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公捕公判大会频繁上演 媒体称“和谐地反法治”

来源:东方网
2011年04月20日06:10
[提要] 4月12日,湖南省祁东县人民广场,一条“打击黑恶势力、弘扬社会正气”的蓝底白字横幅,在风中飘来荡去。当天,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公捕大会。近两万人围观。“有损法治,侵害人权。”面对此类质疑,祁东县政法委相关领导表示:“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非常手段’切合基层实际,并且行之有效。”…[我来说两句]

  深度点击:公捕公判大会极其壮观,法治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公捕车队绕城半圈

  为了使大家有观感,就要不断使手段残酷化,同样,如果要使公捕公判起到有效震慑作用,每一次的大会规模理论上一次要比一次大,抓的人一次比一次多,参加的人一次比一次多。只要不如上一次的规模,大家就没兴趣了。公捕公判大会的不断上演,是"和谐地反法治"的表现。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发自湖南祁东

  湖南省祁东县政府的办公大楼前,是一块占地100亩的广场———人民广场。一条“打击黑恶势力、弘扬社会正气”的蓝底白字横幅,在风中飘来荡去。

  4月12日,人民广场人山人海。当天,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公捕大会。近两万人围观。

  “有损法治,侵害人权。”面对此类质疑,祁东县政法委相关领导表示:“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非常手段’切合基层实际,并且行之有效。”

  不得已而为之

  “这次召开公捕大会,与今年在湘江宾馆发生的一起袭警案有关。”出租车司机彭师傅对《法治周末》记者说,“那案子影响很大,中央电视台都来拍新闻了。”

  彭师傅所说的“案子”,被警方称为“1·31”专案。2011年1月31日0时40分左右,祁东县公安局对县城湘江大酒店天宇娱乐城实施突击清查。在清查行动中,县公安局4位民警被袭负伤,其中治安大队大队长谭彰龙受重伤。

  根据“1·31”案件初审和前期相关涉恶案件侦查情况,祁东县公安局将“1·31”案提升到打黑除恶高度来侦查,并组建了67人的大型专案组。衡阳市公安局还成立了以局长徐发科任组长、市公安局副局长谢先进和祁东县公安局局长肖良彪任副组长的专案侦查领导小组。

  近年来,打黑除恶行动在这个县城一直持续不断。

  祁东县地处湖南南部,东抵衡阳,西接桂林,临近沿海,紧靠两广。上世纪60年代,大批人移民到云南支边,吸毒、艾滋病等社会问题相对突出,从而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治安。

  2009年9月8日,湖南省政府“打黑办”通报的7个打黑除恶重点挂牌整治县(市)中,祁东县榜上有名。

  从2009年开始,祁东县决心举全县之力,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此,该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打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曾祥月负总责,县长雷高飞任组长,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镇)管线、县直单位联点包干工作责任制。

  “涉黑团伙的嚣张气焰确实需要严厉打击!”祁东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晓求表示,这次召开公捕大会确与湘江宾馆发生的“1·31”案件有关。

  “我们希望通过公捕大会向在逃人员传递信号,希望他们早日投案自首!”李晓求说。

  李晓求同时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去年祁东社会治安民调全省排名在110名左右,召开公捕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民调的排名。

  在祁东采访期间,《法治周末》记者发现该县打黑行动气氛颇浓。在一些机关单位和各类市场门口,都无一例外地悬挂着各种打黑除恶的宣传标语,《全县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的通告》在街头随处可见。

  两万人围观公捕大会

  市民陈雄向《法治周末》记者讲述了公捕大会当天的情况。

  陈雄家住在广场附近,他也是最早知道将在人民广场召开公捕大会的市民之一。

  “4月11日,有很多工人开始在广场搭台。我开始以为是搞商业活动,直到横幅挂起来后,我知道又要开公捕大会了。”陈雄说。

  4月12日上午8时,100多名警察来到广场,并在广场拉起了警戒线。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和大批警察开始在广场执行戒备任务。警戒线外,一些机关单位干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开始陆续来到广场,分区域排队站好。同时,大批的祁东市民闻讯也涌向了广场。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偌大的广场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

  陈雄费了很大劲才挤到了围观群众的前面。他看到搭建的高台上挂着一条蓝底白字的横幅,上写“祁东县公捕大会”,高台上还设置了主席台。衡阳市公安局和祁东县委、县政府及县公检法司主要负责人都坐在主席台上。

  上午9时左右,在警车的护卫下,50名犯罪嫌疑人和20名违法人员分乘几辆囚车,从永昌大道开到了人民广场。70名公捕宣教对象下车后,被指令蹲坐在高台后等待“公捕宣教”。

  “祁东县公捕大会现在开始!”祁东县县长雷高飞主持了当天的公捕大会。

  “公捕宣教”开始前,祁东县委书记曾祥月作了一番“打黑除恶”的全民动员讲话。

  虽然已记不清县委书记讲话的具体内容,但陈雄当时感觉,书记讲话的内容“鼓舞人心”。

  县市领导讲话完毕后,祁东县公安局局长肖良彪开始对50名犯罪嫌疑人公开宣布执行逮捕。同时,20名违法人员被宣布执行劳动教养。

  一个个身穿黄马甲,胸挂“嫌疑人某某”或“违法人员某某”的70名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分批走向高台,接受公开宣布逮捕或劳教。整个公捕大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许多祁东市民称,当天公捕大会的影响之大、围观人数之多,在祁东县还是第一次。

