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蜱虫咬人致死 > 蜱虫评论

信息公开还有必要强调千万次

来源:上海商报
2010年09月11日01:04

  信息公开还有必要强调千万次

  提要 误诊是导致蜱虫害人的一个原因,相关部门“讳疾忌医”、麻木不仁则是纵容蜱虫行凶害人的根源。面对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原则是控制疫情传播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手段。

  河南信阳、商城等地十数名民众被蜱虫叮咬致死,近日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关注。许多地方媒体马上介入其中,调查本地是否发生类似案例。总的来说,其他地方的情况比较正常,即便偶见案例,只要及时、正确诊治并不会出现多大问题。

  生长在农村的人对蜱虫并不陌生,比如依附在牛身上的、像豆粒大小的那种虫子,就是蜱虫的一种。那时候,人们并没有把蜱虫当回事。蜱虫好像也没有如今这么富有“攻击性”。这也许是物种变异或其他原因所致,尚未可知。

  只不过,河南一些地方发生蜱虫害人事件,问题还不全在于虫子本身,更大程度上要怪医院和卫生部门未能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患者因被误诊而引发其他疾病死亡。其中有一个案例,患者先后被感冒、精神病、脑膜炎,这简直是活生生被折腾死了。

  有网友留言感慨地说:“农村人以种地为生,没办法不下地,所以在这些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之前,都还是像往常一样照常种地。这种情况下,政府起码应该尽一些职责,譬如说下乡宣传蜱虫的危害,请农民自己做好防护,或者宣讲一下被蜱虫咬后的病征,请大家不要误当感冒延误了病情。”说得真对,可实际情况呢?当地基层政府部门不仅没有采取相关措施,让患者接受必要的、正确的治疗,客观上加剧了蜱虫伤害的严重程度。

  直至媒体曝光后,信阳市卫生部仍然宣称:“对于从根源上预防,从地方、从河南省到国家疾控中心都没有出台非常有效的措施。”而据卫生部的说法,对于蜱传疾病有成熟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无需恐慌。河南疾控中心也称,预防该病的主要策略是指导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减少或避免蜱的暴露,并告知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由此可见,误诊是导致蜱虫害人的一个原因,相关部门“讳疾忌医”、麻木不仁实则是纵容蜱虫行凶害人的根源。蜱虫原本没有那么可怕,拿蜱虫叮咬当普通感冒治,不把老百姓安危放心上,这才真正可怕。

  谣言止于智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说“疫情止于公开”。信息公开原则是控制疫情传播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手段,否则不能获知确切消息的老百姓根本无从预防疫情。遗憾的是,这个道理固然已被人们重复了无数次,有些部门和官员仍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当然,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官员就不懂得信息公开的好处,而是他们的屁股决定了脑袋,政绩和乌纱帽遮蔽了他们的人性。也因如此,隐瞒真相、人为扩大疫情的悲剧才会此起彼伏,一再重演。

  可问题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公开及时的政府信息,各种不准确传闻、甚至谣言就会不胫而走,造成更大的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在一个人人有办法拿到麦克风的社会,信息控制的成本越来越高,效果却是越来越差。这也决定了,信息公开不仅是民意所趋,也是明智之举。更何况,这不但有利于疫情控制,也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倘若还有什么部门和官员心存侥幸,只能说这实在是太愚蠢了。

  当然,一般公众对有些疾病和疫情相关知识并不了解,难免存在误解、猜测乃至于夸大其词的地方。但这更加表明了信息公开的必要性,而不是相反。例如,近来有些市民因吃小龙虾而患“肌肉溶解症”,人们刚开始议论纷纷,把矛头对准小龙虾的生产、运输、销售和加工等环节,导致小龙虾消费量一落千丈。但这并不可怕。只要人们了解了事实真相(这次是因小龙虾问题而导致产生“哈夫病”),自然也就该干嘛干嘛了。然而,相关部门和某些所谓专家未等得出结论就急着站出来为小龙虾辟谣的做法,却给人留下了恶劣印象。

  这么看来,面对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还有必要强调千万次,直到有关部门和官员老老实实地接受这个理念,不折不扣地贯彻这个原则为止。

(责任编辑:高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