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被这个教师感动了”
今年年初,《重庆商报》刊登的一篇报道深深打动了全国政协委员刘德申的心。这篇报道说:距重庆市彭水县城40多公里的桑拓镇鹿青村是一个贫困村,25岁的豆洪波既是这个村小学的语文老师、体育老师,又是自然课老师和思想品德课老师。
委员讲述:
时间:2007年1月10日
地点:山城重庆
出场人物:全国政协委员刘德申故事梗概:那一天,我在《重庆商报》上看到了对豆洪波的报道,心痛不已。
一名教师身兼多职的情况在乡村学校非常普遍。但是这些教师尽管超负荷劳动,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却只能领取到微薄的工资。豆洪波每月收入仅700元,却要养活妻子和7个月的女儿,还要资助两名贫困学生。现在,他的病被诊断为中后期,肾移植是他活下去最大的希望。然而,数十万元的医疗费,对年轻的乡村教师来说,不啻为天文数字。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位乡村教师。
看完报道后不久,我带着钱物来到了豆洪波所在的医院,为他送去了自己的心意。我的一点点力量微不足道,全社会的关爱才是最宝贵的。由于报道的影响很大,因此只用了80多个小时,重庆市民就为豆洪波凑足了40万元手术费,这是爱心的奇迹。
豆洪波的手术费用问题暂时解决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在为豆洪波获得新生的希望而高兴时,又在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豆洪波的身上反映出乡村教师群体的几个固有特征,如超负荷工作、自救能力差。豆洪波是幸运的,他通过媒体的报道得到了大家的资助,但是,还有很多乡村老师依然在承受超负荷的工作,过着贫困生活,忍受着病魔的折磨,而不为人所知。
记者旁白:
从关注豆洪波开始,刘德申委员对乡村教师的生活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告诉记者,不少城市学校除了政府拨款外,还有自己的收入,如有的学校有门面,有的学校收取择校费,所以不少城市学校教师除了工资外,还有额外收入,这种情况造成了城乡教师收入差别非常大,师范毕业生宁愿改行留在城市,也不愿意去农村教书。正是因为这些思考与调研,刘德申委员今年“两会”带来了一个提案,内容就是建议政府设立乡村教师救助基金,为乡村教师建立特殊的薪酬机制和救助机制。如实行下乡补贴,这个补贴根据每个乡村教师的工作量来确定。为了鼓励教师长期扎根农村,下乡补贴还可以和工作年限相结合,工作年限越长,下乡补贴也越高。
最后,刘德申委员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作为政协委员,我要尽我的所能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不仅要帮助他们,还要将他们的情况带给中央领导,尽到我的职责。但仅仅是我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希望大家,尤其是基层的干部,都能关心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生活,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做大事上,如果能真正做好一件小事,那也是很了不起的。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