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2010年河南发力“大招商”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2011年01月06日12:10

    文章自:2010年12月16日 河南商报

  我站后面,给你们当好靠山。

  ——卢展工

  从富士康郑州园区到新加坡物流园区,从世界500强落户到中国500强入驻,即将过去的2010年,河南正式步入“大招商时代”。

  河南商报记者 徐振江

  硕果:500强们纷纷入驻

  最近两天,郑州骤然降温。但在郑州航空港区,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的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按照规划,一年以后,这里将有10多万名员工。

  富士康只是众多大企业落户河南的一个缩影。目前,荷兰飞利浦、德国敦豪、美国联邦快递、富士康等世界500强和海马集团、深圳华强、宇通客车等国内500强已经成功入驻郑州新区。

  河南省商务厅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1至11月份,河南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6%,完成省定目标101.6%,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目标。

  “这是河南大招商结出的硕果。”河南省商务厅负责人说。

  嬗变:“粗放型”转为“集约型”

  辉煌成绩的背后,是河南一系列招商活动的支撑。

  今年以来,河南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浙江投资合作项目洽谈会等一系列高规格的招商引资活动,全年省一级招商引资活动共签约1265个项目,合同引进省外、境外资金超过5800亿元人民币。有评论说:2010年,河南全面进入“大招商时代”。

  实际上,河南招商引资之路历经波折。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把河南招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招商人员见了外商,拿出一本河南省情或者市县情况介绍,没有项目分析报告,招商效果自然不理想。第二阶段,做一些针对性的项目建议书,也能招来一批外商,但内在环境不理想,招进来,留不住。而到了第三阶段,不适宜的旧规章废了,烦琐的老程序简了,一些令人生厌的作风没了,效率高了,作风硬了,力度大了,当然能招来大商。

  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认为,河南各级政府的认识正在提升,更倾向于按市场规律办事。

  郑泰森认为,河南省的招商正在由过去的“粗放型”转为“集约型”,招商角色日渐清晰。

  机遇:此时不招更待何时?

  2010年8月24日,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访豫代表团的招待晚宴在此举行。

  但1000多名企业家并非为了盛宴,而是带来了“真金白银”:投资项目高达341个,投资金额1462亿元。

  投资河南,并不仅仅是因为河南的热情好客,还有企业家们自身的需求,以及对河南优势的冷静判断。

  不可否认,新一轮的产业转移高峰已经到来,随着劳动力和各项资源成本的上涨,向内地转移,向要素成本相对低廉地区转移,已经成为众多沿海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美、日、欧作为东部加工企业的三大贸易伙伴需求急剧减少,扩大内需与开拓新市场成为当务之急。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显然成为这场转移的最好承接者。

  河南自身的优势,也让企业家们看到了未来。

  有人看到了河南的“人之势”:香港荣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卢文端说,福建商人从事制造业、鞋业、电子、服装业的居多,随着沿海地区人力成本增加,这些企业非常适合转移到中原;

  有人看到了河南的“农之势”,福马食品集团董事长柯永开说,新项目每天要使用的农产品,都可以通过周边地区采购解决;

  有人看到了河南的“中之势”:香港达丰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坤说,河南交通发达,运输便利;

  ……

  宋向清认为,河南还有一个吸引外商的地方:主导产业已经基本固化,产业链条清晰,可嫁接,可融入,部分产业集群的内生力和外张力很强,已经形成了对同行业的磁场效应,外商可以从中看到希望和未来。

  细节:不仅能招来还要留得住

  很多人还记得这样一个新闻。

  2009年12月29日下午,在临颍县,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与来临颍投资的闽籍企业家代表合影。在这张合影上,闽籍企业家代表坐在前排,卢展工站在了后排。

  香港中联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许文博表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卢展工照相时说的那句话:“我站后面,给你们当好靠山。”

  卢展工与在豫闽籍企业家合影带来的招商效应迅速显现,短短几个月,闽籍企业家就在临颍投了15亿多元。

  “从这个小事上,可以看出河南投资环境的良好。”有客商说。

  8月2日,“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郑州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从在郑注册到开工投产,1个月时间,郑州完成了厂房改造工程、电力配套工程、生活配套工程、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郑州速度”让富士康非常满意。

  有专家评论说,招商引资能否取得成效,营造投资好环境尤为关键。一个地方经济能不能快速发展,首先取决于这里有没有高效的办事效率和优质的投资环境。

  影响: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眼下,在浙江金华打工的周口农民工潘明辉正酝酿回家。

  潘明辉如今35岁,有两个孩子,在一家建筑公司打工,一家人跟随项目辗转全国各地,两个孩子上学成了他最头疼的问题。

  像潘明辉这样的河南农民工并不在少数。目前,河南的劳务输出人数已有2000多万人。这种人口的大流动,不仅促进了输入及输出地经济的腾飞,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形态和人们的生活。

  虽然劳动力的流动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但在工种和收入差不多的情况下,人们肯定还是更愿意在家门口打工。

  河南省劳动科研所所长魏经会认为,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降低就业者的物质成本,也能减少他们的精神压力,缓解思乡之苦。

  “大招商”似乎正在为像潘明辉这样的农民工创造机会——若有大批的企业落户河南,人才和劳动力就可以就地就业,这是解决“人往哪里去”的最佳途径。

  把就业解决到家门口,只是大招商带来的好处之一,宋向清分析,大招商还解决了河南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河南是个资源大省,但开发资源需要大量资金,把大商招来,资金就会跟进,“钱从哪里来”的历史难题就破解了。(文章自:2010年12月16日 河南商报)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