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十七届五中全会 > 10五中全会消息

解读“十二五”:四大关键词 四场攻坚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0年10月19日01:55
  每经记者 宛霞 胡健 徐奎松 李泽民 发自北京

  十七届五中全会昨日(10月18日)闭幕,全会的成果之一就是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十二五”期间,有几个关键点格外引人关注,其中包括4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产业和区域发展、收入分配改革。

  对于这4个关键词,全会的公报是怎么说的?专家们又是怎么看的?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多位专家进行了采访。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淡化GDP经济“换挡”前行


  公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一些经济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换挡”,其核心是“又好又快”,这就需要改变GDP为目标和考核办法的传统方式。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必将调整,如何“换好挡”已不是快与慢的问题,而是好与坏的问题。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认为,实现转变的关键在于,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这就要求实施好自主创新战略、结构调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环境友好发展战略和内外需均衡发展战略。

  李连仲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成功必须不以GDP指标论英雄,还要看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保等指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指数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检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强调,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在于“政府转型”,即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说起一些地方政府为达成 “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的既定目标而拉闸限电的做法,李佐军感觉痛心。他表示,地方政府不应以“追求GDP”作为经济发展的导向,而应着力实现其公共服务功能。

  对此,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政治经济学室李省龙表示,在采取措施防止陷入中长期低速经济增长、甚至经济停滞困境的同时,不再不惜代价地追求与以往类似的高速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实现从注重增长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到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适度、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历史转变。

  除推动政府实现转型,李佐军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重新配备要素结构,传统以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低要素促经济的模式要转变为以人才、技术和信息为主,使得低碳经济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也要由依靠外需和政府投资转变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此外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要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

  关键词:扩大内需

  外部环境倒逼中国“内需优先”


  公报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预测未来5年世界经济增长将非常缓慢,人民币升值等问题在5年之内并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便将扩大内需放到了前面。

  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指出:“我国的发展蕴藏着最大的市场需求和空间,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现行发展方式的体制性缺陷和结构性瓶颈进一步凸显,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进一步凸显。”

  杜鹰说,世界经济已进入增速减缓、结构转型、双重格局并存时期,这既对我国长期以来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和庞大的产能形成严峻挑战,也对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形成了倒逼机制。

  “过去增长没有把消费提到很高的位置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实际上导致了增长和分享不同步。”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认为,扩大内需本身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办法,也是让老百姓分享发展成果、获得实际利益的办法。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祝宝良认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核心在于收入分配,必须提高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粮食、产品安全和消费环境改善等也是扩大消费的推手。

  张晓晶还认为,扩大内需也不能光是扩大消费需求,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投资一样很重要。投资需求主要是结构的调整,不是总量扩张,结构调整包括投资主体结构是国有还是非国有,投资方向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一般经济建设,投资产业是三大产业的哪个产业等。

  祝宝良说,在规划中其实已经为中长期投资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能源产业等。总的来看,近几年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产业和区域发展

  产业和区域轮动挑“十二五”大梁


  公报

  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涉及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对记者分析道,“十二五”规划为我国找到了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两大路径:产业轮动和区域轮动。如果把产业轮动看成是立轴,把区域轮动看成是横轴,那么产业和区域就构成中国未来立体式的发展框架,更能够发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十二五”是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张茉楠说,这一轮中国经济的下滑虽然有国际环境的影响,实际上也有中国经济内在的因素影响。所以,要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必须有一些新兴先导产业带动。

  在她看来,区域发展更多的是从空间范畴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十一五”就已提出,而“十二五”是具体实施时期,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主导,是增长目标,所以,主体功能区就是增长路径的模式选择。只有路径选对了,未来才不至于南辕北辙。

  张茉楠认为,区域优势互补应该发挥分工优势,以往我们的区域发展出现同质化问题严重,像上海发展总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而一些中小型城市也按照这种思路发展,这不是有效的竞争。“十二五”时期就应该提倡差异化发展思路,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就应该不同地区协同运转,也就是像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大城市把高端的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价值链配置到周边的中小城市,形成一个完整的、分配有序的产业链。

  她说,“十二五”时期是产业和区域发展践行践实的5年,“十一五”以前更多地关注经济的增长,未来中国更多地要关注经济、环境和能源3大领域(俗称“3E模式”)协调同步增长。如何实现产业和区域整合并做强做大?现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更多的还是行政行为,不是经济行为,真正要实现跨区域的产业布局,就要打破区域的行政壁垒和区域同质化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内出台


  公报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相比“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此次增加了“较快”二字。

  在苏海南看来,“十二五”规划更加强调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像“十一五”更侧重经济快速发展。另外,将会更加关注民生,此次建议中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与“十一五”规划建议相比,增加了“明显”二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普通居民与劳动者收入低、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构成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的三大突出问题。

  关于收入分配改革,多位专家开出药方:削减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引入薪资竞争机制、堵住灰色收入黑洞等。

  今年初,温家宝总理指出,在做大社会财富“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时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等。

  6年前启动的收入分配改革,在经过国家发改委、全国人大财经委等多部委连续数月的密集调研之后,其方案行将出炉。

  昨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收入分配改革意见起草专家组成员杨宜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今年年内肯定出炉,将贯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但有专家指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对于一些垄断行业与一般性行业之间的差距未能明晰,同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方案更多地强调政府的收入分配调节,而在整体改革思路上还有待突破。

  杨宜勇指出,收入分配改革不仅仅只是涨工资,还要涵盖更多需要增加福利的人群,但是现在由于这些主体的缺位,给改革增加了许多困难。

  在经济转型中,由于相应的制度设计不太完善,导致“缺位”现象严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工资集体谈判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劳动要素在参与分配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近段时间全国总工会力推“让工资集体协商成为工人表达诉求和发挥主体作用的常态”。湖北省总工会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称,由于资方一直处在强势地位,改变已经固化的利益分配格局,面临阻力。
(责任编辑:黄成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