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专家出招破解2011用工荒根源 称产业升级是出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2月25日00:15
  中新网2月25日电(财经频道 马丽)2011年春节刚过,很多企业又陷入招工难的困境,“用工荒”难题已从东部沿海企业扩至中西部地区。面对不断扩大的劳动力缺口,其背后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企业招不到工人,产业升级、企业转型、福利保障等一系列矛盾已日益显现。面对每年同期上演的“用工荒”,专家们从政府、企业、劳动力市场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层剖析,全面解读导致“用工荒”的原因。

  区域经济布局调整 部分企业产业升级滞后

  据了解,从全国范围来看,每年的“用工荒”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加工、宾馆餐饮等生产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均对劳动力需求量较大,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依靠较为廉价的生产力,通过对产品加工制造赚取规模效益。

  对于今年我国出现的“用工荒”乃至东西部地区争抢劳动力现象,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表示:“这是由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令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导致劳动力的分流。这反映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

  近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原东部地区很多制造类企业加速西进步伐,内地不少省市就业机会增加、薪资待遇提高,农民工“回流”趋势明显。因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产业调整转移进程的加快、区域之间比较优势的弱化,部分地区劳动力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

  对此,中国社科院劳动与社保中心副主任张翼指出,虽然国家在大力倡导企业发展战略转型,但就产业结构升级来看,企业的换代速度还有待提高,“东部地区的第二产业里面,尤其是制造业,低端产业仍然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如果这个结构不改变,东部城市跟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劳动力争夺战将会一直打下去”。

  同时他还认为,由于人口结构性变化所致,“受过职业教育的80后农民工数量增长得非常快,如果产业仍然在使用初中毕业生和小学学历的农民工来做劳动力的话,那你要招到人就会越来越困难了。”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农民工权益难保障

  近些年来,有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险覆盖率仍然偏低。

  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周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今年的用工荒并不是劳动力的绝对短缺,中国农业劳动力依然过剩,需要继续消化。”分析用工荒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蔡志周表示:“其实是用工方能够提供的福利待遇跟农民工要求的待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造成了劳动力供需方面一个短暂的不平衡。”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的制造类企业正是依靠“人口红利”得以快速发展,张翼分析认为,这些企业在充分利用劳动力的同时,却不给予相应的养老报酬、市民待遇,所以在农民工人力的争夺上就没有优势。“如果这些企业不再转换观念,那么东部地区很快就会丧失低端产业的竞争优势。”

  福州工会公职律师孙瑞灼指出,农民工承担着城市脏、险、苦、累的工作,却拿着很低的工资。他说:“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企业要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职工缴纳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但是现实中多数的农民工游离在社会保障之外。” “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他们具有更强烈的权利诉求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很难容忍太低的工资,恶劣的劳动环境。”

  扬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臧民在面对网友提问时也坦言,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形势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地放大,很多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特别是在追求它的效益最大化,有时不能自觉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特别是不能善待员工,也造成了一些员工的流失。”

  “精打细算”+用工歧视 员工流动性大

  据调查,不仅是在春节前后,很多企业常年存在用工紧张的问题,有专家认为,这不仅与企业所接到的订单量和生产淡、旺季等原因有关,很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过于“精打细算”,在也是导致用工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

  佛山市南海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莫颖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企业不愿承担过多养人的成本和风险,往往采用“接到订单才招工,订单完成就炒人”的临时性用工模式,于是企业工人每年大出大进,订单一来就四处“抢人”,高喊“用工荒”。

  “企业这种"精打细算"的用工方式,从社会用工来说是"不经济"的”,佛山市南海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科科长黄炜认为,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片面追求利润增长,而忽视对就业稳定这一社会效益的倾向。

  不仅如此,部分企业在招工时也会对准入员工设置一些“门槛”。中国社科院劳动与社保中心副主任张翼近期在央视《新闻1+1》栏目中曾指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即企业在招工时存在一定的年龄歧视,致使农民工主力的年龄结构总是在18岁到35岁之间,“一旦超过这个年龄段,很多人就不得不回家去,因为他们在城市的劳动力竞争中会比较艰难。”

  对春节过后全国出现的大面积“用工荒”问题,有媒体在实地采访时发现,很多为解决“4050”人员就业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却大量被青壮年挤占。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认为这种作法将会加剧 “用工荒”问题。他说:“不少企业的劳动力消费模式,是招收二十岁左右的单身青年男女。一些企业出于管理等考虑,专门招女工,年龄、性别甚至地域歧视十分明显,严重限制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空间。”

  新生代农民工“眼界”变高 工作稳定性下降

  根据调查数据,目前我国城镇农民工“80后”比重大约在50%左右,这意味着以“8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这一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而“80后”、“90后”一代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在学历、思想和职业诉求上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怡安翰威特咨询公司人力资本情报中心副总裁张宏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对这群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对工作的诉求已不仅限于赚钱,他们会考虑到福利,会考虑工作之余的文化娱乐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渴望被肯定,被认可。

  “新生代农民工没那么多负担,更多的是外出见识社会,增加阅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光在评价“80后”农民工时认为,这一代人对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择偶、就业、交友、事业规划等方面有很多挑战。正因如此,他们在选择工作时,会相对“挑剔”一些。

  不仅如此,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臧民还指出,一些“80后”员工自身技能不足,适应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地对待岗位和待遇问题,所以不停地跳槽,造成企业岗位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大等问题。

  季节性劳动力迁移导致企业用工短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外出农民工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62.5%。春节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探亲的高峰阶段,如此大规模的劳动力迁移也是造成东部沿海城市周期性缺工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学院院长张汉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整个贸易的增长和发展,应该进行发展空间的战略转移。“因为东部发达地区资源是相对短缺的,而中西部无论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还是整个产业结构,都有利于驱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他说,大的空间转移表现在两个方面:大量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转型做高端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这也是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最重要基础。”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