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瞭望:中日“世仇”可以法德历史为鉴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2月22日08:11
增进互信、促进交流、发展友谊、推动合作,习近平副主席访问日本,进一步推动了中日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日两国和平稳定的关系有利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
中日关系一直是敏感的话题,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严重破坏了两国关系,战后对历史的不同认识使两国关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与中日关系有些相似,20世纪中期以前的百年间,法德两国发生了多次战争,在惨绝人寰的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对手,上千万人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战后法德两国和平发展,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障碍渐渐走到了一起。有调查显示,二战刚结束时,两国相互敌视的人都超过90%,此后这一比例逐年下降,到20世纪60年代,相互仇视的人大约50%,再到21世纪,讨厌对方的人在法德两国都不到10%。以前是所谓的“德法世仇”,今天,两国正在共同参与组织一个和平的、超越民族的社会。
不仅仅是战争的往事渐渐远去,也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法国人对德国人的理解和尊敬,德国人对战争罪行的忏悔,都是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要条件。
中日两国可从中获得借鉴。
我在一篇美国学者谈中日关系的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话:“在历史问题上,中国的教科书应该多介绍战后的日本——它的和平宪法、和平主义、基本的政治制度;而日本应该多介绍战前的日本,让年轻人了解历史,了解从甲午战争到珍珠港事件中,日本对中国是如何"渐行渐远"的。”这位学者认为:中日两国似近而远,从鸦片战争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最后双方成为侵略者与抵抗者的关系。从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战后又有20多年的相互隔绝。这些都使中日之间一直缺乏真正的相互了解和沟通,都需要“补课”。
这些旁观者的客观见解让人很有启发。
我去日本时,处处看到日本人执著、认真、勤勉,做事一丝不苟,惜时如金,还有讲求效率、秩序的社会和一尘不染的环境,这些都是中国的榜样。
羡慕和憎恨互相交织,是落后国家典型的文化心理现象。羡慕心态占上风时盲目崇洋;憎恨心态占上风时盲目排外。今天的中国经济已不再落后,但落后民族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消除。有识之士应该为消除落后意识多做工作。如果用危险的民族主义的道德原则、意识形态原则,煽动群体情绪,会从根本上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华裔学者汪荣祖先生说:“今日中国已是核子强国,近年来的经济快速成长,富亦可期。富强的中国没有外国再敢欺侮,自然不必再提倡反帝色彩浓郁的民族主义,亦实无必要;忧患意识虽不可没有,但救亡意识,应已过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应该有新时代的民族心理,应该有更宽阔的胸襟,更高远的视野。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