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最新消息

60年广州人工资涨了60倍


  60年广州人工资涨了60倍

  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本本”,莫过于每月收到的工资条。

  60年前,工资以十位数计算,今天,小小的工资卡里藏着厚厚的人民币,2008年广州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5365元,是1949年的63.5倍。

  60年前,只有工资。今天,奖金、社保、公积金、代扣税……工资条上的名目有几十项。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质匮乏实行的“大锅饭”,到1956年建立按劳分配的职务等级工资制;从1993年推行多种工资制度,到现在的年薪制;收放之间折射出的是社会分配制度的进步,透视出的是对企业效率和生产者能力的尊重。

  文/记者 倪明 蒋悦飞

  实习生颜英 图/倪明

  今年79岁的王勇,是广东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退休干部,喜爱收藏的老伯有个工资条“档案”,记载着他的工资变化。

  1949年~1978年

  大锅饭,全国一个样

  1951年,王勇在韶关始兴县第四区府当主管财粮助理员,其中一项任务是领发工资。

  1951年1月的工资单上,王勇的工资和区委书记一样,都是13.37元,所谓的“工资条”是用复写纸复写的,只有5项:粮食费3.9元(可以买35斤大米);菜金4.5元(平均一天一角五分);服装费1.16元(攒两个月可以买件衣服);如果是女性,还多出0.16元妇卫费。当时正好是春节,还发了8角过节费,可以买一斤多猪肉。

  1955年,王勇调入广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每月工资60元,算当时的高薪一族。那时单位的房租只需每月一元,蔬菜只要几分一斤,按照当时制定的每人每月花费12元的标准,一家三口顶多30多元就够了,工资尚有结余。

  那时候,工资的高低都是国家“说了算”。也就是说,企业根本无权决定或调整职工的工资标准、工资定级、升级办法以及增长幅度,全国的国有企业实行几乎统一的工资制度。

  1956年,牵动着全国各界数千万人利益的是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工资改革。6月16日,国务院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广州工人当中普遍实行八级工资制,工资差异取决于入职的先后,也就是说年龄决定工资差异的,个人的工作绩效和能力与工资水平关系不大。这就是“大锅饭”。

  在低工资时代,单位将企业的生老病死全部包起来,工厂、医院、住房、学校一条龙,使得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封闭而自足的小社会。

  谁能想象到,上山下乡和工资改革能够联系起来。

  而其直接导火索则是直接导致20世纪70年代末涌现的巨大就业压力。1978年10月国家调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大量知青返城,到1979年,广州市毕业留城学生和待业人员,以及历年上山下乡仍滞留农村的知识青年,共有31万人的就业问题亟待解决。一场劳动就业制度改革蓬勃兴起。

  1979年,为了应对城市就业压力,广州市依据国家关于多渠道就业的方针,实施“三结合”就业模式,即是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三者的结合。

  1978年~2001年

  打破大锅饭,浮动工资出台

  新中国60年,广州工资制度最大的变化在什么时候?“80年代。”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处处长韩志荣脱口而出,在那个年代,广州市率先开展了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工资制度改革。

  1984年,广州市在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进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将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权限下放到企业,并在企业内部分配中试行“四浮工资”(浮动升级、浮动定级、浮动岗位津贴、浮动工资标准)。第一次,工资分配不再全国一个模式、工资调整全国统一指令,激励机制注入,让企业和个人的效率提升。

  “大锅饭”被打破,工资差别开始拉开差距:王勇此时已经在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工作了33年,1988年6月工资单上,基本工资已是154元,浮动级差是16元,加上各种补贴,包括电费补助、燃料补助、单位还发放了提价粮差33.44元,拿到手的工资有182.88元。

  在氮肥厂上班的周汝铮,工资开始大涨,在1986年,他的月工资还只是200元左右。从1987年开始,员工工资的上涨和利润挂钩,岗位工资加上利润提成,月收入已经接近1000元。

  整个上世纪80年代,成为职工工资增长最快的年代。国有企业职工年人均工资由1978年的747元猛增至1990年的3597元。同时,长期以来“白住”公家房的人也开始缴纳房租、水电费了,这在单位工资条上都有所体现。