  “市民从四面八方涌来,比过节还热闹!我当天拉了8个人到广场去看公捕大会,生意好得很!”出租车司机彭师傅向《法治周末》记者如此描述当天的情况。

  但负责人民广场清扫的环卫工人谢师傅对此却颇有微词,因为当天的公捕大会明显增加了他的工作量。

  “公捕大会后,广场上的矿泉水瓶和纸屑烟头就拖了5卡车,你可以想想当天到底有多少人参加。”谢师傅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谢师傅向记者透露,以前都是在县电影院召开此类公捕大会,在广场上开公捕大会在他记忆中还是第一次。

  参与旁观的市民估算,当天仅单位组织来观看的人员就有1万多人。加上一些自发来观看的市民,总人数接近两万人。

  主办单位至今成谜

  知情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祁东县筹备这次公捕大会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300多名民警参加,光白手套就要300多副。还要从驾校租用押解犯罪嫌疑人和违法人员的车辆,各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位知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那么,这场声势浩大的公捕大会又是谁主办的呢?

  4月14日,听说记者是来采访公捕大会的组织情况和相关效果,肖良彪通过工作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这次公捕大会是县里面组织的,公安局只是负责具体工作。要想了解详情得找县委宣传部。”

  随后,祁东县公安局政工室宣传专干张森陪同记者来到了祁东县委宣传部。

  “公捕大会是县委政法委组织的,得到政法委去了解。”祁东县委宣传部新闻办主任邓松柏,带着记者来到了祁东县委政法委。

  “这次公捕大会应该是县委、县政府决定的,县委政法委负责组织、公安局承办的。”祁东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晓求说。

  李晓求和邓松柏均表示,要想了解公捕大会的具体组织情况,还得去找县公安局。

  记者又赶到祁东县公安局。县公安局政工室主任石铿向《法治周末》记者阐述了召开公捕大会的三个作用,内容和李晓求向记者讲述的并无两样。

  但石铿强调,在这次公捕大会活动中,县公安局只是负责押解嫌疑人、会场保卫以及宣布执行逮捕和宣布劳动教养。公安局不是主办单位,也不是承办单位。

  “我们充其量只是参与单位。”石铿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对于记者提出的其他问题,石铿表示未经衡阳市公安局同意,不便回答。

  祁东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法干部猜测,只有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才能组织好这么大规模的公捕大会,光靠县公安局肯定行不通。

  “你想想看,来现场观看的包括了全县23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和综治办主任,以及各个系统的干部代表和群众1万多人。县公安局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来组织这么多的干部和群众参加旁听。”这位政法干部分析。

  公捕车队绕县城半圈

  “70人被公捕或劳教、两万人围观。”4月12日当天,祁东县公捕大会的消息加上图片在网上公布后,立即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一些在外务工的人员也纷纷打电话到家中询问此事。

  在广为叫好的同时,一些质疑声音也纷至沓来。

  对于外界对公捕大会发出的质疑,邓松柏给出了回应。

  “第一,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能搞公开宣布执行逮捕;第二,这种公捕大会全国都在搞,并不是祁东独创的;第三,祁东这次只搞了公捕,并没有将犯罪嫌疑人游街。”邓松柏认为,祁东这次公捕大会不存在违法违规。

  那么,这次公捕大会前是否将相关人员进行了游街示众?《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两种说法。

  邓松柏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70人从看守所押上车后,直接从322国道直行到永昌大道来到人民广场。

  “这两条路是到人民广场的必经之路,谈不上游街。”邓松柏说。

  然而,一些市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当天车队行进的路线却与此完全不同。

  一位从看守所一直紧跟车队的公捕对象家属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当天押解车队从看守所出来后,经322国道至祁东大桥转县正中路,沿祁丰路、永昌大道到达人民广场。

  “这明显是绕县城半圈,这还不是游街示众吗!”这位公捕对象家属显然对这种“游街”方式不满。

  出租车司机徐师傅,也向《法治周末》记者证实了公捕对象家属所说的行车路线。

  徐师傅介绍,如果从看守所直行到人民广场只有7公里左右路程,但如果绕道走祁东大桥转县正中路至少有14公里。

  那么,当地市民又是如何看待这次公捕大会呢?

  《法治周末》记者在祁东街头进行随机采访,发现大部分市民和干部都对这种公捕大会持赞成态度。

  “你现在不让他出丑,将来他就可能要你的命。”在祁东县委开车的司机段师傅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这种人就应该让他们亮亮相。

  市民陈雄认为,用这种方式来震慑犯罪,在基层很管用。也有少数市民认为,这种公捕大会过于讲求形式,感觉像是在宣传政绩。

  与广大市民拍手叫好不同,被公捕对象的家属普遍因此感觉在人前抬不起头。

  “我老公被公捕之后,我家的亲戚朋友全都知道了。我爸妈都不敢出门买菜,整天呆在家里。”这次被公捕对象的家属张琴(化名)对此忧心忡忡,“以后此事肯定还会影响到小孩的成长。”

  “公捕大会上每个犯罪嫌疑人和违法人员的家庭住址介绍的很详细,旁听群众一下子就可以知道家属是谁。”张琴坦言,公捕大会过后,自己在朋友面前总感觉抬不起头。

  一位被当场宣布劳教人员彭某的母亲,则没去现场参加旁听。

  “这种做法肯定不好啦!我小孩只是违法,并没有犯罪,凭什么也给他示众。”彭某母亲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91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