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株洲市命名为“神农城”
本报株洲讯 常德诗墙、花鼓,洛阳牡丹等城市文化,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全国很多城市开始注重城市文化宣传。近日,株洲市天元区政协公布一号提案,该区政协委员邓辉军的《关于“神农城”重点工程建设的若干建议》,提出将株洲这个资源丰富、充满活力的城市命名为“神农城”,引起株洲官方和民间的高度关注。
株洲市炎帝广场附近的“神农城”建设正如火如荼,神农城由炎帝广场、天台公园及城市森林带组成,项目总规划面积约2280亩,是株洲市2010年度“一号工程”。
邓辉军认为,神农城项目建设符合旅游城市发展炎帝文化的需要。“炎帝广场自建设以来,随着附近开发与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也成为株洲市民对外宣传的一个城市坐标,但是其‘炎帝文化’主题一直欠鲜明。过于单调的炎帝像和周边设施与这个飞速发展的城市显得有些脱节。”邓认为,作为一个公益性项目,应充分征集相关专家以及民间的意见,将“炎帝文化”、“始祖文化”的精髓合理规划进去。
“可以采取城市丰碑的形式展现城市名片,可以将每一个响当当的城市招牌写进神农城、立在神农城,让更多的市民增强城市荣誉感,让更多的外地人产生深入了解株洲的兴趣,让‘株洲形象’、‘神农城’这些城市名片唱响。”邓辉军说,株洲市没有恰当的城市美誉定位,一直是困扰旅游界向外推介的老问题。长沙给城市的定位是“星城”、洛阳给城市的定位是“牡丹城”、衡阳给城市的定位是“雁城”,诸如此类的城市形象塑造工程效果很好。借炎帝广场提质神农城建设的契机,邓辉军建议,将株洲这个资源丰富、充满活力的城市命名为“神农城”。
按照概念设计方案,神农城以神农文化为主题,通过生态水系和神农广场、神农像、神农不夜城、神农塔、神农湖、神农宫、神农文化艺术中心、神农大道等一批标志性建筑与景观的营造,提升城市相关配套功能,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两型社会”示范项目和新型城市开放空间。记者王兴夏 实习生邓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