
症状:交通事故致瘫痪
病因:“车辆撤离、事故处理”不够快
在高架上,看一眼交通指示图,“绿色”,畅通,笑嘻嘻;“黄色”,拥挤,吓势势;“红色”,堵塞,戆脱了。
司机最怕看见“红色”,经常一堵就是半个多小时。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前方出了交通事故,两车碰撞,互不让步,较上了劲。
据交警部门统计,本市交通事故中,无人伤亡的物损事故约占八成。物损事故中,单车损失在2000元以下的约占九成。
要排堵,必须快速处理事故,让车辆快速撤离现场。管理部门为此动了不少脑筋。
报警找交警
有纠纷,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打电话报警。交警到现场勘查,确认双方责任,再协商理赔办法。整个过程,由交警掌控。等候、勘查、定责、协商,都要花时间,“撤、处”不够快。
现场自行撤离
去年11月1日,本市试行新规:两车碰擦,只要单车损失在2000元以下,无需报警,可自处自撤,由对方保险公司认定责任并理赔。自撤快,但有后遗症。撤离后必须找对方保险公司谈,出险、定责、理赔等环节较麻烦,服务迟缓。由此带来了新矛盾——“既然自撤后索赔繁琐,索性不撤,在事故现场说个明白”。
互碰自赔自
今年1月1日起,“快撤、快处”新添一道“安全阀”。市交警总队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共同决定,上海今年试行“互碰自赔自”的理赔方式:如事故双方都有过错,由各自保险公司赔偿己方投保车辆的损失。“驾驶员放心地自动撤离,保险公司快速理赔。”太平洋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经理徐先生说。
药方4 机动车过马路,倒计时精确到秒
症状:路口闯关“吊尾巴”
病因:驾驶员心浮气躁不肯让步,路口车行信号灯指示不明确
十字路口,绿灯即将转换时,机动车强行通过,结果被堵在路口中央,使交叉方向的车辆在换灯后无法通行。这种机动车滞留路口的行为,俗称“吊尾巴”。换句话说,如果你非要抢绿灯的“尾巴”,自己就可能成为“吊尾巴”。
提到“吊尾巴”这个城市交通顽症,公交车司机老李有一肚子牢骚:“我开了十几年公交车,经常碰到别的车子‘吊尾巴’,害得我在路口堵半天。”
老李坦言,自己也曾有过一次“吊尾巴”的经历。“我一直遵纪守法,开车子‘稳’字当头。但那次心情不好,眼看绿灯快没了,就想抢一次,没想到做了‘吊尾巴’,被罚了款。”老李承认错误的同时,也提出了一条建议:行人过马路,不少路口的信号灯提示已设置了秒数倒计时。但机动车过马路,“精确到秒”的信号灯却不多,能不能也设置一些呢?
现在,老李可以放心了。交警总队已决定猪年春节前,在100个路口安装车行灯倒计时显示装置,这100个路口主要分布在“中横”“中纵”和内环高架地面道路。另外,400个倒计时人行信号灯安装工作将同步完成。
到时候,“吊尾巴”的驾驶员就少了一个借口。看到信号灯闪烁“3、2、1”时,还是乖乖地停车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
(责任编辑: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