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刚刚结束,在几名教育界别的委员眼中,教育公平的现状仍然堪忧。实现教育公平,未来一些年《规划纲要》的落实情况至关重要,同时一定要出台具体政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
-本报记者车辉徐福平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促进教育公平摆在了突出位置。之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已经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而提出来,让教育工作者实现教育公平的梦想距离现实又近了一大步。
但有关教育的话题似乎很难一句两句说完,3月15日晚,两会刚刚结束,来自教育界别的全国几名政协委员却意犹未尽,就有关教育公平的问题又一次相聚一起进行讨论。在他们眼中,教育公平的现状堪忧,实现教育公平,未来一些年《规划纲要》的落实情况至关重要,同时一定要出台具体政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
“一直在呼吁,教育公平远未实现” 来自青海的全国政协委员庞晓丽是一位在教学一线工作了30多年的中学老师。在她看来,东西部教育的差距还十分明显,其中既有教育经费的投入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流失等方面的问题。
她举例说,比如在青海很多地区的学校,教学设备都十分陈旧,课外活动设施也十分简陋,电脑等现代化设备更是少得可怜,相对发达地区来说,西部地区的教育还有很多滞后的地方。由于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等原因,老师流动也很频繁。庞晓丽很无奈地说:“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和东部发达城市的孩子拥有的教育资源根本不对等,在素质教育方面肯定也就达不到一样的水平。”
“一直在呼吁,教育公平远未实现。”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更关注农村基础教育,他到农村去调研发现,农村的教育也有两极分化的问题。“在县里头,县城的重点中学就非常好,但支教或者农村条件就比较差。办学条件是一个方面,师资队伍也是非常差。再往下走,情况也大部分是这样的。”
他认为,现在国家经济实力和社会有了很大进步,2009年各级财政全额教育投入就达到了1.2万亿元。“但为什么人们对教育的意见还很大呢?这是因为我们在推进教育发展时,前一阶段重视不够,后一阶段的一些方法又不当。如寄宿制,本来是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效益而采取的方式,但是结果却是又给一些家庭带来了负担,如学生的吃饭问题、租房问题等。这些问题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考虑不周到。”
庞晓丽委员认为,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不仅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呈现出较大差距,即便都是在城市中,不同地区的学校也有明显差异。“促进教育公平就必须要促进各民族之间、各区域之间和教育体系机构之间的发展,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达到规定标准,让广大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就怕纲要写得很好,过两年没有人检查落实” “看到西部的教育,让我很忧虑,差距很大。”蔡克勤委员说。
“好的地方的教育跟发达国家差不多,而西部和农村地区则跟非洲差不多。如果这些地区的教育问题不解决,将是我们永远的痛。”田淑兰委员说,“在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几个学生挤在一张床上,学生就占一个枕头那么宽的地方。”
田淑兰现在担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去年,教育部关工委等有关部门赴安徽、重庆、江苏、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市)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尽管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基础仍十分薄弱,现有中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与寄宿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寄宿需求。
田淑兰向记者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据对全国60个县的抽样调查显示,近半数寄宿学校达不到“一人一床”的住宿条件,“大通铺”现象普遍存在;42%的农村寄宿学校没有食堂,生均生活服务用房面积还没有达到1996年颁布的国家规定要求。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教育专家杨东平虽然不是全国政协委员,但一贯关注教育问题的他也到场进行了发言,他最担心的事情是:“就怕纲要写得很好,过两年没有人检查落实。”
杨东平认为,追求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要将发展经济、政治、社会综合起来考虑,单一方面出发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操作性问题。涉及到改革的问题,回归到根本就是不能单纯就教育谈教育的改革,始终要把教育真正放在一个大的系统当中考虑。
“教育公平不光是房子,还有师资” 除了继续加大投入,还有哪些措施可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委员认为,政府应该尽快将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并仿照公务员轮岗制度实施“教师轮岗制”,“让优秀教师在全国范围内流动起来”。“首先要让我们的教师变成国家公务员,那么一个教师在北京教了5年书,5年后就应该去落后的农村教书。只有最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才能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不光是房子,还有师资。”
盛连喜委员赞同朱清时委员的观点,但指出希望政府在吸引优秀教师到教育落后地方执教时能注意提高他们的生活和教学条件。他指出有的地方使用互联网的普及率太低,缺乏最起码的信息时代的教学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惠玲建议,应该强化省级统筹的力度,用省级财政的力量带动县域财政,进而缩小县域差别,推动均衡。
孙惠玲谈及自己曾到基层考察的经历:“相距不到100公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个县的财力,只能打造一所好学校。如果强化了省级统筹,加大了财政的支持力度,会为当地缩小差距提供物质保障。”
为此,孙惠玲建议,各省级政府应该统筹规划,建立区域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确保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有效地配置,确保学校发展硬件、软件均衡。统筹学校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严格控制超大学校建设。而在教师层面,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培训以及骨干教师的培养应该纳入各省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培训经费应纳入省教育经费预算。省级财政统筹教师绩效工资,教师同城同工同酬,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同时,加大国家督导团督政力度,或者成立相对独立的机构,专门针对省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教育公平的路还有多远,取决于《规划纲要》真正的落实,更取决于优质教育资源能否真正自由畅通地流动。”委员们认为。 (来源:工人日报)
2010两会发布台
2010两会热点关注
两会高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