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刘心武:新版《红楼梦》忠于“高续”的糟粕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14日14:41
  刘心武:看懂《红楼梦》必读六部书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热播再次引发了百姓对“红学”的关注热潮,有道是“1000名观众就有1000个《红楼梦》”,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梦》之树”,如果想让这棵“《红楼梦》之树”茁壮成长,“养料”必不可少。昨日,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刘心武接受“读步天下”专刊的采访,结合自己的新书《红楼眼神》畅谈对《红楼梦》的研究心得,并为想要进一步走近《红楼梦》、深入了解《红楼梦》的读者推荐了6本《红楼梦》研究方面的书。

  辽沈晚报:您的新书《红楼眼神》积淀了多长时间?

  刘心武:有五六年了。许多心得都是在准备《揭秘〈红楼梦〉》和《〈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讲座的过程里形成的。

  辽沈晚报:为什么会选择从《红楼梦》中人物的眼神写起?

  刘心武:我对《红楼梦》的研究,主要采取两个方法:一是原型研究,一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过程里,就注意到曹雪芹对人物的眼神常有非常独到的勾勒,眼角眉稍间,透露出人物的内心秘密,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

  辽沈晚报:在这本书中最想带给读者些什么?

  刘心武:一是加深对曹雪芹的《红楼梦》文本美学品位的认知,二是古为今用,从曹雪芹的语言和《红楼梦》文本的细微处产生出对世道人心的憬悟。

  辽沈晚报:很多人将您定位为“红学的平民派”,个人是否认同?

  刘心武:我当然不属于“官府红学”。但也不强调自己是“平民”“草根”。我研究《红楼梦》遵循两个人的四句话,一是清代袁枚诗里说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一是上世纪先贤蔡元培先生说的:“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

  辽沈晚报:对于现在正热播的新《红楼梦》如何看待?认为是否像所说的那样尊重原著?

  刘心武:新版《红楼梦》在“官府红学”指导下,把红学所校定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20回本子尊为“原著”,其实这个本子未必是最好的。高鹗或无名氏所续的后40回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现存曹雪芹的《红楼梦》前80回是原著,应予尊重。以120回的内容改编《红楼梦》,过去已经很多,但都是取“高续”后40回的精华——宝、黛、钗都不幸福,宝玉冲出贵族府第遁入空门,几乎没有去表现贾家沐皇恩、复世职、延世泽的——那是“高续”的糟粕,完全抵消了前80回里曹雪芹定下的基调,把一部批判性的作品变成了“颂圣”的作品。新版《红楼梦》忠于“高续”的糟粕,把贾宝玉给家族留下后代“贾桂”也演出来了。

  辽沈晚报:如何看待有些人对您红楼研究的质疑?

  刘心武:没有质疑也就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推动力。当然,“围殴”、“上纲上线”,那我以为不是正常的质疑,我欢迎正常的质疑。

  刘心武还为读者介绍了六部研究《红楼梦》的图书。

  《枣窗闲笔》作者:【清】裕瑞

  裕瑞为爱新觉罗氏,清室皇亲,生于乾隆年间,此书并非纯粹的红学专著,但是其中有8篇文章涉及红学内容,主要从文本审美着眼,其中一大特点为:严格区分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裕瑞在细读《红楼梦》后作出评判——前后文本中的人物性情极度不符,读来“嚼蜡无味”。后四十回的故事情节大不合情理,如“妙玉走火入魔”、“潇湘鬼哭”等等“皆大杀风景”。裕瑞是贬斥后四十回的第一人。但《枣窗闲笔》并不是科学的考证性著作,只是“闲笔”而已,书中除了对于文本的品读,还有裕瑞本人对于曹雪芹的描述,细细品读更能领略到红楼的真实。

  《中国小说史略》作者:鲁迅

  鲁迅对《红楼梦》给予很高的评价,在书中写到:“我深佩服作者的熟于情节,妙于剪裁。”鲁迅独到的眼光和中肯的评价会让初读《红楼梦》的人感到豁然开朗,也会让久读《红楼梦》的人感到深邃。任何一本小说,除了要多读它的原著外,读名家对它的深层解读必不可少,而在《红楼梦》的早期研究中,鲁迅的这本书就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佳作。

  《胡适点评红楼梦》作者:胡适

  胡适被称为红学的开端人,在他最早的《红楼梦考证》一文中,就对《红楼梦》已经吃透了,再到后来他收集资料、潜心研究,将自己的观点又做了重申和纠正,形成了今天的《胡适点评红楼梦》。虽然书中的内容个别地方有些文言成分,需要读者有耐心和决心,读完后便会对《红楼梦》的某些细枝末节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红楼梦新证》作者:周汝昌

  从胡适开始开辟了红学研究的时代,周汝昌则将这一研究做大、做深,在海外著名学者的评价中,本书被认为是“无可否认的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红楼梦》研究中的基本材料大部分都是他一手挖掘出来的,国内学者把它看做“是任何有志于红学研究的人都无法绕行”的巨著。如此高的评价皆因《红楼梦新证》汇集了周汝昌一生研究的精华,给想打开红楼大门的人指引了一条阳光大道。

  《红楼梦魇》作者:张爱玲

  研究了一辈子《红楼梦》的周汝昌说过,“如果说曹雪芹只有一个知己,那就非张爱玲莫属。 ”张爱玲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可谓细致而痴迷,无论是人物的鞋子、衣裳,甚至是一句话都会成为她留心的对象。她的女性特有的精细再加上张爱玲的聪慧和敏捷,使得她的研究更别开生面。一个用心去爱《红楼梦》的人笔下的文章值得每一个喜爱《红楼梦》的人去研读。

  《红楼梦识要》作者:宋淇

  红学流派通常被归纳为索隐派、考证派和文学批评派三大派,宋淇无疑是属于文学批评派。他研究《红楼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是小说,他十分注重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及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研究。宋淇认为“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不在北方,也不在南方,而只存在于曹雪芹的方寸之间,这样新奇的观点和角度会让你看到红楼的另一番景色。

  见习记者 王莹

  刘心武简介: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因伤痕文学的代表作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并著有《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望月》、《刘心武解密古版红楼梦》、《红楼眼神》等。 (来源:辽沈晚报)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