  1995年《劳动法》实施后,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依法享受工资分配自主权,企业内部工资制度由企业自主制定和实施。将企业分配权彻底交由企业,激励企业采取更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依据自身岗位特点制订多种形式的薪酬管理制度。1995年,广州市的国有企业开始实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经营者的年薪最高达40万元,最低为7200元,相差61.25倍。

  “上世纪90年代,广州人的工资条开始用电脑打印,上面多了社会保险金、公积金和代扣税等项目,并且社会保险金、公积金、代扣税的缴纳数额也在不断增长,从最初的几元到现在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广州一事业单位的老会计陈伯告诉记者。拿工资条上公积金这一栏来说,每个月单位都会帮你代扣代缴,到时买房、翻修、租房,只要符合条件你就可将自己和单位共同缴存的公积金余额提出来,还可用它来贷款。随着福利分房结束和货币分房的推广,现在广州人的工资条上由单位扣的房租水电一栏不少已经空缺,取而代之多了上百元的住房补贴、租房补贴等,房改已经用货币化的方式在工资条上反映出来。

  2002年——

  工资增长“慢跑”差距扩大

  政府管理部门的“放权”,激发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比如职工工资的具体构成、形式和分配方法由企业决定,劳动部门只对工资总额进行管理,2000年之后,工资总额也交由企业投资者自主决定。随着权利的逐渐下放,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成为分配领域的突出矛盾。“十五”期间,广州市城市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速为8.6%,而农民年均纯收入平均增速只有6.5%;在2002年,广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1。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电力烟草等国有垄断性、资源性行业工资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当工资 “加速”拉大差距时,居民收入增长在“慢跑”,1998年到2002年,广州的GDP增速保持在13%左右,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却是逐年下降,1998年为7.8%,到2002年只有4.9%。在2000年~2003年,广州职工工资年均增速仅为11.8%,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

  20世纪,收入差距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6年,一则“某电厂抄表工一天抄四次电表就可领取10万年薪”的新闻,再次引发对垄断行业高工资高福利的争议。不久,媒体报道说,联想公司总裁杨元庆2005财年的年薪为2175万港元!这一数字是这个抄表工人的217倍!是一个普通打工仔的2000多倍!正是从这一年起,网络上流行“晒工资”。

  1993年,市劳动局发布了广州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通过制订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价位进行宏观干预,每月250元。其后最低工资在不同年份作了相应的调升,2008年广州市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达860元/月。2000年广州市第一次发布部分职业(工种)劳动力指导价格和企业人工成本构成。目前,广州在工资分配领域,建立了工资指导线执行备案制度,建立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数据再次引发网友掀起“晒工资”热潮,很多人觉得大众的工资水平被统计局算高了,网友们则诙谐地将之称为工资“被增长”。金融危机袭来,不少单位的工资、奖金开始“缩水”,一些白领纷纷利用业余时间找份兼职。而对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小吴来说,拿着不到3000元的月薪,不仅日子过得“紧巴巴”,昂贵的房价更让他“望房兴叹”。“工资啥时能涨?”是他心中最大的期盼。

  工资改革60年大事记

  1949年~1978年

  八级工资制,工龄决定工资。

  广州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统一的等级工资标准,工人当中普遍实行八级工资制,工资差异取决于工龄。

  1984年,浮动工资出台。

  广州市率先开展工资制度改革,在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进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并在企业内部分配中试行“四浮工资”(浮动升级、浮动定级、浮动岗位津贴、浮动工资标准)。

  1993年推行多种工资制度,政企事区别对待。广州市劳动局发布了广州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每月250元。

  1995年,实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广州市国有企业开始实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经营者的年薪最高达40万元,最低为7200元,相差61.25倍。

  1992年,广州启动公积金制度,工资条上出现“公积金”。

  1985年,广州启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93年,广州建立工伤保险,1995年,广州启动生育保险,工资条上有了“保险”项目。2001年,广州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责任编辑:赵健)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